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 媒体聚焦 > 正文

蕲春大同健全老年服务体系 募集千余万元定向投入

2013-10-24 16:12:10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陈汉中 管浩 陈钰)9月19日,中秋佳节当天,蕲北大同镇李山村福利院8位孤寡老人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三三两两或唠嗑或下棋或品尝香甜月饼,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72岁的陈学权老人系原市电机厂退休职工,几经寻觅养老住处,最终情定李山,他感慨地说:“这里山清水秀人和美,安享晚年有依靠哦!”

这,正是大同镇健全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

养老,催人的课题

在镇党委书记孙胜华看来,大同地处大别山南麓,是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典型山区乡镇,基础差、底子薄;另一方面,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升,群众的平均寿命呈明显上升趋势,年过古稀乃至耄耋之年的高龄老人,尤其是孤身独居的不在少数。由于平时和儿女们不在一起居住,日常的饮食起居和家务劳动等大都靠自己,这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他们来说,不仅力不从心,勉为其难,而且会埋下不安全的隐患,“党委、政府没理由不优先解决好群众的养老问题!”

一组对比数据鲜明地揭示着镇里的老年状况:全镇60岁以上老人有3950人,70岁以上老人有1700人,80岁以上老人有660人,90岁以上老人有61人,最高年龄96岁1人,农村五保405人,农村空巢老人约1500人,老年人口占全镇的13%;另一方面,镇福利院及李山、游山、汤坝、小竹冲、三山坳等新建高规格村级供养点已投入使用,两河、板溪、柳林、连城、王街等村正加紧完善供养点配套建设,“年底,全镇的养老供养机构11个,床位可达到300个。”镇长王轶男信心满满地表示。

养老,不舍的投入

早在2011年“两代会”上,大同镇党委就提出了要打造大同“养老之乡”的目标,优先满足老龄人群养老服务需求,改善特困、独居、空巢老人生存条件,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老党员陈亚平激动地说:“这是契合大同实际和未来发展的思路,提得好更要做得实!”

李山村党支部书记田祥森清楚地记得,2011年,村里计划投资180万元建敬老院。没想到,曾引来一片质疑声:花百把万元养8个老人不值得!“孤寡老人也是李山的一分子,幸福的日子不能让他们甩了单。”在田祥森的坚持下,养老院建成了,电视厅、娱乐室、健身房应有尽有,老人们平时整整草地、种种菜,下棋、打牌,生活无忧无虑。

“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免费的新房,真是托了书记的福,托了党的福啊。”65岁的五保老人陈国焱拉住田祥森的手,道不尽感激。

据统计,近两年来,大同镇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多元投入“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筹、借、贷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千余万元,定向投入到基层供养点建设中,成效显著。每逢村民的婚丧喜庆、生病住院、五保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做到了“平时有人问、难时有人帮、喜时有人贺、病时有人看、逝时有人悼”。孙胜华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我们当亲人。

养老,长久的出路

尽管在基层养老问题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镇长王轶男坦陈不足: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身体不好,加上收入偏低,有的老人生病根本不想住院,能拖延的就拖;受经费或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愿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主要依靠子女赡养或养老金、低保金来维持生活;养老机构受财力制约,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未能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在该镇的议事日程里,正积极“试水”居家养老形式,为老年人建立需求档案,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服务。

在养老服务社会化方面,该镇将养老服务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通过合资、合作模式发展养老事业,有计划稳步发展公益性养老场所,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先行试点,对人口较少、经济实力差的村,则采取并办、联办方式,统筹整合资源。

目前,该镇已初步形成了以两河、汤坝为中心的两河片,以小竹冲、南冲、李山为中心的大同片,以柳林、板溪、游山、三山坳为中心的大桴片,以连城、王街为中心的何铺片立体养老服务网络,在投入、设计、运行、管理模式上相互借鉴交流,充分发挥养老机构功能作用,明年可突破供养床位500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