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梨园戏舞台美术

2013-12-19 02:23   来源:福建省情资料库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化妆

梨园戏早期化妆除净角勾脸,旦角和小梨园的生角涂脂抹粉外,其余行当一般都不打底色,以本脸演出。旦角化妆分为大梨园旦妆和小梨园旦妆。始初,大梨园的旦角化妆仅下唇涂一点胭脂。清末以后,才有在眼角涂胭脂,印堂点红和眉形描黑,脸部两侧贴片子或挂干鬓。眼梢压有金属眼尾针,使眼梢往上吊起。头上扎着乌花巾(即长条黑布上缀一两排梅花或蝴蝶形银饰物)。脑后挂一个椭圆形拖尾髻,髻下垂一条黑布制作的髻后巾,髻后巾下端有流苏装饰。

小梨园的旦角化妆分为小旦妆和大旦妆。小旦妆在眉梢与外眼角间抹胭脂,用柳炭条描抹细眉,脸两则贴片子,耳边插小绒球,头部扎一条乌花巾,再把演员的辫子盘在乌花巾上。大旦妆与小旦妆类似,区别只是在眉心的红圆点内画的是梅花点,头顶用发片圈成蘑菇髻,并以银饰物和绸花点缀。有的在右耳边垂一条色绸巾,脑后梳一圆形发髻。

老旦妆脸部不抹粉,用白粉在外眼角画两三条皱纹,头上戴网巾,额际扎黑纱巾或挂黑色的“昭君眉”。额前束一条1.65厘米宽的黑细带,以示老弱多病。扮演病态人物,额前也缚此细带。

女丑妆用白粉在腮边画两个大耳环,眼梢垂下两条白线,或在鼻梁部扑团白粉。男丑则在鼻梁、眼睑或唇上撇两三笔白粉线,不画“豆腐块”。

老外一般是本色素妆,额上画两道白粉以示苍老。

净角勾脸谱,但谱式不多。常用黑油色勾出眉眼特征,其余部位则涂上大块面的红色或白色,以夸张角色的肤色。

梨园戏脸谱中碎脸较少,象征性的花纹和复杂的线条使用不多。脸谱色彩单纯,一般只用红、黑、白三色勾画。至于少量特殊脸谱须用其他色彩表现者,则采用色纸糊贴等方法。如用青纸贴眼睑以表示番将的蓝眼睛;用红纸贴眼睑表示瞎子。《江中立》剧中的周君,以绿纸剪成蛙形贴在鼻梁上,象征青蛙转世。这种处理办法与“七角围”(1个班只有7个演员)需要快速改妆有关。扮演土地神、魁星、雷神、小鬼等,大多采用面具。亦有以黑纱蒙面,白粉线勾出五官来表示鬼魂。

二、服饰

传统戏衣的水袖只有1尺长,旦角大都穿用窄袖露腕的袄衣。戏衣多红、黑两色。如红色头架(生褶)、生帔为小生常用的服饰;黑色衫袄、裙袄是大旦(青衣)及老贴的惟一戏衣,即使是扮演千金小姐或夫人也仅外加一披肩(如意肩)。扮演庶民角色,一般穿黑色短袄(茶衣),腰扎白布裙。黑、红蟒和红、蓝官衣系文武官员的服饰,帝王、后妃的服饰亦常以红蟒代替。早期梨园戏都用素褶、素衣裙,至40年代初,才有绣花纹饰。花纹都用全金、全银或对比强烈的色调。此外,员外帔、旦帔等用蓝、枣红、绿等饱和色,只有旦角的部分衫裙及女帔才用粉红、果绿等鲜艳色彩。戏衣多数由本地(泉州及晋江一带)几家刺绣作坊承制,花样纹饰都取自传统图案,或民间雕刻、刻纸纹样。传统盔头以纱布和正漆雕为帽胎,外表涂黑漆或贴金箔而成,如黑墨斗(长翅纱帽)、黑纱帽、金纱帽(帝帽)、凤冠等,牢固耐用,数十年不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剧目、行当及表演艺术的发展,出现以明色为主、饱和色为辅的服饰穿扮,来适应抒情文戏幽雅的表演艺术,仍保留传统纹饰和地方刻纸图案纹样的剧种艺术特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