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特展> 神秘的“海上丝绸之路” >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从何而来?

2014-06-01 11:46:2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 Richthofen,Fendinand Von)在《中国旅行记》(第1卷)提出,他在谈到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陆上交通路线时,鉴于大量的中国丝绸和丝织品经此路运销西方,遂称之为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肇始于汉朝商业勃兴

汉承秦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且历时久远的封建大一统帝国。针对秦朝的弊政,汉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伴随着农业的飞速发展,汉代的纺织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官营、私营纺织业这时皆已颇具规模。汉朝政府设置官营丝织作坊,西汉设有东、西两织室,在山东淄博设立三服官,这些官营工场的人数众多,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汉代纺织业更为普遍存在的是民间的纺织品生产。政府一年间就在各地征收丝帛达五百余万匹,足见汉代丝绸产量之大。在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出现了商业的勃兴。

汉王朝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 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更加便捷、迅速地交流,为地区性、全国性商品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加之在农业、手工业恢复发展的基础上,汉朝政府对工商业采取了“ 开关梁, 驰山泽”的自由经营的放任政策,一度凋敝的工商业又重新繁盛起来。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无事,非遇水旱,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 以上记载可以充分反映出汉朝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得益于造船航海技术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船舶日益大型化、多样化,春秋战国时代,我国造船技术已有了很大发展。春秋时吴国战船已有大翼、桥船、戈船等多种。秦汉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造船技术的飞跃。“ 1975 -1976 年在广州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造船工场遗址,考古研究结果表明这工场是当时能成批生产内河和沿海船只的大规模造船中心,可造宽6 -8 米、长20 -30 米,载重数十吨的大型船只, 船型为吃水较浅的平底船, 适合内河和沿海航行。”

出现在汉代的“楼船”最能体现汉代的高超造船技术。元狩三年( 公元120年),汉武帝在长安西南“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除大型的适合海上航行的船舶,风帆的使用也是远洋航海的必要条件。因为单靠人力,几乎不可能进行远距离的持续航行,只有凭借自然力,才能将远洋航海变为现实。战国时期的铜钺出现带有风帆图案的船纹,说明战国时代已出现了风帆,但此时的帆不能转动,只能顺风行驶,还不能满足远洋航行的需求。到了汉代, 出现了活动的帆,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万震所作《南州异物志》中载“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邪移相聚,以取风吹。风后者激而相射击, 亦并得风力。若急,则随宜增减之。邪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使用转动灵活,升降自由的风帆,克服了以往船舶只能顺风行驶的局限性,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在罗盘没有应用到海上航行以前,海上航行辨明方向也是一个难题。但天文学的进步, 使得汉代舟师可以“ 观星定海”。《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海中五星顺逆》、《海中二十八宿臣分》等总结航海天文学的著作多达136 卷, 足见当时航海借助星宿定位的技术已普遍使用。由上分析,随着汉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海外贸易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