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散文]海上晴虹架作桥——莆田的桥文化

2014-06-26 05:22:35 陈锦林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宁海桥还为抗倭作出贡献:明嘉靖41年(1562年),倭寇4000余盘踞在莆田林墩,戚继光以1500精兵分进合击,一路由府城直捣林墩,另一路趁夜间秘密经宁海桥直扑林墩,南北夹击,以少胜多,荡平倭寇巢穴,史称“林墩大捷”。宁海桥,发挥着特殊贡献,可歌可泣。数百年来,宁海桥也深深溶入莆田人的生活中,有一句流行俗语“脸皮比桥兜桥还厚”,贬中还夸桥兜桥桥面石块出奇的厚。还有当年建桥制铁工人后裔的聚居地,如今成了桥北铁件专业村——下江头村,这都反映了宁海桥悠深的文化意蕴。令人遗憾的是,30多年来,宁海桥背着公路桥,负重生存。2009年11月,全国古桥专家会聚福州,呼吁“保护古桥刻不容缓”,并全力推动中国古桥申遗。2013年5月,宁海桥成了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也是莆田,省历史文化名城骄人的名片,愿“国宝”文物宁海桥重放异彩。

古城莆田,木兰溪和延寿溪有如两条绿色绸带环绕古城,至今尚存较著名的古桥16座。在这些熠熠生辉的古桥中,值得一提的是原城厢北菜市场的“观桥”,又称兼济桥,莆田观桥显然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小桥,三跨,全长15.4米,“明成化年间,疏郡城里河道改建石桥,酾水为三道。”其特出之处在于它是“亦梁亦拱”形式的典型桥梁,它论证了我国桥梁专家从梁式桥发展到拱桥的推论是正确的。因为“亦梁亦拱”的莆田观桥保留着从梁式桥发展到拱桥的痕迹,是中间环节。为此,我国桥梁专家曾不畏艰难跋涉,用双脚叩问了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众里寻它千百度”终于找到了这难能宝贵的典型实物,这是一部完整的桥梁史不可短缺的一部份。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亦梁亦拱”莆田观桥,也证明了尽管古罗马在纪元前五世纪就出现拱桥结构形式,但中国的拱桥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桥,确确实实是先民们的伟大创造,并不是“舶来品”!现“观桥”地名尚在,桥却不见了,它应是历史文化名城莆田特有的文化特色之一,应该有它的位置。

莆田城郊延寿村有一座建于宋建炎年间(1127年)兴化平原上第一座大型石梁桥——延寿桥,长91米,宽2.6米,12座筏形桥墩,为大慈善家涵江洋尾人李富捐建,至今历近千年仍巍然屹立,坚固古朴,古色古香,离桥不远处有理学家陈宓书写的“延寿桥”石碑。近年,以延寿桥为中心建设的“绥溪公园”很具莆田地方文化色彩,桥畔有宋代状元徐铎的“状元红”荔枝和“藏书楼”遗址,有文化名人徐寅传诵千古的“延寿垂钓”的故事,还有南宋爱国词人刘克庄的墓址等,在两岸蜿蜒十里的荔枝林带掩映下,散发着古文化的芬芳。

重镇黄石,地处木兰溪下游的南洋平原,唐代开始开发,“围海造田”,“堵溪成库”,至宋已是鱼米之乡,江河沟汊,密如蛛网,为兴化平原重要粮仓,处处见桥,“小桥孤艇过,野水一灯明”,较大的桥梁有24座,是兴化平原上桥梁较多的乡镇,“村小皆依树,桥低欲碍船”收成季节,满载稻草的沟船过桥洞,稻草几平顶到桥面,只见船工敏捷地一跃跳上桥面,待船过桥洞后再跳到船上,动作娴熟,迅速而惊险,别有一番水乡特有的生活情趣。

古镇涵江,位于木兰溪下游的北洋平原,河沟纵横,水道如织,宫口河缓缓流过,两岸人家傍河而列,红砖骑楼,商街面水,曾经是河里时时传来欸乃的浆声,船过桥洞的吆喝声“风帆向晚去如泻”,小桥流水,古镇水街,水乡景色媲美著名的水乡周庄,但周庄的桥婉约,涵江还有大气磅礴的桥,显然是揉进大海的因素。据了解,水乡涵江曾建有400多座桥,其中面积仅2平方公里的古镇涵江就有上百座桥,现尚存清代以前的古桥36座,但“梦里水乡”至今却消失了,令人痛惜。

除了“国宝”古桥“宁海桥”外,涵江集奎村南北各有一座建于宋代建炎年间(1127年)的石桥,北而“新桥”通涵江古镇,长58.5米,宽4米和,筏形桥墩三座,桥面有条石栏杆,桥面铺几十吨重的巨石,坚固实用,跨海而建,雄伟壮观。清,吴德昭《新桥夜泊》诗赞之:“水满江千月色邀,画船夜静泊新桥,舟横苇岸明渔火,客语篷窗候晚潮。野渡无人才系缆,隔江有众共讴歌。须臾报道春潮暖,处处村烟锁柳条。”南面的“万寿桥”长47米,宽2.1米,九墩八孔石梁式石桥,近水面而建,桥面石栏杆不高,恰到好处,弯曲自然,宛如曲桥,显得秀丽纤巧,点缀田野风光愈加妩媚。

以上两座桥都是宋代涵江洋尾村人李富捐巨资所建,后人赞他是莆田桥文化的“古桥之父”,值得大书特书的莆田先贤。南宋高宗时,金兵侵宋,李富带领自募义兵3000人由海道北上,投在蕲王韩世忠部下抗金,作战时李富“身先士卒”勇猛杀敌,战术上“变化无穷”,使敌人“皆闻风丧胆”,因功任承信郎,后征召为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后人称他为李制干,因痛恨秦桧卖国,愤而辞职返乡,李富乐善好施,人称“乐善之士”,他在莆田捐造34座桥梁,功德无量,明兵部侍郎郑岳诗赞之“区区微利较锥刀,济险由来属俊毫。三十四桥尚无恙,秦皇鞭石笑徒劳”。现在,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的洋尾村尚存明代建筑风格的“李富祠”,斗拱飞檐,古朴壮观,以纪念这位抗金民族英雄,大慈善家!他的事迹,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正能量,也是莆田“桥文化”不可磨灭的闪光点。

在莆田“桥文化”的光辉篇章中,还有一位修桥筑路热心公益事业的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兴化太守岳正,他主持大修“兼济村”,“江口桥”、“岳公桥”等十几座桥梁,百姓感恩,特地把其中的一座新修的石桥命名为“岳公桥”,以表彰这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太守岳正,生动地诠释了“谁为人民谋福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朴素真理。

“谁持彩练当空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征程中,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快速发展,陆上架起风格迵异的立交桥,高架桥等,桥也不再卧在水面,它迈向陆地,飞向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