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拓路人的日与夜 陈其伟同志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一
2014-06-29 21:59:4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深山拓路人的日与夜 ——陈其伟同志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一 黄田村如今道路畅通,每天都有班车出入,村民外出十分方便。 (陈起拓 摄) 编者按 连日来,陈其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各地巡回举行,这位“大山深处领路人”身上折射出的基层党员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勉开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打动了许许多多人。今日起,本报再次推出系列报道,让记者带您走进泉港涂岭黄田村,踏访老书记的足迹,还原他短暂而不凡的一生。 人物名片: 陈其伟同志是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原党支部书记,今年7月7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工作一线。他担任村支部书记26年来,默默耕耘在农村第一线,带领一方百姓开山辟路、养山护水、勤劳致富,使黄田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个人先后被授予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省、市“优秀共产党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山深处领路人”。 7:00,查看村道裁弯取直工程; 8:20,到泉港区政府汇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0:30,到惠安县有关部门协商黄田溪整治项目; 12:00,简单吃了碗稀饭,在车里休息; 15:00,继续在惠安县办理工程资金申请手续; 16:40,再次来到黄田村村道裁弯取直工地,安排第二天的施工任务;随后坐车翻几座山头,到莆田仙游园庄镇东坪村,协商两村道路扩建连接事宜; 20:15,回到村部继续工作,准备第二天的汇报材料。 2013年7月7日,如果不是当晚10时许突如其来的胸口绞痛陡然划出生命的句号,泉港涂岭黄田村原党支部书记陈其伟的人生轨迹,就会像平常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一样,行程依旧安排得满满当当,却唯独与“家”字无关。就在离世前的两个小时,他还打电话嘱咐村委会主任陈伟聪:“早点睡,明早5点半准时到福州汇报黄田溪整治项目。” 他是当了26年的老书记,享年57岁。 葬礼那天,1000多人自发从各地赶来,凝重与哀伤驱之不散。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说不出老书记具体哪里好,却会拉着记者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你找得到找这样的好书记吗?找不到啊!” 不久前,我们再次踏上黄田村,试图通过陈其伟的领导、同事、家人和村民,勾勒这位老书记短暂一生的人格轮廓。 当年陈其伟修路时在一线与铲车师傅交流(陈起拓翻拍) 深山拓路人的日与夜 靠“傻劲”带领群众修出47.1公里路 前方就是黄田村,地处泉港、洛江、仙游交界的深山之中。我们一路驱车向大山深处驶去,车的两旁,一边是高山,一边是峡谷,脚下却是平整开阔的水泥路。我们努力想象:过去的山路,曾给山民们带来的艰辛和隐痛。 当地人用一句闽南语戏称当年的村路:“晴天走英(熏)国、雨天走印尼(泥)”,说的是晴天风尘漫天,雨天泥泞不堪——且不说到山外办事得走上16公里、花三四个小时。更夸张的是,孕妇临产,许多人经不起颠簸,半途分娩。 “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成了1987年陈其伟上任黄田村党支部书记后的第一件大事。可哪有那么容易呢?要在曲折陡峭的大山里建新路、拓旧路,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 “再难也要建!”没有钱,陈其伟四处“化缘”、甚至以个人名义去借;没有人,他就发动村民一起筑路,自己每天头一个出现在工地上;没有安置,他进村入户,说服村民无偿献出田地和树木。 泉港区涂岭镇原党委书记孙晓阳回忆,在区、镇作出修建朝阳公路的决策后,由于该段路路线太长、资金短缺、征地任务重,镇村干部压力很大,个别同志甚至有些畏难,但陈其伟却主动请缨,找到镇党委,要求将黄田村连接朝阳公路的5.8公里延伸段并入建设规划!“他认准这是改变黄田面貌的大好机会,说:‘只要镇里支持,其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2010年,历经三年努力,这条原本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修通的道路,竟然修通了! 泉港区的干部们也记不清,为了到区里办事,陈其伟究竟来回走过了多少个16公里。“与老书记搭档的13年来,总感觉每天都在路上。”陈伟聪向我们描述着他们典型的一天: 清早6点多喝碗稀粥,7点出发,先坐农用车、再搭摩托、转公交,折腾四五个小时,10点多才到达市里领导的办公室门口,往往一顿稀粥得顶一天。“有一次,市里有位领导问老书记,‘你不到8点就到了,你是几点从村里出发的呢?’其伟憨憨一笑,说‘早上4点就出发了’。”领导很是触动,特意交代工作人员:“以后,凡是陈其伟找我,如果我不在,就请他在我办公室喝茶等我。” 就是凭着这股子“傻劲”,26年来,陈其伟带领村民们修建了47.1公里道路,11个村组全部通上了水泥路。 26年争取3700万元扶持资金 1987年,组织发动村民开辟大人岭至苏田4公里多路; 1991年,从陈田水库架设高压线路到黄田,黄田人用上电; 1995年,黄田村通上自来水,小学新教学楼落成; 1996、1997年,整修黄田至笔架林场4公里多路和厝斗到蔡田1.5公里公路,架设两座公路桥; 1998年,村部大楼落成,解决了有址议事的问题; 1999年,对40千瓦水电站进行改造; 2001年,完成朝阳公路黄田村段5.8公里公路建设。 在《潮涌泉港》一书中,我们看到了陈其伟十多年前的一份演说稿。彼时,他回顾着自己的村官生涯,是这样说的:“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为村里办了一件实事。” 路越铺越多,紧接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招商引资,陈其伟马不停蹄地追寻着黄田村的致富之梦。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涂岭镇刚刚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时,就把试点放在黄田村。由于老百姓一时对政策不理解,推行难度颇大。陈其伟发现,主要难点是一些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好,参保新农合花冤枉钱,于是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宣传政策外,还到几个思想顾虑较多的年轻人家中做工作:“年轻病较少,老人病较多;有病时人帮我,无病时我帮人,参保新农合实际上是在帮自己”。就这样,在他的耐心劝说下,黄田村当年就完成新农合参保任务,也为全镇推开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电施工,他和村里党员干部爬悬崖、攀峭壁,硬是肩挑背扛,将几十吨机器、管道运进深山;村里没有自来水,他四处勘察、跑部门、筹资金、定线路、买水管,让黄田村成了涂岭镇头一个通自来水的村庄;村小学兴建,得拆迁几十户,他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有一次1点多回家,迎面一辆拖拉机冲来,人差一点掉进深渊,吓出一身冷汗。村民们说,这当中许多活,即使是干惯了农活的人都觉得苦。 他没有觉得苦,但他也哭过。村民陈云腾回忆:“修朝阳公路黄田村段时,除了村民筹资,陈其伟还借了钱,大过年的,讨债的人大把大把地找上门,把他一个男子汉生生逼哭了。” 今天的黄田村早已不同往日:鲟鱼基地、黑山羊基地、盆景基地、有机茶叶基地、生态果林,一批无污染的致富项目相继开辟;1.3万亩光秃秃的山头长满了绿树;甜美的地下水涌出“爽田”、“笔架岩”等矿泉水品牌;村部办公楼和村文化活动中心拔地而起,曾经的市级重点帮扶村,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而这位老书记,凭着自己的脚板子、嘴皮子,愣是在最初几乎没有一分村财的情况下,为村里争取到了各级资金支持3700多万元。 未竟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一张办公桌、一盏台灯、一张一米来宽的小床,在老支书生前居住的房间里,我们看到了一页页手写的工作笔记、汇报材料,以及黄田村“美丽乡村”规划。文字里,饱含着老支书关于黄田村未竟的梦想:要对朝阳公路裁弯取直,以解决交通安全隐患;要对黄田溪进行整治,以确保饮水安全;要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减轻村民殡葬负担;要打造生态休闲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旅游;要亮化村主干道,方便村民出行;要加快改造速生林基地,全力发展生态产业。 字里行间,印证着涂岭镇副镇长张新锋嘴里的“工作狂”形象,他说,每次区里、镇里布置工作任务,陈其伟永远带头去做。 在陈伟聪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花卉基地扩建工程、朝阳公路裁弯取直等一个个老书记生前牵挂着的工程,如今,花卉基地的征地工作悉数落实,黄田溪清水工程设计图也新鲜出炉,村里的道路还将继续延伸。只是,再也不会有老书记的身影。 让我们再把镜头调转回1987年。 彼时,刚刚上任的陈其伟,在党员大会上,动情地描绘着群众脱贫致富的美丽设想,可是,台下有党员不以为然地笑出了声,没有人敢相信这张蓝图会变成现实。只有陈其伟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能认命!只有干,只有苦干,才有出路……” |
相关阅读:
- [ 06-25]陈其伟被福建省列为先进典型
- [ 12-09]泉州市举办市直机关道德讲堂学习陈其伟同志先进事迹
- [ 11-29]陈其伟:一位经得起推敲的男人和村支书
- [ 11-29]陈其伟先进事迹主场报告会举行 黄少萍作出批示
- [ 11-29]泉港区黄田村村主任讲诉老支书陈其伟的最后一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