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华提案解读: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2015-03-12 09:04:56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责任编辑:郑皓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体系,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又是保障城市安全和有效运营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管理多头和建设时序不一、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地下管线基础资料严重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下空间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营脱节,交叉管理、越位管理、空白管理等问题愈演愈烈。受此影响,近年来,各地城市地下管线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巨大损失。加强地下管线管理迫在眉睫。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计时华提交了《尽快建立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的提案》。计时华认为,破解地下管线管理的难题,关键要破解地下管线信息管理难题,要改变长期以来各个主体分头管理管线信息的局面,把分散在各个建设运营主体的信息资料整合集成起来,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还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把政府对地下管网管理的重点从对管网的具体管理转向对地下空间使用权的管理和为全社会提供地下管网信息服务,创新符合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地下管线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在计时华看来,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平台,即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一套机制,即地下管线信息采集、公布、使用和更新的管理机制。 “建立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目的是通过城市地下管线二维与三维数据联动,实现各种地下管线在规划、建设、运营乃至模拟、预测等各阶段的综合管理,向社会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线信息”。计时华说。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云平台和测绘技术不断创新,建立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综合管理地下管线信息在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 对此,计时华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各地政府要转变在地下管线管理中的角色,以“谁建设、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为原则,创新对地下管线的管理模式,以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为抓手,创新地下管线管理机制。 计时华建议,要以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基础,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他指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产生于管线规划、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和运营主体,要做好顶层设计,把这些散落在各部门、各企业的地下管线资料集成到统一的空间数据平台上,建立集规划、建设、运营为一体,覆盖城市的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 同时,还要明确规划、建设、运营各方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做好各类地下管线的规划编制工作,对各类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做出空间安排,及时将管线规划数据纳入管线综合信息系统。”计时华说,要协助和支持建设单位应在开工前通过管线综合信息系统获取建设范围内既有管线和规划管线信息,按规划施工,并查明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的现状,避免开挖损坏周边管线。 “地下管线覆土前,建设单位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及时提交管线竣工档案,纳入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城市管线产权单位应定时普查既有管线的规模大小、位置关系、功能属性、运行年限等基础信息,掌握各类地下管线的运行状况,及时提交管线运营信息、废弃管线信息,纳入管线综合信息系统。”计时华说。 谈起保障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计时华说,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一方面要保障管线信息在各种管线之间以及采集、管理、运用等各个环节的无障碍流通;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采集与循环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多个部门、多个企业,应制定相关措施,明确主体责任,提供管理依据,从政策上确保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制度的成型。 计时华建议,国家可以在有条件的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试点,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地下管线信息集成和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刘 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