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信:福建版的“辛德勒”
2015-04-20 16:29:00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金婷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福州老红十字会员、塔亭医院的总务医师陈为信
师大学生街、施埔路34号,抗战时期曾为驻福州的国际红十字会旧址 1941年和1944年,福州两度沦陷,日本侵略者在福州横行一时。说起福州人与侵略者的斗争,人们想起当时的福建国际红十字会,想起那些勇敢的红十字会员…… 福州鼓岭有一间老厝,原是福建国际红十字负责人恒·约翰的住所,至今当地八九十岁的老人还记得当年福建国际红十字会救死扶伤的故事。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还挽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疤痕,对来访的人说:“过去就是福建国际红十字会的医生给我们种牛痘的!” 不少老人还记得有个老外(恒·约翰)住在这里,他手下还有几位好心的“陈医生”。老人们提到的“陈医生”就是抗战时期抢救福州受伤平民的红十字会急救队里的三位“陈医生”陈宗盘、陈颂盘、陈为信。 红十字,艰难中顽强成长 日寇铁蹄蹂躏福州时,时任塔亭医院院长的英国人恒·约翰以福建国际红十字会会长名义在“真学书院”筹建难民所,并带领塔亭医院的“陈医生”们成立了一个红十字会急救队,由他与华人总务医师陈为信负责。在恒·约翰后,陈颂盘担任塔亭医院的院长;1951年,作为资深红十字会员,陈颂盘担任了改组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福州分会副会长。 抗战期间,这支红十字会急救队仅有的三个“陈医生”,组成了一支超强的“手术攻坚组”:陈宗盘主刀,陈颂盘协助,陈为信麻醉。 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艰难,没有足够的金属器械,“陈医生”们就拿着家里晒衣服用的竹制夹子,消毒后来代替;没有做手术用的缝合线,“陈医生”们就让年幼的孩子到医院门口的老樟树上抓一种肥肥的绿虫子,挤压虫子的肚子,弄出虫肠,然后放在白醋中蒸煮,虫子的肠子就变得直而韧,用以代替急缺的羊肠线。 沦陷期间,三个“陈医生”成了昼夜连轴转的“永动机”。他们每天至少花16小时给病人看病。1941年4月18日,日军在福州仓山龙潭角一带狂轰滥炸,导致不少中国居民死伤。危急时刻,三人组曾连续36小时站在手术台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