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金门情景
核心提示:广播稿告诉金门同胞:“明日,十一月三日,是个单日,你们千万不要出来。注意,注意!”福建前线炮兵部队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于11月3日、5日、7日对金门实施了炮击。
面对美国的军事恐吓和台湾当局的战争叫嚣,决策炮击金门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加紧了对台湾当局的扶植,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向台湾提供大量经援、军援,增加驻台湾空军兵力,对中国大陆施加军事威胁。1958年7月,美国军队入侵黎巴嫩,镇压中东人民革命,制造了中东事件。为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美国竟在台湾海峡地区大量集结武装力量,对中国人民进行战争挑衅。台湾当局乘机叫嚷“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命令陆海空三军进入“特别戒备状态”,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前哨据点,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活动。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鉴于中东事件发生后的国际形势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军事局势,多次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作出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和炮击金门的决策。7月18日,毛泽东召集总参谋部、空军、海军、炮兵等单位的领导人,部署东南沿海军事斗争任务。毛泽东指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反侵略斗争,不能只限于道义上支援,还要有实际行动上的支援。金门、马祖是中国的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他说,中央决定以地面炮兵实施打击为主,准备打两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于炮击同时或稍后,转场南下,分别进驻汕头、连城。
中央军委原计划7月25日开始炮击。毛泽东根据国际斗争形势的发展,决定推迟炮击时间,看一看形势,再行炮击。7月27日,他在写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说:“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不换防也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
8月上中旬,美国国务院决定,向台湾海峡增派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向台湾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台湾当局也同时宣布,台澎金马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美国的军事恐吓和台湾当局的战争叫嚣,并没有动摇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炮击金门的决心。
8月18日,毛泽东指示彭德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同时毛泽东指示:“不要在广州深圳方面进行演习了,不要去惊动英国人。”毛泽东还指出:“请叫空司注意:台湾方面可能出动大编队空军(例如几十架至百多架)向我反击,夺回金、马制空权。因此,我应迅即准备以大编队击败之。追击不要越过金、马线。”
两天后,即8月2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他指示: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
8月21日,毛泽东约见叶飞,听取叶飞关于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作战准备的汇报。当天,中央军委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于8月2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岛实施一次大规模的炮击。8月23日17时30分,随着一串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炮击。顷刻间,万炮齐发,金门岛顿时陷入烟雾火海之中。
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的炮击和对金门的封锁,给台湾当局以沉重的打击,也震惊了美国。美国政府急调太平洋第七舰队主力和地中海第六舰队一部分兵力,集结于台湾海峡地区。至9月初,美国集结于台湾海峡的各种舰艇60多艘、飞机430多架,总兵力达20多万人。
鉴于金门炮击已沉重地打击了金门国民党军,并已调动了美国军队,支援中东人民斗争的目的已达成,毛泽东于9月3日晚决定,福建前线自9月4日起停止炮击3天,以观各方面动态。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舰船,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允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并重申中国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办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台湾和澎湖等地,这是中国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9月5日,毛泽东在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分析了炮击金门以来的国际形势,提出了“绞索政策”。他说:“美国现在在我们这里来了个‘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门、马祖,还有些什么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一切包过去,我看他就舒服了。它上了我们的绞索,美国的颈吊在我们中国铁的绞索上面。台湾也是个绞索,不过要隔离得远一点。它要把金门这一套包括进去,那他的头更接近我们。我们哪一天踢它一脚,它走不掉,因为它被一根索子绞住了。”
9月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严正指出: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干涉,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动
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9月7日,派出军舰为国民党军护航,并侵入金门、厦门地区的中国内海活动。
在金门被全面封锁,空投、护航活动又难以奏效,金门守军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蒋介石扬言要轰炸闽赣,企图借机拉美国与其并肩作战,实现其“反攻大陆”的梦想。而美国从其自身利益考虑,害怕越陷越深,想赶快脱身,但又不愿意放弃侵略政策,于是玩弄起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要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
毛泽东审时度势,看清美国想“脱身”、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果断地作出“不要轻易让他溜掉”的决策。
根据毛泽东的意图,中央军委决定:减轻对金、马的军事压力,使金、马国民党军能够生存下去,促使其守而不撤;但又使其处于紧张状态,拖住美国不得脱身,在必要时,我仍可组织像过去那样的大打。总之,临机应变,主动在我,以利统一解决台、澎、金、马问题。
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并通过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对外广播。《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告台湾同胞书》还宣布暂以7天为限,停止炮击,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10月13日,炮击金门暂停7天的时限已满。毛泽东又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对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的命令。命令指出:“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命令重申不准美国军舰护航的原则:“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
10月25日,毛泽东又起草了一份《再告台湾同胞书》,并宣布了“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的“四不打”政策,以保证岛上军民的供应,但仍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
10月31日,毛泽东致信周恩来、陈毅、黄克诚,提出:“应将逢双日不打的地方加以推广,就是说逢双日一律不打炮,使蒋军可以出来活动,晒晒太阳,以利持久。只在单日略为打一点炮。”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军委决定:今后双日对任何目标一律不打炮,以利其长期固守;逢单日可略为打一点炮,炮弹一般不超过200发。炮击金门的双日“四不打”发展为“双日不打单日打”。
11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对金门再次炮击。炮击前,毛泽东为福建前线部队起草了广播稿,向金门同胞作了广播预告。广播稿告诉金门同胞:“明日,十一月三日,是个单日,你们千万不要出来。注意,注意!”福建前线炮兵部队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于11月3日、5日、7日对金门实施了炮击。
1959年1月3日,大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然炮击大陆沿海村庄,造成31名儿童死亡,17人受伤。为了惩罚国民党军少数作恶分子,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于1月7日对金门国民党军炮兵阵地实施大规模打击。
1月9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今后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炮”。从此,炮击金门作战转到零星炮击,不封不锁,让其固守的状态。
1961年12月中旬,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为保持台湾海峡的稳定,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至此,炮击金门作战结束。
炮击金门作战,充分显示了毛泽东把握军事斗争主动权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灵活的策略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