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3日一早,青年编辑记者分7组赴新罗、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和漳平等地,深入农户体验生活,开展调研采访。小编被分到了第四小组,将和大家一起进驻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随着“走基层”的步步深入,今天又将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5月13日,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福文等专程来到连城县两个住村点看望编辑记者,希望他们俯下身子、虚心请教,老老实实拜老区人民为师。王大璐 供图
5月13日,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福文等专程来到连城县两个住村点看望编辑记者,希望他们俯下身子、虚心请教,老老实实拜老区人民为师。王大璐 供图
“武平”组:向着将军的故乡出发
组员们出发前往龙岩市武平县 周柏豫 摄
讲解员详细讲解武平县人文历史 周柏豫 摄
组员们观看武平县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剑 周柏豫 摄
组员们认真学习客家文化 周柏豫 摄
博物馆内,刘亚楼将军铜像及生平事迹 周柏豫 摄
武平县博物馆前将军广场 周柏豫 摄
中共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支部书记刘发有向记者介绍刘亚楼将军故乡湘洋村的基本情况。 周柏豫 摄
中共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支部书记刘发有向记者介绍刘亚楼将军故乡湘洋村的基本情况。 周柏豫 摄
当地乡领导带领记者参观刘亚楼将军故居及将军出生地,记者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 周柏豫 摄
当地乡领导带领记者参观刘亚楼将军故居及将军出生地,记者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 周柏豫 摄
当地乡领导带领记者参观刘亚楼将军故居及将军出生地,记者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 周柏豫 摄
当地乡领导带领记者参观刘亚楼将军故居及将军出生地,记者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 周柏豫 摄
【背景资料】
刘亚楼将军的故乡情怀
刘亚楼将军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将军的家乡位于湘洋上月形自然村,省道206线从村中穿过,有水泥大道直通。将军故居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整座房子是泥木结构,瓦屋面平房;面朝古木苍翠的笔架山,背靠半月形山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快到家门口了,看到养育他的父亲刘德香在欢迎的人群中,刘亚楼心中一喜,张开双臂快步上前,高喊:“满,我回来了!”刘德香一把抓住刘亚楼的双手,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马头,等你二十多年了,你终于回来了!”二十多年了,岁月的沧桑染白了父亲的双鬓,刘亚楼望着父亲凹陷下去的脸庞,一时无限深情地回忆起父亲当年打铁,当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情景。
“新罗”组:发现淘宝村与森林氧吧
编辑记者在新罗区培斜村参观竹席生产作坊。 王大璐 供图
编辑记者在新罗区培斜村参观竹席生产作坊。 王大璐 供图
编辑记者在新罗区培斜村参观竹席生产作坊。 王大璐 供图
【记者心得】央视黄洁:劳动创造价值,创造美
新罗区培斜村,一个能让心沉静下来的小村庄。眼前满目苍绿,耳畔鸟唱虫鸣,脚边溪水潺潺。这里的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全省唯一的淘宝村,把当地特产竹席卖到了全国。在这里我感受到,劳动光荣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编辑记者在新罗区洋畲村参观“森林人家”生态园 王大璐 供图
编辑记者在新罗区洋畲村参观“森林人家”生态园 王大璐 供图
编辑记者在新罗区洋畲村参观“森林人家”生态园 王大璐 供图
【记者心得】《中国绿色时报》张兴国:“森林人家”模式让山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走进洋畲村“森林人家”生态园,我们不仅洗了肺,更震撼了心灵,没有想到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这个有山有水的小山村通过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森林人家”模式让山更绿水更清。
“上杭”组:红米饭那个南瓜汤,革命老区新情况
红军饭 王大璐 供图
红米饭 王大璐 供图
南瓜粥 王大璐 供图
【记者心得】《人民日报》周輖:品尝“红军饭” 体验红军艰辛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哟咳罗咳……小时候常常听到家里的老人唱起这首歌。今天终于在古田吃到这样一餐,体验红军创业时期的艰辛,感觉别有一番滋味。
青年编辑记者走进老红军家,了解老区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王大璐 供图
在国家级生态乡镇步云乡采访,与龙岩市农业局工作人员放生棘胸蛙。王大璐 供图
在上杭县五龙村“青年之家”农家乐与老板廖红卿畅聊创业经历。王大璐 供图
走进紫金矿业,了解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王大璐 供图
【记者行程】在上杭县才溪镇、古田镇、步云乡、紫金矿业采访调研
青年编辑记者走进老红军家,了解老区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走进“青年之家”农家乐,了解新农村变化;走进步云中心小学,了解农村教育情况;走进紫金矿业,了解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
“连成”组:天人合一的“九厅十八井”
连城县培田村全景。王大璐 供图
【记者心得】新华社朱基钗:感受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800多年时光的传承,远道而来的客家人创造了“九厅十八井”的独特建筑形式,从院落构造的匠心独运楹联牌坊的翰墨书香,每一个雕梁画栋的细节,都流动着天人合一的意涵,并融入每一个客家人的生活中。在这里,乡愁不曾被提起,也从未被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