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 新闻动态 >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每一个老兵都是一部抗战史

2015-05-21 17:21:17 简伟雄 陈志坚 苏禹成 杨清竹 陈丽娟 谢向明 戴 敏 许茵茵 张燕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周前,在漳州龙海,志愿者为88岁老兵杨志道送去“抗日英雄”字画,老兵回敬军礼

东南网9月2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简伟雄 陈志坚 苏禹成 杨清竹 陈丽娟 谢向明 戴 敏许茵茵 张燕红 彭思思 田 米 通讯员 钟茂富 编辑:杨炯 王芳 刘琼宇 视觉:方立祺丘天)69年前的今天,日本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为了等到这一天,多少人死于非命。多少人遭遇抢夺强奸甚至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大屠杀。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中国人民牺牲2000余万,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

为了这一天,多少人痛击侵略者。1938年5月,日军攻战福州、厦门;之后还轰炸石狮永宁和惠安崇武。八闽子弟,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游击,奋起抗战。

为了这一天,我们还要记住更多的日子。比如,9月18日日本开始侵略中国;7月7日卢沟桥事变;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屠杀30余万人。而9月3日,则是一个辉煌的、更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1942年,在抗战的艰难相持时段,中国还是毅然出兵缅甸抗日,13万远征军埋骨异乡。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中国战场歼敌占日军二战总伤亡的70%,以至美国总统罗斯福感叹:“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这一天,在抗战胜利69周年后的今天,这份纪念显得更有分量。

今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往年不同,这一纪念日正式经立法确认,上升至国家行为,体现国家和民众的意志。

纪念胜利,热爱和平。不忘历史,开创未来。

今年7月7日,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在纪念日前一天,海都记者走访泉、厦、漳、龙四地,探访仅存的国共抗战老兵、战争亲历者以及历史遗存地,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抗战将士的人生。

  薛老的左眼视力还不错

每一个老兵 都是一部活着的抗战史

95岁的薛书琼,在他18岁那年,从南京大屠杀的尸堆里爬出,挣扎着逃离后,再次参军;

98岁的练传志,是一位传达兵,仍苦练投弹、刺杀。在一次送信途中,他独自击倒2个日本兵;

85岁的李祖景,本是富足家庭的小公子,抗战爆发后家破人亡,他13岁便成为地下党员,白天上课,晚上给小伙伴宣传抗战知识……

战争到来,他们只是青少年甚至孩童,却被迫见识了杀戮、残害,亲人离散、家园崩塌。而一朝成为战士,曾经的恐惧就成为强大的力量。抗争,无论手中是枪,是笔,是药箱,是鸡毛信,还是财粮物资。

铭记历史,就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薛书琼: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老兵薛书琼,是龙岩上杭下都乡豪康村人。海都记者到达时已近黄昏,薛老正在门口专心看报。

他只剩左眼——右眼被弹片击中,瞎了;左手也残了,手指弯曲;腰部还有一处枪伤。这都是参军十多年的印记。红军、新四军、解放军,还有国民党的部队,他都参加过。

1935年,16岁的薛书琼在下都乡加入红军,参与南方游击战。2年后,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不久,在上海的一次战斗中,他与部队失散,被国民党军队俘虏,成为一名国民党士兵。由于上过几年私塾,能识字,薛书琼成为国民党87师261旅521团的文职人员。

谈及南京屠城,老人立即激动起来,挥舞双手,一遍遍地说:“一个多月杀了30多万人呐!”

薛老说,1937年12月,他随军驻守南京孝陵卫。13日,南京沦陷,他和战友们败退入城,并向板桥河下关逃窜。“到了江边,我们用木头、门板作工具泅水,被日军发现,一阵扫射,江水被染成红色。”

慌乱中,薛书琼回到城中,扮成难民,躲在夫子庙的难民收容所。可仍未逃过日军的追捕,12月下旬,他同近千人一起,被带到雨花台。周围全是日军,地上数十挺机关枪。

下午3时,灾难开始了,“一两百个日军用机枪对着我们一阵扫射。”空中回荡着惨叫声,人们一片片地倒下,薛书琼只感到腰部一疼,便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醒来时,和现在一样,黄昏了。”他睁开双眼,身上压着一个人,身边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薛书琼挣扎起身,和另2名幸存者一起,踉跄着逃至南京城南的板桥,被一位苏姓医生救下。

离开南京后,薛书琼又加入新四军,并参加了解放战争。1949年,他回到老家。

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薛老还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我所目睹的南京大屠杀》一文,发表在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

如今,薛老身体康健,思维清晰,每天看电视看报,晒晒太阳,生活简单宁静。他说,南京大屠杀虽已过去70多年,但那份记忆一直无法抹去,“战争是残酷的,谁都不要打仗”。

  练传志给记者看当年的作战日记

练传志:穿越火线的鸡毛信

电影《鸡毛信》让我们认识了海娃这个小小“情报员”。而龙岩武平岩前镇灵岩村,有一位真正的传达兵——练传志。

练传志生于1916年,读过7年书。1939年,他随同乡来到广东,加入当时国民党62军157师,从粤北大战开始了自己的兵戎生涯。因为有点文化,他在通讯连负责传送公文。

值得一提的是,该师师长正是抗日将领、同为岩前镇人的练惕生。练惕生和叶剑英是同学,后于1949年参加闽西起义,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等。练传志的孙女婿练建安,当过记者,写成《抗日将领练惕生》一书。

练老家中,至今存着一份手写的名单,上面记录着练惕生麾下的20多名武平籍从军者。名单显示了练传志的职务:62军第157师通讯连传达班上士班长。

“有炮火下来时,就匍匐前进,有时偷偷抄近路走。”老人说,送公文的时候要看袋上的标志,“挂3个十字标记的,就表示紧急重要,要跑步前进,无论如何都要送到。两个十字的,就不那么紧张,一个十字的很少看到”。

传达兵也要练投弹、刺杀、射击。练传志扔手榴弹技术特别好,经常随身带8个手榴弹,遇敌兵就扔手榴弹再冲过去。老人六七十岁时,还曾在家演示用石头砸远处的狗,一击必中。

为更好完成任务,送信常要绕过战场,但小的遭遇战还是要打的。在衡阳作战时,练传志在送公文的路上碰到2个日本兵,“可能也是走散的,我连开数枪,击倒2人”。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是抗战史上作战时间最长、程度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这场战役的很多细节老人都还记得。当时,第十军受到日军猛烈攻击,他所在的第62军在湘桂路头塘、三塘集结增援,最贴近衡阳,“在湖南打了很久,很惨。日军100多门炮总攻衡阳,就要全军覆没了”。

在一座名为“潭子山”的山上,有7棵很大的树,树下只有少量日本步兵。可157师的一个团攻山时遭遇埋伏,全部牺牲。

练传志的作战日记记载:在衡阳西郊一战中,敌我得失几次,最后我军在清理战场后,发现损失重大。这七棵大树,“要三四个人才能合围,日军就在大树中架设机枪阵地”,“七棵大树下面,尸体如山,全为骨架”。最后62军的参谋人员将原因归结在,“机枪阵地工事太坚固”。

衡阳失守后,练传志跟随62军157师参加了桂柳战役。随后,先后到越南、台湾接受日军投降,之后进驻北平。1949年,他参加解放军,一年后因病申请回乡,当了农民。后来,练传志与老家丧父、育有一子的女子自由恋爱结婚,没再要孩子,如今也已四世同堂。98岁的练传志依然健朗,走路不要人扶,眼神也不错,还能自己做饭。家人隔两天,就会来看望。

  苏老感恩现在的和平

苏柱魁:枪林弹雨中的急救

和李祖景同岁的苏柱魁,前半生的抗战轨迹稍稍有些不同。1945年2月,和村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他加入部队,成了一名卫生员。

“就是为了救国嘛。”说起当年参加革命的由来,苏柱魁仍掷地有声。他跟随部队,从老家山东打到福建,后来又回山东,最后参与了解放泉州。

和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卫生员一直跟在部队尾巴。外面枪林弹雨,他在帐篷里给战友们包扎。

没有武器的他,最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更低地匍匐前进,才不会被打中脑袋。虽然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敌人不会打背着红十字会包的人,但子弹不长眼睛。

苏柱魁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他和一个战友在战壕里匍匐前进时,战友被打中,自己的手也被子弹擦伤。他顾不上自己,一边赶紧给战友止血,一边把战友的头枕在腿上,拖着另一条腿慢慢挪动,爬到隐蔽的地方包扎。

另一次战役中,村里30多个人一起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

半个多世纪过去,战友们一个个离开,说起日本鬼子,苏老仍咬牙切齿。他说,当年能活下来的,都要感恩。

  李有志说起抗战很是激动

李有志:货币也是一种武器

65年前,随着部队从河北南下泉州,问及年龄,老人家用熟练的闽南话答道:88岁。

离休前,李有志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泉州支行出纳股长。他和我们分享了人民币的前身——冀钞。这可是60多年前,革命根据地自己的货币。李老说,一提起晋冀鲁豫边区,很多人都会想起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但当年那里的一段银行对敌的斗争史,却鲜为人知。

1942年,敌后对敌斗争最激烈时,老家河北很多小伙子参军。他也积极响应,到了冀南银行沙河办事处。1939年,冀南银行成立,发行冀钞,1948年合并成立华北银行,同年又和其他银行合并,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华北银行大部分机构还留在涉县,所以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是在涉县印刷的。

1938年,边区的金融市场非常混乱: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外,还有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钞票或流通券。那时,日本人也常通过多印钞票,来掠夺根据地的物资。

1943年,当地发生旱灾,加上日寇连续扫荡,根据地的群众只能靠糠麦和野菜度日。这时,冀南银行发放救灾贷款,让大多数人渡过难关。所以,奇妙的是,抗战时物资奇缺,但晋冀鲁豫边区的物资却相当便宜,让前线可安心打仗。

  83岁的周老12岁就当兵了

周隽忠:白天拿笔晚上端枪

1943年,12岁的周隽忠离开河南老家,跟着新四军队伍,进入湖北黄冈洪山公学。

“黄冈处于鄂皖豫边区,当时这个地区混杂着国民党、日本兵、伪军,新四军队伍在夹缝中生存。由于洪山公学属于解放区学校,我和班里的30多个同学,既是学生,又是士兵,当时的主要课程有日语、英语、边区建设、政治课等文化课程,还学习军事、射击。学习日语,主要为的是两兵交战时,遇到敌军向我们喊话,能够知道对方在讲什么。”周隽忠介绍。

当时,上学没有固定的场所。不打仗时,老师就领着同学在比较大的空地上学习,借用群众的门板来当黑板,找群众借椅子,没桌子就趴在自己的大腿上,每课1小时,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

周隽忠说,同学大多数十二三岁,都离开父母,跟着部队,虽然艰苦,但解放区的学校有部队保护,相对安全。不过,经常遇到危险状况,每个人都要背上行李,跟着部队转移。

白天学习,晚上要站岗。2个人一班,站岗时每个人都配枪,真枪实弹。“当时用的枪,大多数是汉阳造的八八式步枪,另外的则是从日军手上缴获的枪支,条件艰苦,有什么枪就用什么枪。”

1949年后,周隽忠在福建多地任职,直到退休。

  周年才

弥漫着的恐怖

日军在厦门五通这个地带对中国人进行了大屠杀,杀人没有原因,就是为了给村民们一个“下马威”。

1938年的5月10日,日军从五通撕开了入侵厦门的血口。日军在五通这个地带对中国人进行了大屠杀,五通的凤头沙滩上出现了一个“万人坑”。陈振川老人当时6岁,他清楚地记得,日军进村就杀人,总共杀了他们村里19人,其中有两名还是妇女,其他都是青壮年。杀人没有原因,就是为了给村民们一个“下马威”。后来,日本人还经常从厦门其他地方拉来整车的人,在五通进行杀害,五通的凤头沙滩上有个“万人坑”。

每天,日军都会组织兵士巡逻,超过五个人集中在一起说话,就会被遣散,如果不听,就会挨打。那段时间里,村里的青年妇女都不敢出门,如果要出门,要把脸涂黑,带上头巾,保证安全。

周年才老人是在日军登陆五通的第二年出生的,他的父亲是当时家里唯一的壮丁,看到日本人来,就跑到其他地方去“避风头”。那时候的周年才,用过日本人做的手工玩具,而孩童时期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还有,“日本人来了”是当时大人们吓唬孩子最常用的方式。

欺凌无处不在

凤头社以捕鱼为生。但在那几年,渔民要在日军规定的时间内捕鱼。回来都要经过日军这一关。如果有好的鱼,日军会先挑走。

陈振川说,日军登陆后,他们村整天人心惶惶,许多人趁乱逃出村子,跑到其他地方生活去了。当时,日军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大楼及炮楼,周围围上铁丝网,而这块地很多都是当地村民的耕种地。

凤头社以捕鱼为生。但在那几年,渔民要在日军规定的时间内捕鱼,渔船上要插上盖有当时军事所盖章的日本旗子,捕鱼范围要在离海岸1000米以内的范围。如果超过距离,日军就会发出警告,回来时就会遭到日军暴打,而且每次渔民捕鱼回来,都要经过日军这一关。如果有好的鱼,日军会先挑走,但渔民敢怒不敢言。

令陈振川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日军也会给村民“派工”,他也曾经参与其中。当时五通有十个自然村,日军要求十个村庄,每天要轮流给他们挑水,从山下挑到 500米的山上,只要十岁以上的男的都得挑。1942年,陈振川满十岁,也被安排去挑水,“他们不会喝我们挑的水,喝的水都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我们挑的水他们会用来洗漱”。

  李秀英

战争中的姻缘

对李秀英来说,战争离散了她的家人,却也促成了她的姻缘。直到现在,老人都会这样向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林金烈是支援军”。

战争让许多人背井离乡。李秀英老人今年101岁,自小在南京长大,如今安居在泉州。1937年11月,炮火直逼南京。24岁的李秀英跟着哥嫂、侄子,加入了大批的难民潮,辗转南昌、宜昌、重庆……生活从此颠沛流离。

在重庆,他们向当地农户租下了两间房,靠好心人的接济过活,亲历了1938年到1943年,日本对重庆长达五年的轰炸。李秀英记得,一听到警报响,人们就拼命往防空洞跑。头顶是飞机轰炸的呼啸,街上到处是慌乱逃命的人,每一次炮弹落地,硝烟中只看到人的胳膊、腿被炸飞到电线杆上。她说,那时候根本顾不得害怕,只知道拼命往防空洞跑。防空洞里拥挤不堪,有的人甚至就被闷死在里面。

对李秀英来说,战争离散了她的家人,却也促成了她的姻缘。《福建省志-华侨志》中有载,为打破日军对我国沿海口岸的封锁,1939年滇缅公路建成。当时国内缺少汽车驾驶员和修车工人,“南侨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号召华侨中的汽车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这其中,就有李秀英的丈夫林金烈,福建莆田人,幼时曾随父亲到马来西亚跑运输,抗战爆发后,响应号召回国援战。直到现在,老人都会这样向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林金烈是支援军”。

  朱一雄(资料图)

对空鸣放的枪

朱一雄幸运地从日军的枪口下逃脱。1943年,他一路逃亡、乞讨到了长汀,并考进了厦门大学,成为中文系一名学生。

1937年底,刚改为国立大学不久的厦门大学,举校迁往长汀(后于1946年底搬回厦门)。现任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的石慧霞,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众多校友,亲历过厦大“长汀岁月”的学生中,江苏江阴人、著名美籍华裔教授朱一雄是其中之一。根据朱一雄的讲述,23岁时,他曾差点毙命在日军的枪口下。

朱一雄未满18岁时就参加了游击队打日本鬼子,在一次战役中,右脚被日军枪手打中被俘。就在要被押送枪毙的前一天晚上,看守他的日本军人觉得无聊,就用铅笔和废纸跟朱一雄笔谈,这个日本军人懂一点中文,看到朱一雄的名字,很是开心,因为他自己的名字最后两个字也叫“一雄”,而且,交谈中,他发现朱一雄和他一样,也酷爱水墨画。这个日本军人给朱一雄松了绑,画了逃跑路线图,告诉朱一雄只管跑,他会在背后对空鸣枪。就这样,朱一雄幸运地从日军的枪口下逃脱。

1943年,他一路逃亡、乞讨到了长汀,并考进了厦门大学,成为中文系一名学生,求学期间,朱一雄显示了他中文、艺术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并充分施展了他的绘画才能。1968年移居美国,他被美国华李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于前年去世。

  李有枝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研究“腾云训练班”的历史

志愿者与时间赛跑 向每位老兵道声谢

也因此,雪山组建了福建关爱抗战老兵群,慢慢地,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也加入这一团队。这些志愿者先搜集和寻找老兵,如今有二三十人,每个月都组织看望老兵。

“其实很简单,我们就是想找到他们,对他们说一声感谢”,雪山说,初衷简单而纯粹。

这3年,志愿者找到了抗战老兵共80多位,多分布在漳州、福州、厦门、莆田。志愿者们发现,几乎每一位老兵,都格外在乎抗战的经历。

只是,时间不等人。“与时间赛跑”,这是志愿者的口号。“福建关爱抗战老兵群”的微博,不时发布悼念微博和老兵的遗照。这些年,老兵陆续过世,3年来已经走了20多位。剩下的老兵,年纪也都在90岁以上,最大的一位老兵已110岁了。

这些老兵,绝大多数的处境不算好。一些人家庭困难,很多人都因曾是国民党的老兵,多年以来并未受到抚恤。“他们都是当年保卫国家和先辈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雪山说。

送一幅“抗日英雄” 老兵颤巍巍地敬礼

就在一周前,志愿者团队再次去漳州市龙海白水镇看望抗战老兵。

一位爱心人士写了“抗日英雄”的字画,让志愿者们帮忙带去送给老兵。当字被贴在88岁国民党老兵杨志道家发黑的墙上时,老兵爷爷颤巍巍地抬手,敬了一个军礼。

今年5月,志愿者走访发现,诏安的一位抗战老兵张清托,居住的土楼瓦片破损,遇雨则漏。老人曾在两广、湖北等地参加对日作战,如今眼睛也几乎看不见了。他的子女希望修缮房屋,但实在困难,还差1万元。志愿者们赶紧申请资助。雪山说,像这样的救助已申请了好几宗。

最近5年,全国各地都开始增加对老兵的关爱,特别是去年成立的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每月对贫困老兵资助500元,直至离世。在志愿者的争取下,福建已有 30位老兵享受这一资助。雪山认为,为老兵做的远远不够。他们希望接下来,在房屋修缮、生活改善、医疗救助等方面,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越来越少了”。

  训练所墙上如今仍留有中美合作时用的军事地图,还有中美两国国旗“握手图”

抗战胜利70周年时 期待找到所有老兵

这个群体中,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一位湖北籍94岁国民党老兵。他住在厦门,因曾被志愿者走访,自己也加入了走访活动。和其他老兵们相会的场面,常常让所有志愿者动容。

去年7月,雪山接到一位莆田老兵家属的电话,匆匆赶去,老兵都穿上寿衣了。家属递给他们一个本子,上面是老人写的打鬼子记录。家属转达老兵遗愿——“我们不怕死亡,怕被遗忘”。2012年9月的一个周三,他们获知漳州有个老兵,决定等周末就去,没想到,周六赶到时,老兵已在前一天去世。

这些经历,都让志愿者们觉得任务紧迫。所幸,如今有更大的平台帮他们确认老兵身份和获得基金资助。这个平台,是2009年建立的全国关爱抗战老兵网。2012年,媒体相继报道后,《新周刊》社长孙冕和陈坤、高圆圆等人加入,让更多人关怀抗战老兵。

就在昨天,雪山在北京,和其他志愿者研讨如何尽快找到老兵。他们定的目标是,等明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时,能找到所有健在的老兵。雪山还说,因为没什么泉州的志愿者,所以在泉州的老兵找得特别少,希望有人加入。

  训练所日常讲课及教官居住的地方

时至今日,漳州华安县华丰镇下坂村的老人们,说到“华安班”,都能讲出一二。这是一座1944年8月设立的中美合作所特种技术训练基地,是两国建立的一个抗日军事合作机构。

“当时印象很深刻,大家对那里的军事设备很好奇,更好奇的是,基地里有不少美国人。”80岁的村民李有枝说,那时就算在漳州市区,也很少见到这么多“蓝眼睛”的外国军人。

华安县博物馆馆长林艺谋说,中美合作所华安班,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合作的历史证物,从时代和类别上衡量,是全国数量较少且富有特色的近现代史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走近:深山基地保留二战地图

漳州华安下坂村,距华安县城不过3公里。村庄仅有三四百人,隐蔽在深山之中,依傍在九龙江北畔。因地理位置特殊,1944年8月,中美合作所特种技术训练基地落址于此。

村口一处三排单层的土木结构建筑,明显不同于其他民居。瓦房南北走向,有14间房,是美军教官宿舍及训练班教室。南面的老庙“龙安岩”,则被征用为士兵的膳厅与仓库。庙后面有一座小山丘,当时,山顶设有气象台、无线电发射塔,山后的平地则是当年的打靶场,用来培训特工人才。

同样被征作膳厅与仓库的还有“种德堂”——村里的一座宗祠。祠堂后面山墙上,如今仍留有中美合作时用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战区指导示意图;左边写着“国内战讯”四个字,还有中华民国国旗与美国国旗的握手图。

“这两幅地图,详细标出当时日本侵占我国的和其他国家地方情况。”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研究“腾云训练班”的李有枝说。

  遇难美军墓碑

战斗:华安班堵截和消灭日军

李有枝说,腾云训练班先后招来2000多人,分四个教导营。总部设在华安县城,下坂村为训练基地。学员在这里接受三阶段的训练,包括射击、野外演练等。 “训练基地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近一年。”李有枝回忆,“那时我还小,每天都能听到枪声,大家还偷溜进靶场捡废弹壳”。

上海师大教授洪小夏在中美合作所研究的论述中写道,中美合作所是抗战时期中美建立的抗日军事合作机构,1943年在安徽建立首个训练班,至1945年,在全国先后设了11个特种技术训练班,其中福建有两处,分别是位于华安的第六班和建瓯的第七班。

1944年5月,美国海军要求在中国东南沿海加强部署,预作策应美国海军登陆的准备。为配合这一行动,中美合作所特在中国东南沿海增设训练班,调训海上游击队、招收青年学生参加等。

华安班,由美方哈伯林少校任总教官。1945年7月,驻厦金的日军3000余人由陆路撤往汕头,被华安班的4个教导营截击,在中美空军配合下,该股日军被消灭过半,平均每天仅前进11华里。

钩沉:厦门渔民救起落海美军

2009年,华安县文物普查还发现了一块英文石墓碑。碑下部断裂,残高77厘米,刻有一副十字架,中间铭文为“THESE AMERICANS GAVE THEIR LIVES FOR THEIR COUNTRY”(意为:这些美国人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国家),下面是4位殉难者的姓名及编号。

今年87岁的村民李水圳,曾在华安班做过勤务。“那时我20多岁,美国来的教官有20多个,聚餐的时候才能见到。”李水圳记得,那件大事发生在1945年3月的一天,“当时总部气氛很紧张”。

李水圳说的大事,华安县文史资料有载。1945年3月2日,美海军一架轰炸机从菲律宾基地飞来,要轰炸日寇在厦门建立的重要军事基地——禾山机场。交火中,美军飞机被日军高炮击中,坠落于翔安海面,6人牺牲落海,7人重伤。

危难时刻,20多名正在海上打鱼的同安马巷陈下厝、丙洲等村的渔民,不顾日机扫射,救起美军伤员,送往漳州。琼头、丙洲等村村民又先后将4名殉难飞行员捞回,按闽南习俗办丧事,装棺入殓。两个月后,美飞行员遗体被运至下坂村落葬。1947年,遗骸被运回美国。

  训练所墙上仍留有抗战标语

纪念:83岁美国教官故地重游

2006年7月9日,83岁的美国老兵罗伯特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华安中美合作训练基地,百感交集。华安县博物馆馆长林艺谋全程陪同。

1945年,罗伯特在华安班担任两栖队游泳教官半年,60多年后重到华安,还随身带着勋章。

当年7月底,回到美国的罗伯特给林艺谋寄来一封信,信中说,“我特别高兴的是能够参观中美合作社,这个是我在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站岗的地方,众所周知,我们的组织机构是由一群美国海军组成的,美国海军工作人员直接与中国军队在训练打游击,目的就是针对日军侵略福建”。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美合作所”一度成为“美蒋罪行”的代名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逐渐为其正名。华安基地旧址则被定为华安县县级文保单位,现在的保护并不算好,下一步计划申请省级文保。“这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合作的历史证物,”林艺谋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数量较少又富有特色的重要史迹。

  厦门1997年立的“万人坑”遗址纪念碑

厦门遗迹

胡里山炮台:山头钢炮曾击沉日舰

厦门是抗战的一个战场。据《厦门市志》记载,1936年8月5日,日本海军大将高桥三吉率日本海军联合舰队76艘舰船,官兵2.7万人,抵厦门海面演习。 1937年9月3日,3艘日本军舰炮击厦门前沿炮台和曾厝垵海军机场,还出动飞机12架配合轰炸,当时的厦门守军奋起还击,击中敌舰“若竹号”。9月6 日,日军飞机轰炸中山公园等处。

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军1000余人分乘30多艘舰艇,在20多架飞机支援下对厦门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彻夜激战,伤亡惨重。当日中午,敌占江头,11日,日军进犯将军祠,发生巷战。12日,胡里山炮台失守。13日,厦门全岛沦陷。

如今的胡里山炮台,最高处有座小山头,一门钢炮耸立,正是当年抗战中击沉日舰的炮台。

厦门五通:“万人坑”遗址如今驻军

1938年5月10日,日军在厦门五通登陆后,大肆屠杀村民。凤头社是五通码头上岸后最近的自然村,当时村里仅有80多人,就有19名村民被杀害。解放初期,人们在凤头海滩上发现“万人坑”,里面累累白骨,触目惊心。1997年7月,“万人坑”遗址建造起了“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纪念碑。碑身高1.9米,平台38平方米。平台两边一共10个台阶,一边5个,整个合在一起,意为1938年5月10日。这里如今是部队所在地,一部分地面已成滩涂。

2011年年底,厦门抗日死难者纪念雕塑选址灯塔公园,与厦门五通古渡口相连,400米外的地方,就是当年弃置被害厦门军民尸骨的“万人坑”。2012年9月3日,灯塔公园又落成一座雕塑,名“永铭在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