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追求零死亡目标要弃恋“老大自居”
2015-05-27 09:05:12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责任编辑:郑皓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日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先后会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央企负责人,双方就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深入交流。笔者认为,国家安全总局与央企此轮的频频约会提出中央企业为全国各类企业做榜样当表率来追求零死亡目标关键有两点必须做到:一是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必须弃之“老大自居”的恋旧心态;二是必须树立时刻用安全来丈量生产实践的理念。 就央企安全生产而言,政府有监管之责,而企业的安全行动则至关重要。说企业是主体,并非卸责,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就会出现问题。央企不仅要表现在特殊赢利能力,还应表现在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并赋予表率行动上,需要弃恋“老大自居”的心态,进而树立每时每刻都必须用安全来丈量生产实践的新思维来推动企业高效运营。 其实,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央企,曾持续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应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中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但历史上安全生产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中石油、中石化都曾经发生重特大事故和典型事故,不能不令人警醒。探寻原因:“老大自居”的安全生产观念还没彻底转变、强调安全从源头防范、成套的过程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在严格落实或执行上还有“误区”和“死角”。所谓推进SHG风险识别的独特安全控制体系已覆盖到安全生产责任的所有环节,他并不是绝对的“护身符”,石油化工生产特点决定安全管控方式必须在实践中再创新,且不可高枕无忧。 央企追求零死亡目标给全国企业做好表率,就要时刻慎言成绩、居安思危、拿出慢不得、满不起“刮骨疗毒”的勇气,强化制度约束要从重形式转为重效果来构筑人人可循、事事可循、时时可循、处处可循的安全生产防范预控体系;解决央企弃恋“老大自居””的问题,应从决策层、管理层抓起、事实上,央企已经没有优哉游哉的资本,很多处于严峻的综合风险中。功不抵过,这是中国社会很多领域的法则之一。安全生产容不得丝毫懈怠、来不得半点含糊。管理松一松,事故就攻一攻,往往开始懈怠的时候,那就是出事故的开始。弃恋“老大自居”状态态,须从思想上筑牢‘红线’的高压意思来增强责任感。在行动上要恪守职责,做到安全工作上精耕细作,安全制度上精准可行,安全培训上切重实际,安全防范措施上应对准确,才能创造企业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才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一重保障。 追求零死亡目标要在安全生产管控上不断创新。央企安全管理要站在自然辩证法的高度,贴近生产实际,审慎探研生产现场的各种安全风险,从源头防范、过程控制还需要再创新,不可虚张声势,或让位于政绩、业绩、速度、规模、进度、产值……那么安全会离得越远。只有把行之有效措施应对生产易发事故的环节和盲区,并以最苛责的态度去对待它,不漏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疑点,这才是安全管控的最终目的。 追求零死亡目标须赋予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行动。央企做到管资产就要管安全,需要合力而为,规避风险。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决策层、管理层、生产一线操作工等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需要众人合力联管联动,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安全监督规避一切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向员工发起传递的每一次工作,必须科学。行动原点指向不同,其最终的归宿点也就不同。企业开展各种安全活动也要严谨对待,他的成本,不仅是活动费用,活动形式老旧,效果不佳,员工不认可,挤占生产正常秩序和宝贵时间,有时还会添乱。让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平台的设计科学有效至关重要。 古语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忘则存矣。企业要追求零死亡目标就要做到居安思危,防范未然,只有形成广大员工合力联管联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补充的安全管理格局,才能实现安全管理无缝对接,才能确保生产时刻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行受控状态。有效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创造性是管理的一种正能量。他体现在对隐患排查要靠制度来规范、隐患的整改和治理要靠责任落实来实现。通过依法监管来规避企业安全风险,需要企业广大员工提升职业道德和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才能夯实,事故才能减少和避免,企业零死亡目标才能成为现实。 笔者呼吁:中央企业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起排头兵的重任,作为全国企业的老大哥要给兄弟企业打个样,在生产追求“绿色”经济效益的同时,把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变成具体制度、具体方案、具体措施并赋予具体行动之中,以回应民众的关切和期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贡献更多正能量。 (崔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