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三县一地”? 澄迈县给出的定义是:生态现代化建设县、新型工业县、休闲低碳旅游县和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5年前种地瓜,1亩收入不过2000元;5年后还是种地瓜,1亩收入超过万元!这是澄迈桥头镇沙土村农民杨英春家账本上的真实变化。 变化远不止杨英春一家抑或农村。 7年间崛起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入园企业数达到752家,截至2014年底,按已经营的420亩土地计算,软件园每亩年产值高达3119万元,成为全省单位亩产值最高的园区。在去年全年园区总产值实现40.4%的增长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实际增长率高达44%。 以民间资金为主的大量社会投资涌入澄迈,覆盖了整个三次产业,形成了新“投资洼地”,也带来了蔚为可观的“澄迈速度”。而本报记者调查后发现:澄迈县产生增速活力的背后,是其“三县一地”思路引领带来的助推效应。 不搞单一产业独大 调结构调出健康产业比 “三县一地”意味着澄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确定的是一条符合县情的稳步均衡的发展道路。 现代农业是澄迈理念的一个样本。近年来,澄迈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四化四县”(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农业生态现代化示范县、有标识可追溯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县、中国富硒农产品示范县)建设。澄迈桥头地瓜已是近年岛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的“香饽饽”,这些沙土种植出来的富硒地瓜比普通地瓜价格高7-10倍。 国内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澄迈规避“地产独大”,踏踏实实地打基础、修跑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逆风上扬。对一产农业,澄迈逐年加大投入和扶助力度,以科技引进—科学管理种植—品牌增加附加值来发展农业。地瓜、福橙、咖啡、福牛、无籽蜜柚等数十个品种都是澄迈发展模式下的成果。 在产业布局上,澄迈着力发展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房地产、康复养生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旅游人数从2008年12.7万人次飞速发展到2014年的300万人次。几年来,澄迈县农业增加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2%左右,产业结构不单一,2014年三产比例为26.9:47.3:25.8。 服务力转为吸引力 社会投资形成“洼地效应” 澄迈不是没有过“犹疑”:就在5年前国际旅游岛地产大热之时,老城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曾一度被热炒到每亩近300万元,如果出让,仅一个生态软件园的3270亩土地就可以让澄迈一次性获利近百亿元。然而,澄迈以产业兴县的前瞻性发展理念,让它最终没有选择短期获利。庞大的土地储备和环境资源,成为日后澄迈打造现代化园区不可或缺的优势竞争力。 好的思路铺平了澄迈未来发展的出路。5年多来,不论县城还是经济开发区,澄迈在基础设施投入上都不遗余力:老城经济开发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五纵八横的道路宽阔笔直,200多公里排污管道铺设完毕,园区全面实现七通一平。这些“高配”的基础设施为园区经济起飞提供了雄厚条件,而澄迈不断为园区放权、在提高园区项目承载力上也做了许多大胆尝试。 “筑巢引凤”的服务态度成了社会投资的“吸金石”。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领军企业中国电子集团意在海南投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辗转我省多个市县,因投资条件谈判不妥,项目迟迟未能动工,企业有意把项目移师湖南。 得知消息,澄迈县委、县政府迅速制定招商方案和政策,由县委书记杨思涛带队与中国电子集团联系商谈,以最大诚意挽留该项目。2009年,海南生态软件园项目落户老城,7年间已成为一座容纳752家企业的高新园区。“当初选择落户澄迈,过程一波多折,最后留下的原因就是看重澄迈的优惠政策和那份诚意,如今的发展业绩也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生态软件园总经理杨淳至说。 5年过去,人们发现,大量民间投资涌向了澄迈,逐年提升的社会投资占到了澄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八成以上。2014年,澄迈县2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及政府引导投资尚不到12%,其余88%均来自社会投资。社会投资在当地形成了“洼地效应”,并且活跃在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各个板块,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更为持久的活力。 好作风留住好项目 连续5年GDP增速居全省市县榜首 “与愿意为项目落地做好服务的市县相比,我们更欣赏澄迈为投产后的企业继续做好服务的决心。”中航特玻负责人对澄迈近年来政务软环境的建设赞不绝口。去年在企业经营最困难之际,澄迈县全程协助中航特玻完成土地流转等相关手续。就像不少来澄迈投资建厂的企业所感慨的一样:“澄迈是靠效率和服务把一家家企业长久留下来的。” 25.6%、22.8%、17.1%、15.3%、11%,从2010年至2014年,澄迈县5年GDP增速居全省市县榜首,增速背后的秘诀是“多规合一”、“马上就办”、“督查问责”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而说到底是澄迈对坚持产业兴县的踏实作风: ——为项目尽早落地而启动“多规合一”。澄迈成立投资委员会,一个项目能否落户澄迈,投资委员会负责召集国土、住建、林业、环保、海洋渔业等十余个部门参与,只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地规划、海洋功能规划和产业规划等要求,会议一次性通过审批,绝不反复折腾企业。 ——为项目推进强化跟踪服务。澄迈县设有专门的重点项目跟踪协调服务领导小组,每一个重大项目的牵头人都由县领导班子成员挂帅确保服务到位。一位县委班子成员告诉记者,“一个项目从谈判到动工过去起码要2年左右,而由县主要领导挂帅后,推动项目最快的一次是将719个审批工作日缩短到了在30天内完成。不到两年,项目就建成投产。近年来,澄迈有两个重点项目,从谈判到投产,只用了半年时间。” ——对项目难点加大协调督查力度。特事特办是澄迈在处理重点项目遭遇难点问题时的解决准则,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神州新能源项目等都是县主要领导登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予以解决。2014年,16个省级重点项目落在澄迈,通过加大督查力度,实施每周一报制,于今年春节前全面按期完工。 好作风是一把标尺,考量出澄迈干部的工作风貌,也力保“三县一地”目标指引下的澄迈扬帆远行!(海南日报金江6月8日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