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呼唤注入法制化治理思维

2015-11-04 08:59:51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责任编辑:郑皓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上,中央对中国未来发展蓝图和实现路径作出了高屋建瓴地规划,在对外公报中不难发现。其中,一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的论述,尤其值得我们安监人深思。

这或许正是中央近年来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将长见的“社会管理”,变成“社会治理”的深刻背景。就安全生产工作而言,国家针对乡镇、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需要,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在第一章总则第八条中明文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新安法增加了乡镇区办责任监管,安全管理从县级延伸到乡镇、街道、开发区。补充了乡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监管的要求。但是对村居一级的安全监管及“五级五覆盖”中的最低级的监管要求依然是空缺,需要注入法制化治理思维。

笔者以为,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最权威的解释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曾记得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乡镇政府级安监投入运行后,怎样把乡镇安监做到实处,如何把法制化思维注入村居安全生产管理中是一个关键问题。借助安网朋友吴杨云的话“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和根本在于学会用法治思维,用责任制度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基层村居也是如此,首先要做好村居安监工作的硬件设施的投入,配足安监人员,人员要专业化,年轻化。二是强化“三责”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村居一把手要直接抓,带头做,全力支持。三是基层安监人员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信条,牢牢绷紧安全弦用考核制度推动责任落实,这一点至关重要。正如许多基层同志说的心系安全,夜不能眠,梦中惊醒,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安全思想。必须严把安全生产一线关、准入关、发现回报关,强力打非治违,认真把每一个隐患及时发现、整改到位,不因为漏掉一个隐患,引发事故。只有这样我们基层安监工作才能完成安全生产法赋予我们的安全使命,让基层辖区安全生产正常运行、安全生产。

人们经常说,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基层的“针”如果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制度的约束和群众的监督,不仅会搅乱上面的线头,还可能扎到群众的手。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手中的资源要素比较多,和群众的利益也更为密切。从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到专项扶贫、精准脱贫,再到农业补贴、城乡低保,最终都要落到基层干部身上。有学者指出,从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像今天的基层干部这样,握有如此之多的公共资源和治理权限。“发展太快,导航更新跟不上”,正是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生动事例。从村居管理到治理基层,同样也需要制度的不断更新。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有其滞后性,这也是一些监督制度与实际情况有所隔膜的原因。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应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差别化治理,让安全生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党纪国法的笼子更贴近实际,才能避免基层权力跑偏、责任失衡。

好的制度还需好的转接,好的政策有赖好的执行。目前,在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打通基层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方面,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像村村成立安委会、设立村民安全助理员、民主议事会恳谈会、安全社区创建等有益探索,以及网上安全信息平台、微信和客户举报、监督平台,已经在不少地方开花结果。我们只有充分借助群众慧眼延伸监督视线、在权力制衡中实现用权清廉、公开、公平、公正,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也好治理也罢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前,基层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正在改变。基层群众正在从以前的治理对象,变为现在的治理主体;基层干部正在从过去简单的上传下达,变为现在的服务民生、关注安全。基层是国家权力的末梢,但不应成为权力监督、监管的强弩之末。完善监督、监管,以法纪为尺,以改革为箭,方能实现基层治理的通畅与安全。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呼唤法制化治理思维的注入!

(代兵)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