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治国理政进行时> 新理念 新思想 > 正文

从“八字真经”到“十六字诀”,习近平对年轻人提出新要求

2016-05-05 17:37:0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2015年7月2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7月24日,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在京举行。习近平在向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这十六字,不禁让人想起习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从“八字真经”到“十六字诀”,习近平对当代年轻人有哪些新的期许?

“志存高远”:

习近平不止一次对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提出殷切期望。“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当代青年无疑是幸运的一代,他们将见证“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出彩人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习近平说,“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校园观看北大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德才并重”:

“修齐治平”中,修身是第一位的。习近平和北大师生座谈时曾说过:“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做事先做人,青年人为人处世,首先要修德。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但,有德无才也不行,不然凭什么干事创业?

“才”从何来?来自于“勤学”,也来自于“笃实”。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近平说,“勤学”就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笃实”就得“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校园观看北大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时同朗诵者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情理兼修”:

这是习近平对当代青年人提出的新要求,平常我们经常说“文理兼修”“内外兼修”,“情理兼修”是首次提出,但细细琢磨起来,其中道理是非常深刻的。

情和理一直是中国人价值观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情达理”“合情合理”“入情入理”,这都是“情理兼修”的表现。而说一个人“不通情理”,则意味着某种批评。

通俗地说,通达人情,体现一个人的情商;明晓事理,则反映了一个人的智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曾经提出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之学问,养成健全之人格。一个人智商再高,如果缺乏对基本人伦道德的认识和遵守,每每违背人情,不懂真情,如何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呢?同样,一个人只懂得狗苟蝇营,不明事理,不讲原则,没有底线,也不行。

习近平提出这一期许,就是希望当代年轻人养成“情理兼修”的健全人格。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了解癌症早期诊断研究应用情况。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勇于开拓”:

青年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要敢于开风气之先,有一股“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闯劲儿。

习近平与北大师生座谈时说,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因此,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浪潮中,今日之青年,应该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勇立潮头的开拓者,让青春在创新创造创业中飞扬。(记者朱基钗黄小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