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6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 高层观点 > 正文

邓江年:泛珠东盟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先行区

2016-08-23 15:55:47  来源:  责任编辑:肖月青   我来说两句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正式把泛珠三角合作上升为与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并列的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之一。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九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的“9+2”合作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正式成立,成为东盟10个成员国通过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和市场整合推进经济增长的合作平台。东盟域内人口达6.2亿人,超过欧盟的总人口。如果当作一个国家来看,仅次于中国和印度。而中国—东盟“10+1”自贸区则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在2016年初的这个时点,泛珠“9+2”与东盟“10+1”再次形成交集,将会产生跨境合作的巨大化学反应,将对全球区域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巨型区域市场。泛珠与东盟地理上连成一体,交通上互联互通,人员上血脉相通,贸易上经久不衰,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大市场。泛珠区域内广西、云南与东盟接壤,有5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并已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中国与东盟正致力于构建立体式国际交通大通道,泛亚铁路、公路网、港口联盟、空中联盟正日趋形成。随着泛珠和东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人员和商贸往来日渐密切,一个人口10.8亿、GDP总量5.5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8万亿美元的巨型市场迸然而出。这个区域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相当,均处于人均GDP5000美元至8000美元的加速工业化和消费快速增长阶段,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5%.随着泛亚铁路的开工建设和跨境公路网络、港口航运联盟的酝酿,环南海经济圈必将成为环太平洋西部月形经济带最耀眼的板块。

世界级产业组团。泛珠与东盟各自形成了一个颇为类似的梯形产业体系。泛珠各省区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程度参差不齐,要素禀赋也各不相同,既有发达的珠三角湾区,也有落后但产业资源丰裕的中西部地区,之间形成梯度产业分布格局。东盟各国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也呈现多层次状态,既有发达的新加坡和泰国湾地区,也有欠发达但拥有丰富的林业、渔业、油气、矿产、热带经济作物等资源的中南半岛内部地区和马来群岛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泛珠和东盟都是以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承接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加工组装环节,生产劳动密集型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当前全球生产同类产品最主要的两个产区。如果竞争,两个体系将陷入同质竞争、低价竞争,相互抵损,降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如果合作,则1+1>2的效应明显,泛珠的沿海发达地区将在中西部地区之外增获东盟的产业资源和市场支撑,东盟的欠发达地区将在新马泰之外获得中国更多的工业、技术和资本支持。形成整体的环太平洋西南部产业组团将提高总体产出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加对全球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产品的控制力,在全球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价值空间。

“一带一路”先行区。从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算起,中国—东盟“10+1”合作已经走过了13年时间,双方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500亿美元,双向旅游规模达2365万人次,东盟国家已经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合作市场。正因如此,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新战略之后,东盟及其紧邻的泛珠地区必将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和优先地区。六大经济走廊的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连接纽带,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环南海海洋经济合作是主要载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泛珠地区的福建是核心区,广东是主力区,云南是辐射中心,广西是衔接门户,海南是前沿阵地,泛珠其他内地省份是有力支撑。香港、澳门是重要的境外支点。而东盟地区的新加坡是对接枢纽,马来西亚、泰国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越南、印尼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区,中南半岛内部地区和马来群岛地区则主要是资源合作区。

注: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邓江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