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权威发布 > 正文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做了什么?听听央行马骏怎么说

2016-08-29 09:22:58 马骏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中国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并推动建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研究如何推动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绿色金融,提高全球金融机构的绿色化程度和资本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的能力。2016年7月,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向成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提交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随着绿色金融被纳入G20峰会热点议题,一个开放、发展的绿色金融前景将会在世人面前逐步呈现。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研究了哪些内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到底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应对?8月27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由CF40及旗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联合主办、蚂蚁金服独家协办的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上,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以下为马骏发言实录:

01

全球绿色投资空间巨大

今天,我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情况。

去年年底,中国向G20提出了把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的建议,被去年年底在三亚举行的G20财政和央行副手会议采纳。今年一月,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开始启动。第一次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会议在北京正式举行。该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由联合国环境署担任秘书处。小组总共有80多位成员,来自20个G20成员、几个特邀国家,还有包括IMF、世界银行、OECD、BIS等在内的国际组织。

在过去8个月中,这个小组一共举办了四次正式会议,同时支持了很多公开的绿色金融论坛。这些公开论坛在上海、伦敦、和华盛顿等地举办,引起了了业界的积极反响。在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和地区表示它们将开始规划本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今年7月,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向在成都举行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提交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综合报告的主要结论已经在7月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G20公报当中有所体现。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研究小组所做的工作。

首先,小组研究了为什么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金融。和中国一样,全球许多国家都需要大规模的绿色投资,以应对环境挑战和气候挑战。关于绿色或可持续投资的需求,国际上很多机构,包括世界银行、OECD、UNCTAC等,都做了不同测算。虽然口径和角度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共识已经达成,即全球每年需要几万亿美元的绿色投资。

事实上,目前实际发生的绿色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绿色投资的需求。从以下几个具体指标中可以体现出来。

第一是绿色信贷,目前全球仅有三个国家有正式的绿色信贷统计,中国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是巴西和孟加拉国。绿色信贷在中国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是10%、巴西是10%、孟加拉国则是5%。

第二是绿色债券市场的规模。目前“贴标”的绿色债券占全球债券不到1%。

第三是绿色资产的规模。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资产、养老金等--有多少投到了低碳绿色的资产中去?很少。虽然目前全球没有完整统计数据,但是在部分有统计数字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只有2%-3%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资产是“低碳资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绿色金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即刚才讲的几个比例都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当务之急是,搞清楚为什么绿色金融为什么没有发展得更快?它面临的挑战到底是什么?然后需要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这就是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所要做的两方面的主要工作:识别挑战和提出应对措施。

02

全球绿色金融面临五大挑战

绿色金融研究小组重点研究了绿色金融所面临的五大挑战。

第一大挑战是绿色项目外部性的内生化问题。不涉足经济学的人可能觉得外部性是很抽象的概念。举个例子,一个清洁能源项目的效果是降低空气污染,因此周边300公里之内的居民都能够受益。但这些受益的居民没有给你这个项目付钱,所以这个项目的正外部性就没有被完全内生化,使得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不是很高,很可能低于私营部门所要求的收益率。因此,私营部门不太愿意参与这种正外部性没有被内生化的绿色项目。

过去几十年,各个国家用了很多办法来应对外部性的问题。比如直接给项目补贴等财政手段,或使用监管手段限制污染项目,倒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但最近十几年,我们发现金融领域当中其实也有很多可利用的手段来帮助将绿色投资的外部性内生化。比如可以对有一些绿色项目进行贴息来降低其融资成本,从而提高其收益率;为绿色项目提供担保,降低其风险溢价,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收益率;或者通过PPP的方式,把周边地区收益率较高项目与收益率不高的绿色项目捆绑运作,提高投资者的整体回报率。以上这些都是过去十几年世界各国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发展出来的一些做法。

第二大挑战是绿色项目的期限错配。绿色行业中很多是中长期项目,如污水、固废、新能源、地铁、铁路等,很多项目的还款期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很多国家依赖银行体系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但银行系统会受到期限错配的制约。比如,中国的银行系统平均负债期限只有六个月,所以其能够提供中长期贷款的能力非常有限,这就制约了中长期绿色项目融资能力,或者说使得中长期绿色项目容易产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怎么办呢?国际上也慢慢发展出来很多办法,比如绿色债券市场。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去年还没有,但今年就已经变成全球最大。它就是一个可以解决期限错配的非常重要的办法,即可以让中长期项目直接发行三年、五年、十年的债券,也可以让银行发行中长期的绿色债券来支持中长期的绿色贷款。还有一个方法就是yieldco,在美国比较流行,类似于房地产的REITs,是把未来绿色资产产生的大部分收益以股息的形式定期支付给股东的一种股权类的工具,也可以为绿色项目获得中长期融资。还有一种做法是把未来绿色项目的收益,包括能效合同收入、碳收益、排放权和排污权等,作为抵押和质押向银行取得贷款或者发行债券。

第三个挑战是缺乏绿色定义。也就是说,由于对绿色金融产品缺乏界定,投资者不知道哪些是绿色项目或绿色资产,即使想投资这个领域,也很难识别投资标的。以绿色信贷为例,刚才讲了,全球仅有三个国家有明确的定义。绿色债券方面,全球目前只有几个定义,一是Green Bond Principles,二是CBI的定义,第三就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我国发改委最近也制定了一个12个类别的绿色项目名录,但是许多国家的绿债市场还没有自己的定义,也没有明确要采用GBP等国际标准。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在定义方面做了领先性的努力,但全球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关于其他绿色资产的定义则更少,虽然业界有一些方法,如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但多数投资者不知道什么是绿色股票、什么是绿色基金。这方面的努力才刚刚开始。

第四个挑战是信息不对称。有些投资者想找到有明显环境效益的绿色企业进行投资,但问题在于缺少对相关企业和项目绿色程度的判断依据,因为这些企业往往不披露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等排放和能耗信息。如果有量化数据,资本市场就有有能力识别哪些项目或者企业是深绿、哪些是浅绿、哪些是棕色、哪些是黑色的。另外,只有企业披露了这些数据,资本市场才能用各种方法对这些企业的环境效益或绿色表现进行评估、排序。所以,必须通过强化环境信息披露来应对信息不对称的挑战。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20多个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引,但实行强制性披露的证交所还不多。

第五是环境风险分析能力的缺失。比如,一些金融机构过低地估计对污染性行业的投资可能带来的对自身的风险。比如对钢铁、水泥、化工、玻璃等行业的投资,由于没有估计到未来几年其不良率可能超出预期,从而导致一些金融机构为污染行业过度地提供贷款。另外,由于没有估计到巴黎协议所要求的全球碳减排目标将导致石油公司拥有的石油储备的价值将大幅下降,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过度地投资于石油公司等碳强度很高的企业。再比如,一些机构投资者和银行没有充分估计到投资在绿色行业可能带来的长远的好处,反而高估了这些绿色项目面临的风险,因此对绿色项目有过度的风险厌恶,不愿意投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强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在这方面,英格兰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德国的一些保险公司都已经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03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应对措施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应对上述挑战的具体措施。研究小组一共提了七项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的标题都已经在成都公报中公开。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仅针对其中四项展开作些说明。

1) 提供政策信号。研究小组提出的一项应对措施是呼吁各国提供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信号。什么是政策信号?拿中国来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这就是一个政策信号。这样的信号使得金融界和绿色企业界都很兴奋,知道今后的政策将有利于绿色投资。

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两个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信号,一是SDG(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是巴黎协议。这些都是对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各国原则性承诺。但是,这些原则性承诺未来应该转化为各国具体行动方案。如果主要国家能公布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巴黎协议实施行动方案的话,我认为,就会对绿色投资起到明显的提振信心的作用。中国可以考虑率先做这件事。

2)推广绿色金融的原则。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赤道原则,兴业银行是大陆唯一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目前台湾也有一家,我希望我国更多金融机构能够加入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的主要内容是指导银行业在项目融资方面如何管理环境风险。此外还有一个是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到其投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要评估其投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是加大了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作为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有责任要求被投资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3)发展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前面讲到绿色债券市场可以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国际上已经有一个在OECD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间基本打通的开放的绿色债券市场,这个市场上的多数参与者遵循GreenBond Principles。这些国家资本项目基本上是开放,比较容易在同一个市场上进行融资。但是也有不少新兴市场国家,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也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重点可能跟OECD国家不太一样,需要对绿色债券进行本土化的定义。这些国家有必要发展自己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像中国一样,现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若干拉丁美洲等国家地区都在开始规划发展自己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

4)强化能力建设。很多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工作要求金融机构有比较强的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能力,以及开发相关新产品的能力。一些国家在这些方面比较强,而还有很多国家相对起步晚,因此国际经验共享和强化能力建设会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IFC旗下有一个可持续银行网络(SBN),已经在过去几年中培训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银行监管层和银行业协会,帮助他们形成本国的绿色信贷原则,这就是很重要的绿色信贷能力建设。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认为可以继续扩大SBN的作用和影响力,使其覆盖更多国家,覆盖更多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个能力建设网络,就是刚才讲到的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PRI它提供了一个原则,但同时也是一个机构。该机构设在伦敦,目前已经有一千多家全球机构投资者成为其会员,这些会员管理着大约60万亿美元的资产。PRI同时为这些会员提供进行责任投资的原则、方法和工具的培训。最近,PRI也在中国做了第一次培训。我们希望PRI未来能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拉丁美洲等国家地区扩大其能力建设的网络,为全球机构投资者绿色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做一个预告,《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的中英文全文将会在杭州G20峰会之后发布,希望大家关注。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