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知识竞答参阅文章
纪征 闻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的这首豪迈的七律《长征》,几乎家喻户晓。每读到这首诗,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总是涌起对长征的无限追思、无限崇拜之情!是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福建长汀、宁化,江西瑞金、于都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毛泽东深刻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长征的胜利,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的最重要的保证。”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2006年10月22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长征图片展时指出,“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望漫漫长征路,无尽的艰难困苦;回顾长征,令人无限感慨!长征的艰险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天上有飞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但不论是长征经历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还是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易守难攻的腊子口,都被坚强的红军战士一一征服。
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7月,红7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福建、浙江进入赣东北,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编成红十军团,继续北上。后遭到失败,方志敏被俘,余部在粟裕率领下转入闽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
1934年 9月23日,红军主力在福建龙岩的连城与长汀之间的大山谷中组织了松毛岭保卫战,这是一次战斗极为激烈的大规模的,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次大战。大战结束,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
面对红军突围,蒋介石投入30万兵力,前堵后追,企图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主力。我英勇红军以果敢决绝态度,在付出重大牺牲后,突破敌包围圈,粉碎了敌人图谋。这一重大战役,就是著名的湘江战役。湘江之战中,为掩护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由福建子弟兵组成的第三十四师,也称绝命后卫师,予敌重大杀伤,弹尽粮绝,全军覆没。福建子弟兵血染湘江,为长征胜利付出重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
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共有8.6万人。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后,减员近三分之二,剩3万余人。
1934年12月12日,中央负责人在通道县召开了一个非常会议,毛泽东力主放弃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挽救危局。史称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县召开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打下了基础。史称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瓮安县猴场召开会议,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史称猴场会议。
. 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决定红军强渡乌江,1月7日,红6团政委王集成、团长朱水秋率部智取遵义。随后的遵义会议,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对于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历史不会忘记,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团结广大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坚持正确主张,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历史不会忘记,是周恩来同志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先后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作用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并具体组织和领导了遵义会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遵义会议后,重归毛泽东同志正确领导的中央红军,恍如一夜新生,步步惊世人!
四渡赤水之战,是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光辉典范。1935年1月,参与指挥强渡乌江的红二师政委是福建籍的开国上将刘亚楼。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前进中的主动权。5月22日,中央红军先遣队从冕宁大桥出发,进入彝族地区。刘伯承同沽基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为兄弟。25日,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成功。其渡河奋勇队由十七勇士组成。
1935年5月,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安顺场出发,昼夜兼程,飞夺泸定桥。
中央红军长征中跨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童小鹏在《军中日记》中记载了翻越夹金山的情形:“因为地势特高空气稀薄,又加之这几天来吃包谷营养不良,故将及顶时,个个都手脚疲软,气喘头晕,每行几十步又要稍休息后始能继进。”郭化若写下诗词《过雪山》:
海拔六千米,途中亘一山;
冰天又雪地,行人叹路难。
夜来狂风奔怒吼,雹飞如弹又如斗。
风雹扑人人欲倒,坚持勇进更抖擞。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了战斗多年的大别山区,向西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
懋功会师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粉碎了蒋介石妄图阻止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各个消灭红军的计划。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余万人,士气高涨,战斗力大为增强。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战略方针问题。该会议是两大红军主力会师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朱德在自传中曾回忆,长征时期,从懋功会师到毛儿盖会议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中共中央和张国焘之间展开了反反复复的北上南下之争。历史最终证明了北上的正确性。
残酷无情的草地,夺走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据红一军团的统计,牺牲者和掉队者就有500多人。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朝既定目标前进。
1935年9月9日,红二十五军一路征战,进至保安县永宁山。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和陕甘边军委主席刘景范,专程赶来迎接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策应了红一、红四方面军行动,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成为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长征队伍。1935年5月,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等领导下,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此时,西北红军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发展到4000余人,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得到较大发展,并在20余县范围内建立了革命政权。
夺取腊子口,是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封锁,进入甘南的关键性一仗。聂荣臻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不打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1935年9月22日,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全支队共7000余人。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吴起镇。时隔两天,彭德怀领导的陕甘支队在吴起镇一带设伏,击溃尾追的敌骑兵4个团。毛泽东为此赋诗一首: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陕甘支队在吴起镇进行了短期休整后,于10月底经保安东进,11月初,在甘泉地区的象鼻子湾同红十五军团会师。
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
1935年10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战役中,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国革命从此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
1936年2月20日,东征战役开始,至5月5日,红一方面军历时75天作战,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彭德怀率新组成的西方野战军发起西征战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陕甘宁边区进攻,开辟根据地,策应红二、红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北上。
1934年11月15日,十万坪一战,是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成为红二军团离开湘鄂西根据地及红六军团西征以来扭转困局的一个转折点,为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
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中革军委命令组织红二方面军,任命贺龙为总指挥兼二军军长。同年10月7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途径川、康、青、甘四省,行程近万里。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在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从1934年10月17日跨越于都河开始,至1935年10月19日抵达吴起镇结束,共行军368天,日均行军37公里,跨越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草地;转战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通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战士献出生命。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行程8000余公里,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八省,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攻克城市39座,战胜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将台堡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山城堡战役是三大主力会师后,相互配合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也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最后一仗。
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不仅传遍了全中国,而且很快传到世界许多国家。1936年8月,当红二、红六军团还在长征的时候,与他们一起生活了18个月的瑞士传教士勃沙特就在英国出版了《神灵之手》,记录了他在红军及长征中的经历。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系统地介绍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生动地描写了红军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的动人情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版了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此书一出版便在许多国家引起轰动。
上世纪60年代初,空政文工团组织词曲作家到革命老区搜集整理红军时代的革命歌曲,《十送红军》成为颂扬长征最为脍炙人口的歌。
福建人民与红军长征,有着天然关联和情感!
福建革命历史,有着不同一般的悲壮和荣光!
在党的领导下,福建人民从1928年起开创了闽西、闽北、闽南、闽东和闽中等各块根据地,特别是闽西、闽北革命根据地先后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有近10万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福建各苏区还支援红军军服、斗笠、草鞋、布匹等,成为为中央红军提供给养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
作为红军长征出发点的长汀、宁化,各项工作都特别突出。宁化地势平坦,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被誉为“苏区乌克兰”。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素有苏区“红色小上海”之称。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长汀人民热烈响应中央政府关于“收集五万床被单,借谷六十万担,募集二十万双草鞋”支援前线的号召,完成借谷任务67716担,比原计划超额8700多担。
3万多名福建儿女踏上了长征路,约占参加长征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来自福建的近30个县市,其中以闽西的长汀、上杭、宁化、永定、连城、建宁为最多。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这支刚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下来的英勇铁军,在长汀县钟屋村观寿公祠前的大坪里举行誓师大会后,开始战略大转移,成为中央主力红军最早长征的一支队伍,钟屋村因此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中央确认福建长征经过的县市区有:长汀县宁化县连城县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延平区古田县 闽清县闽侯县 福州市连江县罗源县蕉城区福安市周宁县寿宁县浦城县。
长征前夕,我党“特科”人员项与年穿过重重关卡、历经艰难、智送敌军“围剿”情报。为党中央组织长征赢得了宝贵时间。参加长征的福建籍将士中,最高职务的军事指挥员是刘亚楼。陈明、罗明、刘少奇等三位曾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领导、三位福建籍女战士吴富莲、谢小梅、邓六金参加了长征。红军和闽西苏区的创建人之一郭滴人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中共陕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南生率领的红5军团13师37团,是长征中的后卫部队。在红一军团队伍中,有一位1932年4月参加红军的闽南籍华侨干部李子芳。福建籍红军将士中,当时担任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被胡耀邦称赞“功不可没”。“无名英雄”的宁德籍红四方面军电台负责人蔡威。著名的红军医生傅连暲,他曾经参加基督教,白求恩说:“基督徒参加长征,真是奇迹。”
以刘亚楼为师政委的红二师,杨成武为政委的红四团,王集成为政委的红六团,张南生为政委的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等,担负先锋尖兵任务,一路上闯关夺隘,攻无不克,在冲破湘江封锁线、突破乌江天险、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攻占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从长汀出发长征的红九军团有不少的福建儿女,他们在长征途中担任中央军委和方面军主力的后卫,单独活动,深入敌后,出色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被誉为“战略奇兵”。 福建人民为长征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福建子弟兵在湘江战役中牺牲5000多人,在甘肃高台战役牺牲2000多人。到达陕北后,福建儿女仅剩下2000余人。可以说长征的胜利,也是包括福建儿女在内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8省范围内,逐步形成了15个游击区。其中,福建有6个游击区,为“南方八省十五区”之冠。在福建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红军部队,其中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的闽西红军第8、第9团和游击队,有黄道等领导的闽北红军独立师和游击队,有叶飞等领导的红军独立师
有5000多健儿参加了新四军北上抗日。留在福建坚持斗争的人民游击队,也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残酷复杂的斗争中,福建有2000多个革命基点村一直坚持到解放,写下了“红旗不倒”的光辉一页。
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长达三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任务。毛泽东高度评价说:“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福建人民始终英勇不屈,前仆后继,续写了与红军长征同样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历史如歌,长征永恒!
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一次改变包括你我在内全体中国人命运的征程,那是一段感天动地、永载史册的精神丰碑。作为历史,长征早已远去,但作为精神,作为信仰,长征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后人。让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心怀崇高的伟大梦想,坚定无畏地勇敢前行!(马照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