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畲乡历史悠久,地处清流北部,素有清流“北大门”之称。这里地势平坦,日照充足、温暖湿润。近年来,林畲乡党委、政府积极做好红色遗址的保护、修缮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工作,探索发展红色旅游的新路子。林畲红色遗址特别是毛泽东旧居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来林畲休闲观光游客越来越多,发展红色休闲体验旅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林畲乡现代农业发展快速,年游客量已经达到了四万多人次。
生态旅游之红色文化毛泽东故居旧址
清流是革命老区,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方面军途经林畲时,在林畲乡塘堀驻扎,写下了“如梦令.元旦”的壮丽篇章,留下了毛泽东旧居、红军井、红军医院、红军夜校、红军标语、红军烈士墓等多处红色古迹。
自1983年毛泽东旧居被清流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林畲不断加强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宣传开发力度。毛泽东旧居于 1997年和2007年先后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纳入《2005年—2010年福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毛泽东旧居、红军夜校、医院等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国家增补列入《全国红色精典景区第一批名录》(修订版)。县委、县政府对红色旅游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把以毛泽东旧居建设为主的红色旅游开发列为清流县旅游开发四大重点项目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餐饮业。
生态旅游之田园风光餐饮休闲
龙泉鱼庄位于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地处省道204线旁,距明溪县城15公里、清流县城35公里,具有天然的交通便利优势。山庄于2005年开始创办,占地面积200余亩,庄内有丰富冷泉资源,泉眼遍布,日出水量达2.8万吨,水温8-20℃,流量较大的泉眼有4处,最大的泉眼日出水量达1.7万吨。
目前,山庄已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了餐饮、垂钓、游泳、棋牌等农家乐休闲项目,已建成标准钓鱼池5个,建成红豆杉水帘餐馆面积1000余平方米、仿天然冷泉游泳池1700多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养殖鱼塘100余亩,养殖中华鲟、鳟鱼、汀云鲫、叉尾回等特色鱼达30余种, 林畲龙泉鱼庄充分借助乡里打造美丽乡村一日游的有利时机,适时对鱼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扩大接待规模,吸引游客。龙泉鱼庄融现代养殖与渔家风光于一身,是游客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水乡渔村”,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林畲每年引来大批游客休闲“水乡渔村”、也同时享受“桂园风光”。
生态旅游之丹桂飘香文化园
清流桂花园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博览园。2008年被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授予“中国桂花文化园”称号。园区规划用地1050亩,已完成种植585亩,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桂花系列,130多个品种。6万多株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桂花,特别是树龄500多年的桂花王弥足珍贵。在园中可以欣赏古玩、字画、奇石、盆景等传统文化艺术的风彩。收藏的中国名石“九龙壁”, 特别是“万水千山”、“云龙峰”、“卧虎崖”更是石中逸品,难得一见。上千盆的黄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四千多幅“首届中国桂花文化书画篆刻大赛”的书画作品,更是把桂花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林畲乡乡长王菊英在采访时表示,目前林畲乡发展的产业有“三园一庄一基地”,三园就是万亩茶园、千亩桂花园、百亩兰花园,一庄就是农泉鱼庄,一基地就是种植基地。针对林畲乡提供的扶贫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家门口就业,通过发展壮大农业的各项产业,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从而增加收入;二是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帮助把老百姓种出来养出来的各种产品,原来没有地方销售的,通过线上销售,从而增加老百姓收入;三是通过孵化基地,培训他们种植的技术,让他们进行种植。而鱼庄的扶贫方式则是对农村的“三无”人员进行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把他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通过线上销售。
发展红色生态乡村旅游,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各项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苏区老百姓致富。林畲乡乡长王菊英表示,接下来将会往国家4A旅游景区的标准努力,从旅游的六要素来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来做好红色乡村游,以一业带百业,逐渐推进林畲乡的各项事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