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权威发布 > 正文

从巴黎到马拉喀什 中国引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程

2016-11-14 09:32:3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韩一元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会议于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万人参加此次大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率团与会。本次气候大会是《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旨在为落实协定提出具体行动方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不移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在本次大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做好自己的事,讲好中国故事。

一方面,有信念,有作为,落实“2020年前的承诺”。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规划的多项指标提前或超额完成。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作为主席国推动G20发布历史上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进一步实现《巴黎协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有交流,有合作,向世界发出中国好声音。在气候大会期间举办边会是中国代表团的惯例,旨在全方位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马拉喀什大会期间,中方将组织17场边会,内容涉及南南合作、国家自主贡献、低碳发展战略等多个主题。11月9日,“中国角”正式对外开放,并以“生态治理提升人类福祉”为主题举办了第一场边会,来自美、英等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近80名代表与会。

其次,大力推动《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

《巴黎协定》达成、签署、批准、生效的整个过程中,中国做出了关键性的重要贡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正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优等生”。但《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开端,国际社会在马拉喀什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是建立有效机制,弥合分歧,确保协定的执行与落实。为此,中国派出了阵容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今年的气候大会,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参加所有议题的谈判,以开放的姿态与各个谈判集团磋商沟通,争取尽快达成落实协定的一系列规划、安排、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力促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落实到位。中国倡议本次大会应明确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出资目标,让发展中国家“看得见、摸得着”,2020年后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即使短期内资金难以到位,也应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据称,经合组织(OECD)国家到今年已筹措到600多亿美元,中国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研究这些资金是否符合《公约》要求,确保不重复计算。

第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共同利益。

一、协调立场,确保共同行动。在气候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阵营以“77国集团+中国”和“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中国)为代表。但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雄心联盟”打破了原有阵营,发展中国家出现分化。为此,中国积极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基础四国”于10月举行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就相关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力支持。“十二五”以来中国政府累计投入了5.8亿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目前,中国已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启动在发展中国家设立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以及培训1000名应对气候变化的专家和官员。

三、强调包容性,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目前《巴黎协定》虽已正式生效,但不少发展中国家因受国内程序影响,尚未批准协定。中方倡议后续谈判应特别注重保持包容性,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同等基础上磋商谈判。目前各国围绕保持包容性已达成共识,具体实现的程序也在讨论中。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为期约两周,第一周主要是专业人士参与的技术谈判,第二周将举行高级会议,召开《巴黎协定》生效的庆祝活动和缔约方第一次大会。可以预见,作为一届实施、行动的大会,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定会涌现更多亮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