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抢抓机遇,实现“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为此我们要坚持均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科学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办富民惠民实事,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探索城乡一体化新路径。
秉承融合发展理念,全面推行“多规合一”,致力打造“小城市”新样板。实现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推动厦漳泉、宁福莆同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塑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景观,构建特色新城。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重点组团建设应取得突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承载功能应持续增强,促成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宜居品质应不断提高,旧屋区改造、景观整治等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启动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深入开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要持续推进。
民生福祉获提升。为民兴办实事项目要注重效率,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比重保持7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医保财政补助等标准应持续提高,建成保障性安居房,实施旧屋区改造项目。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创建,“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应初步形成。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将开发建设与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和民生保障同步推进、融合发展,通过开发区托管区域农村的方式,建立全新的“开发区+行政区”管理体制,为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提供创新谋划。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要举措和支点,实现协同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朝着目标迈进。尝试托管模式,赋予新的机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领,奠定基础。编制科学、系统、完善的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明确城乡统筹的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群众。确保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构建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做好“试验田”。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和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对台优势,吸引更多青年入驻创业,积极推进有利于两岸投资、贸易等领域便利化的相关措施,做好先行先试“试验田”。为了实现高效运转,以“大部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分工合理、配置优化、管理科学的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发挥“开发区+行政区”的体制优势。
具体而言,首先是创新机构设置,建设精致高效的管委会机关和支撑服务体系的乡镇街道管理机构。如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城市管理局、民政社区局、计卫文体局、农林水工作局4个部门,要对口30多个市级部门。其次,推行“小机构、大服务,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探索实施事权下放街道,赋予街道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将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关口前移;探索新的履职方法,如对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公用设施维护等工作,特别是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逐步尝试通过政府采购、招商引资等渠道,交由专业公司来负责,管理部门只需做好监督协调管理。此外,是推行严格科学的用人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行全员聘用制,包括处级干部,实行科学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对年度工作排名最末的部门负责人“第一年降薪,第二年降职”。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进,每年推出“十大惠民实事”项目,实施了教育、安居、健康、社保、食品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教育是第一民生事项,”从根本上提升了教育资源。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通过积极落实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顺利入校就读,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关注“产业惠民”。通过多种政策和形式拓宽辖区农民的就业增收渠道。坚持一二三产齐发力,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打造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依托中国智能骨干网,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智慧谷”;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优先吸纳本辖区农民就业,让村民作为股民参与分红,辖区群众在开发建设中充分得到了实惠。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设施和水平也在逐年提升,成立街道食品药品监督所,实施了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示范化建设。城中村改造作为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民生保障”三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