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厦门蜀人
地处厦门与汕头之间的福建省云霄县三月下雪了,说来你不信,只要到了云霄境内,这奇葩的景致就会映入你的眼帘,而其作俑者就是那漫山遍野枇杷园挂满枝头的金铂套所造成的直觉。来云霄县和平乡的割藤埔马蹄楼在与传说中的绿野仙踪的零距离接触,真心被“雪景”震撼了一把。
云霄枇杷素称“闽南开春第一果”,主要有“早钟6号”、“长红3号”、“大臣1号”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早熟、果大、色艳、质优、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2001年5月,云霄县荣获“中国枇杷之乡”称号,如今云霄枇杷产业已成规模,成为中国早熟优质枇杷第一县,同样品种可比南方其他枇杷产区早10~20天上市,每到3月,山坡田野处处金银闪烁,就好似三月飘雪,勾起人们的游兴与食欲。
如何发挥枇杷产业链的辐射作用,与旅游交融,打造精品乡村游品牌,是云霄人积极探索的尝试。我们的体验行也是循着赏花品果、土楼民居、绿野仙踪、闽南山村、红军足迹和云霄上的舌尖等要素展开两天的生态乡村游。
坐落在福建漳州与广东潮汕之间,云(霄)平(和)诏(安)三县交界处的乌山,被誉为“闽南井冈山”。灵秀的乌山脚下,散落着一个个美丽古朴的自然村落,就像一串串珍珠项链,熠熠生辉,散发出迷人的光芒,串成闽南最美的围屋村落,展示出云霄不一样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平乡就有不少颇具特色、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的山村。这是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内洞村。
内洞村地处乌山脚下小平原的中段,距国家级红色景区乌山仅1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富硒枇杷专业村。内洞建村的由来已无从考证,更多只能靠村民口耳相传。据村民介绍,内洞村由18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东面的寨子村是土木结构,村内高层楼有一个坚固、高大的城门,戴姓族人居住在内。虽有坚固城楼保护,但家族富有仍被歹人觊觎。后来,城楼被贼人设计攻破,村内财物被洗劫一空,寨子村渐渐没落并消失。之后,其他村落相续向内搬迁,聚拢在一起,慢慢地便成了现在的内洞村。村内外拥有百年榕、成事岭、古民居、西溪、原始森林、红军古道等自然人文景观及红色旅游资源。内洞村民居古朴,极富闽南和客家建筑文化特色,且保存完整,目前正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山村融合了客家和闽南风格的建筑文化,修建有排楼、长龙楼、石头屋等房屋70余座,历经百年仍然保存完好。目前,墙门保存完好的圆形土楼据说是乡绅吴彩所建,故称“吴彩楼”,共有3层78间,占地面积962平方米,建筑面积682平方米,内可住50户人家。因年久失修和自然灾害,该楼已经坍塌,只存楼门依稀可见。在吴彩楼的西北坡上,矗立着另一座土楼,楼前有月牙形池塘,池水至今仍清澈见底。这座土楼直径达34米, 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建筑面积568平方米,由双层的环楼组成,共20个开间,每个单元都具有防御、居住等多重功能,有单独的楼梯上下,底层设有一个“之”字形的传声洞,是建楼时就预先设置的。传声洞设置巧妙,声音可以传入,当家人晚归,楼门已关闭的情况下,可以喊自己家里的人来开门,而遇外敌入侵时,外面的箭却射不进来。上图为吴彩楼的主人,81岁的吴大爷笑脸迎客。
村口两棵有着150多年树龄的榕树和龙眼树,人称“夫妻树”。据村民介绍,100多年前,榕树还寄生在枫树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伸到地面的气根越来越多,最后把枫树取而代之。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几十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那些其他地方逐渐逝去的农耕文明,在这里还看得到。
村旁的红军古道成事岭如今已被富含氧离子的原始次森林淹没,山野种满了枇杷树。离开内洞村,我们来到了半山坡上的革命老区村--棪树村。
棪树村不仅生态环境优越,还是个富硒产区。当地人做足富硒文章,致力发展富硒枇杷系列品牌,打造枇杷深加工产品,如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露、枇杷酒等,棪树村枇杷品牌知名度越打越响。近几年,该村还采用网上枇杷“认养”及亲子采摘等模式,实行产销一体,既能让果农不用自己采摘且卖价高,又能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吸引不少厦门和潮汕地区的游客。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组还专程前往拍摄了专题节目。
驱车途中我们在山谷高地停下了,远远望去,整个棪树村被枇杷林包裹着,一排排楼房就矗立在半山腰,这就是传说中的枇杷林海“布达拉宫”。
这里的村民不仅注重传承历史,保留了上刀山、过火海等民俗绝技,也非常注重保持生态,坚决不让速生林替代原始次生林,因此也保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中草药材,更留住了源源不断的山泉,从而造就了十几个瀑布叠泉。沿着新修的木栈道,领略那山水交融碰撞的美妙音符,让人流连忘返。村部边上那两棵紧紧相依相偎的“连理榕”,更是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变迁。
站在棪树村村口望去,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枇杷“雪”海当中。在这里,除了村主干道是水泥路面外,其余的十多条村组道路均为石板路面和鹅卵石路面。走在村道上,宁静得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目之所及,白了山头,熟了枇杷。
第一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以“马蹄楼”闻名的割藤埔
作为此次枇杷采摘季启动仪式的举办地,和平乡安吉村割藤埔是个只有44户人家的小村庄,但森林覆盖率却达到78%。200多年前,云霄下河乡梅林村的村民来到割藤埔开垦田地,而后在此繁衍定居。割藤埔围屋按马蹄形状而建,人称“马蹄楼”,共有房间23间,目前居住8户28人,村民以种植枇杷为主业。
走出土楼,沿着溪边行走,脚下踩着的是鹅卵石慢道,路两边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波斯菊、百日菊,时不时还能遇上一株盛开的桃花树、樱花树,呼吸着新鲜空气和芬芳花香,徜徉漫山遍野的枇杷林,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惬意。
颇具颜值的云霄枇杷采摘生态之旅,尽管在雨中进行,没拍出好片,但过程却是愉悦的。不能白吃哦,顺便介绍主角、古时被称为“金丸”的枇杷果吧:枇杷果柔软多汁,风味酸甜,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应用如今的枇杷口味甘甜,肉质细腻,每年三、四月份为盛产的季节,枇杷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营养丰富的保健水果。李时珍在所著的《本草纲目》里指出:“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枇杷的主要功效:治疗肺热咳喘,吐逆,烦渴。主要功效:润肺下气;止渴。果:清肺生津止渴;核,祛痰止咳,和胃降逆;用于治疗肺热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气不足等病症。
苏轼的诗中亦曾提及枇杷这种水果:"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 试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