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2017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知识产权视角 > 正文

创新深挖版权价值

2017-04-13 16:58:32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曾信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互联网时代,版权创造财富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版权愈发受到社会重视。为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赢得市场,版权产业加快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深挖版权价值,版权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故宫博物馆 领跑文创开发

谈及故宫博物院,首先映入你脑海的是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朝珠耳机”“朕亦甚想你折扇”“故宫猫”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俘获了大批观众的心,领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化部也在2017年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有序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为何深受用户喜爱?首先是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以往故宫博物院文化产品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但是由于缺少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而缺乏吸引力,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购买诉求存在较大距离。同时,今日一般性的旅游纪念品已经很难满足博物院观众不断增长的期望。为此,故宫博物院更加注重研究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况。例如了解和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爱哪些文化元素,以何种方式和手段获取文化信息,如何度过“碎片化”时间,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差异化文化需求等。在广泛进行社会公众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

以时尚文化创意产品“朝珠耳机”为例。耳机是现代人常用的功能性产品,特别是年轻人购买的耳机,更希望通过佩戴耳机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因此故宫博物院将耳机的功能性与朝珠这一文化载体相结合,所产生的文化创意,配以“呆萌”的营销文案,随即引发了年轻人对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关注,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引发对故宫博物院文化的兴趣。

其次,故宫博物院拥有专业的研发队伍。故宫博物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一方面力求把握传统文化脉络,另一方面注重探索现代表达方式,以求故宫文化创意的多元呈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人员经常邀请文物专家进行专项指导,深入梳理和解读文物藏品内涵,选取特色最为鲜明,兼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文物元素,为文化创意研发寻找正确方向。研发部门将所选取的文物藏品元素详细介绍给设计团队,使设计团队充分领会文物藏品所蕴含的底蕴,了解研发对象与传统文化的紧密关联。这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才会具有故宫文化的特色风格。此外,故宫博物院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广泛征集设计方案。目前,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已超过8700件,一年的营业额达到10亿元。

再次,故宫博物院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制作、营销的各个领域,去除浮躁,去除单纯的逐利心理,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虽然故宫博物院正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道路上大踏步向前,但是这条道路并非坦途,也遇到了盗版这一“拦路虎”。对此,故宫博物院在研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对盗版行为坚决说“不”,采取了诸多举措狙击盗版。不过从根本上解决盗版问题,还有赖于国内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

VR直播 变革演艺市场

3月23日晚,2017世预赛中韩足球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中国队最终以1:0战胜劲敌韩国队。在这场比赛中,微鲸VR直播团队全新的VR直播解决方案首次亮相,让未到现场的球迷也能获得身临其境般的观赛体验。而早在2016年12月30日,微鲸VR就曾联手数字王国对王菲2016“幻乐一场”演唱会进行VR直播,这一全球首次360°全景网络直播让未到现场的乐迷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近两年,在国内,新兴的VR(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游戏、动漫、演出、影视等领域,特别是在演出市场,虚拟现实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VR直播热潮席卷了2016年整个演出市场,开辟了内容创作与传播新模式。

传统演唱会的受众规模往往受场地、安全、成本等多方因素的限制,而VR直播往往能为观众带来较为逼真的视觉体验,犹如置身于直播现场,进一步丰富了网络直播的观看效果,弥补了网络的虚拟性,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对接。同时,VR直播实时互动性改变了人与人的交互方式,扩大了文娱内容的受众范围,特别对线下演唱会等受众较窄的市场是极大利好,成为2016年不少演艺活动的“标配”。除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外,2016李宇春演唱会、莫文蔚“看看世界”巡回演唱会、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2017年央视春节晚会等都进行了VR直播,而《中国新歌声》《了不起的挑战》《蒙面歌王》等多个综艺节目也采取了这一直播模式,不断创新VR技术,创新的内容呈现方式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当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VR直播还面临诸多问题,如设备成本过高和网络带宽有限是影响VR直播用户体验的硬伤。另外,VR直播行业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盈利模式,还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等。但生机勃勃的VR直播市场已吸引众多企业入局,仅2016年,国内就有超过60家上市企业宣称跨界VR行业,其中优酷土豆、腾讯影业等纷纷涉足VR演唱会直播等市场。而早在2015年,乐视就宣布欲打造VR虚拟现实全产业链,将与国内外的内容提供商共同打造中国最大的VR内容应用平台,涵盖影视、音乐、体育、旅游、教育、游戏、纪实等海量版权内容,挖掘粉丝经济和内容的版权价值。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投资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产业投融资白皮书2017》显示,2016年,包括VR直播在内的中国虚拟现实市场总规模为68.2亿元,尚处于市场培育期。伴随着Oculus Rift、HTC Vive、索尼PS VR等多款产品上市,2017年VR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基于整体市场、产品成熟度及关键技术等指标的研判,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VR市场将进入相对成熟期,规模或能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包括VR直播在内,一个创新的VR内容时代即将到来。

《熊出没》 打造动漫王国

斗智斗勇,搞笑对决,熊大、熊二与伐木工光头强之间的日常生活,既收获了大小荧屏前的无数欢笑,也造就了吸金无数的国产动漫IP。今年春节档,《熊出没》系列电影再推新作,《熊出没?奇幻空间》收获近5亿元票房,创下该系列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逼近去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大鱼海棠》。从电视动画,到动画电影、舞台剧,到图书、玩具、文具等2000多种衍生品,《熊出没》是如何打造它的动漫王国的?

2012年华强方特推出《熊出没》电视动画片,和同期创作的动画片《小鸡不好惹》《十二生肖总动员》等组团进入市场一比高下。很快,美式搞笑风格包装下的本土故事,让《熊出没》拔得头筹。2013年《熊出没》网络点击达两百多亿次,位列“中国动漫指数”榜单之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爆款。如果说动画片尚有无心插柳之意,那么,《熊出没》真正的成功在于动画电影问世之后的步步为营。

自2014年开始,《熊出没》系列大电影以一年一部的频率在每年年初上映,凭借不断创新内容和个性化的人物设计,摆脱“低幼化”主打“合家欢”,逐步树立起品牌赢得了市场。2014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的票房为2.48亿元,2015年《熊出没之雪岭熊风》为2.95亿元,2016年《熊出没之熊心归来》为2.87亿元。截至目前,该系列电影的票房已突破1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熊出没》系列电影的成功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去年我国动画电影票房近70亿元,动画电影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熊出没》凭借长期人气积累、内容创新、营销手段、口碑等因素取得了突破。

庞大的周边产品体系是动漫IP的标配。日本动漫剧集本身的销售额与动漫周边产品销售额比率约为3∶7,而欧美动漫与其周边的收益比例甚至可以达到1∶9。《熊出没》除了在电视动画片、动画电影和舞台剧等内容产品上持续产出,也在衍生品授权上全面开花。据了解,目前,《熊出没》授权产品涵盖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家居用品、日化用品、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50多个行业。早在2015年,《熊出没》上市产品类别就达到2000多种,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

不过,与美日知名动漫的周边产品相比,国内动漫衍生品发展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盗版严重正是原因之一。认识到打击盗版刻不容缓,《熊出没》系列著作权人双管齐下,一边积极打通授权渠道,发展正版市场,一边在全国多地进行诉讼维权,严厉打击盗版。2015年底,广东东莞12家小商户因未经授权销售含有“光头强”等卡通形象的学习机和玩具被告上法庭。这批诉讼共涉及79宗案件,每宗案件索赔1万元。最终,其中50宗案件因商户主动赔偿撤诉、5宗调解结案,其余24宗获法院判决支持,至去年底已全部执行完毕。对于《熊出没》权利人而言,诉讼只是手段,他们更希望商家、用户和公众更加尊重知识产权。多吹走一些盗版的雾霾,动漫产业的发展就会多一片蓝天。(知识产权报 刘仁 窦新颖 侯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