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变生活:昨天·今天·明天
2017-04-13 17:23:3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曾信 我来说两句 |
【编者按】 创新既承载过去,又连接未来,创新是相伴人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它是一种没有止境的人类力量,把问题转变为进步,不断打破各种可能性的界限,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能力。一个个平凡的创新,聚沙成塔,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驱动着社会不断前进。让我们细数人类生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畅想创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生产生活呼唤创新 当第四季冰川肆虐地球的时候,人类就在探索中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弓箭、钻木取火,用智慧登上这颗蔚蓝星球的力量巅峰;当文明的火种在世界各个角落闪耀的时候,医药、制陶等技术的产生让这些星星之火燃遍全球、传递万世;就在几代人之前,以蒸汽机、纺织机为代表的一大批机器的发明创造带来了工业革命,智慧的火花从星点闪耀到如烟花般绚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造,在一个个创新中,闪耀的人类智慧火花不断汇聚,成为驱动文明航船在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北宋时期,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介绍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但对于原理仍十分疑惑。实际上,即使摸不清其原理,磁石及其吸铁性早在北宋之前就被我国劳动人民在寻找铁矿的过程中发现,并创造了指南针前身——司南,为人们长途跋涉提供了安全保障。据记载,司南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汉代甚至战国时期。近2000年前的东汉,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下,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得以走进普通人家并沿用至今。到了隋唐时期,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催生了火药的发明,并在唐朝之后广泛应用于大炮和火枪,成为现在枪、炮等武器的前身。在唐朝,用雕版印刷术印刷的《金刚经》已经发行。到了宋朝时期,工匠毕昇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活字印刷术就此产生,文化得以更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诞生无论对于我国还是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条件,影响深远。 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汤姆斯·纽科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十八世纪中页,英国兰开郡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提交了一件新型手摇纺纱机的专利申请,并以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工业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创造相继诞生,新的时代随之而来。1757年,詹姆斯·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学开设了一家仪表修理小店,并被该校委任为数学仪器制造师,拥有独立车间。5年后,瓦特开始了他的蒸汽机实验,积累了一定理论基础。1763年,在修理纽科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瓦特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纽科门蒸汽机效率低的原因是由于活塞每推动一次,气缸里的蒸汽都要先冷凝,然后再加热进行下一次推动,从而使得蒸汽80%的热量都耗费在维持气缸的温度上面。瓦特想到将冷凝器与气缸分离开来,使得气缸温度可以持续维持在注入的蒸汽的温度,在此基础上,他很快建造了一个可以连续运转的模型,并将这些理论付诸实施。1774年,瓦特将自己设计的蒸汽机投入生产,之后持续进行技术改进。到1824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已经生产了1165台,成为大多数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直接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瓦特在改进蒸汽机期间提交了大量专利申请,如使得蒸汽能够从两端进出从而可以推动活塞双向运动的双向气缸、使用节气阀门与离心节速器来控制气压与蒸汽机的运转等,将自己的创新成果保护起来。除了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外,工业革命期间的其他创造同样备受瞩目,如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推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意大利人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让如今便捷的通讯成为可能。 如今,步入信息时代的我们更是随时能感受到创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只要拨出号码,随时随地可以联系到远在千里的朋友,拥有手机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而这样的情景在几十年前只有在电影里才可能发生。1973年,受到当时上映的电视剧《星际迷航》影响,任职于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帕决定研发无线电话。随后,一部通话时间只有35分钟,而充电时间却要10小时,仅有拨打和接听电话两种功能的手机被创造出来。1983年,摩托罗拉第一部手机面向市场出售,让远距离的无线通话成为可能。2000年,摩托罗拉公司推出A6188型号移动电话,成为第一部智能手机。1946年,约翰·冯·诺依曼开始研究程序编制问题,创造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直接影响着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为“互联网+”提供了“时间土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以看出,小到我们现在使用的纸笔、碗筷,大到我们乘坐的高铁、飞机,如今我们的便利生活无不是此前人类不断创新、创造的结果。而当下,时代的车轮仍在转动,新的创造不断涌现,也让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在变化。 今天保护运用助力创新 如果说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心呼唤,知识产权就是让这种呼唤代代相传、碰撞汇聚的反应皿与催化剂。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创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断迸发。在创新创造不断增长的同时,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运用的需求也呼之欲出。 从创新创造到改变生活之间有漫长的路要走,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成为激励创新、保护创新、让创新更有力地改变生活的重要武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这些“春笋”中,哪些是“良种”、哪些是“莠苗”,丰盛的收获又归属谁家,亟需完善的制度去规制。1474年,英国专利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律,由此开创了以法律保护创新成果的先河。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下,现代的创新,不再是闭门造车的灵光一现,转而走向工业化、产业化的康庄大道。 经过业界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了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相容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者提供了坚强后盾,解除了后顾之忧,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知识产权制度除保护创新以外,也为创新成果有效运用架桥铺路。历数近100年来改变生活的创新,拯救数亿人生命的青蒿素毫无疑问可以占据重要一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古籍中发现灵感,运用现代科技创新研发,成功研制出这种抗疟效果为100%的“中国神药”,这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份无比宝贵的财产。然而,由于当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欠缺,中国相关机构只好选择与大型跨国公司合作对有关青蒿素科研成果进行专利运营。美国、瑞士等实力强大的研发机构和制药公司根据我国论文披露的技术在青蒿素人工全合成、青蒿素复合物、提纯和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提交了一大批改进和周边技术专利申请,进一步推动了青蒿素的改进以及全球商业化进程。 创新改变生活,成果泽被世人。然而在创新者中,获益最大的不是技术创新者,而是商业创新者,的确引人深思。是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元素,而知识产权是为创新护航最有力的武器。无论是保护还是运用,有了知识产权这个“顶梁柱”,创新者才能持续在创新海洋中乘风破浪。在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被称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关键在于这些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权利的存在为基础、权利的维护为保障。简而言之,没有知识产权,这些产业将难以维系。 近年来,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组织或加入有关国际公约,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创新创造,我国知识产权数量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特别是在专利领域,实现了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两个一百万件”的重要突破。如何盘活用好这些资源,使其更好地改变生活,这是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我国,从专利、商标、版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修改,到民法总则中有关知识产权客体的规定,立法日趋完备;我国还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巴黎公约等国际公约,完成了法律制度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转变,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2016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万件,中兴通讯、华为的PCT国际申请数量在世界排名前两位,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排名首次进入前五。 知识产权的获取不是创新的最终目的,关键在于通过知识产权的取得,在市场中转化利用而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质押融资、专利运营以及双创的相关政策,《“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出台,为创新者构建了良好政策环境,以期吸引投资,回馈创造者,鼓励他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质押融资额的逐年递增,技术合同成交额破万亿,创新者们对于知识产权游戏规则的运用日渐熟练,让创新对生活的改变得以长盛不衰。 可以说,不是人类创造了知识产权,而是创新选择了知识产权。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上,知识产权这把开启创新的“金钥匙”,又将带来哪些新的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明天改变世界推动创新 周末悠闲时光,人们舒服地窝在沙发一角,伴着洒进屋内的大片阳光开始了阅读之旅。而此时,卧室内圆饼状的扫地机器人已开始进行清扫工作,你无须起身操控,扫地机器人便可自行扫描房屋平面结构地图,并设定扫除规划,你无须留意机器人对家具的碰撞,台阶它可以躲开,玻璃门它能绕开,扫灰、吸尘、湿拖、喷雾,甚至涂蜡保养,扫地机器人完全可以自我调节,自动工作。不知不觉间,一个章节已经读完,而机器人也已将屋内清扫完毕,自行回充。 这样的场景切实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人难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扫地机器人却汇聚了多种高精尖技术,从自主导航领域的超声波仿生技术和红外线测速传感技术,到清洁领域的碳纤维毛刷技术和圆锥气旋技术,众多具备知识产权的创新发明汇集于此,让小机器发挥着大作用。这些技术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无数的创新成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融入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日常生活中,类似扫地机器人的专利产品屡见不鲜,加拿大创新公司研制的OMsignal塑身T恤衫不仅能追踪穿戴者的运动数据,还可以祛除湿气、促进血液循环;人们劳累一天后大可不必再经受油烟“侵袭”,只需将原材料放入湖北武汉一发明人研制的“智未来”炒菜机中便可自行加工,不久便能享受香喷喷的美味佳肴;若想做一名出行环保达人更是简单,比亚迪有限股份公司生产的曾荣获广东专利金奖的混合动力汽车既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又兼具行驶速度,让司机尽享驾驶愉悦感。可以看到,创新已经通过衣食住行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科技先行,正是创新,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安全、更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产品虽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但有时却可以做到与人类“并行”,甚至走到了人类前面。人工智能便是一个例子,它通过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生产出一种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2016年,来自财务预测公司 Aidyia Holdings(艾迪亚控股)的首席科学家本和他的团队做了一项大胆的尝试,他们将管理的对冲基金里的股票交易交给团队研制的人工智能系统来完成,期间没有任何人类干扰行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做到基本数据分析、报表统计,甚至可以“聚在一起”做出市场预测,然后“投票选出”最佳市场决策。如果说系统让人们感到惊讶,那么举世瞩目的围棋“人机世界大战”则令人类瞠目结舌。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围棋在人类的注视下,击败了世界冠军。 人们不禁发问:程序原本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工具,这个工具却能迅速超越人类的认知,颠覆智慧的规则。创新真的会在不断改变生活的同时,颠覆人类的地位吗?人类大可不必如此悲观。事实上,创新是人工智能“出生”和“成长”的基础。阿尔法围棋的发明团队拥有在强化学习、神经网络、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图像检索、合成图像等领域的核心专利,正是这些专利构建了阿尔法围棋的“大脑”。可以说,赢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那些为人工智能的进步发展不断创新的人类。 人类创造出的工具强于人力,这一幕在人类的发展长河中不断上演。这并不是人类地位被颠覆的历史,而是人类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创新不断取代落后的历史。同样,为了让创新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生活,科研人员不断挖掘创新潜力,很多“高大上”的技术走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航天技术的民用商业化转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身边的一些技术产品,从核磁共振、净化水技术到可封口塑料袋、尿不湿等,它们的前身正是来自于航天技术的发展,通过专利转移转化,顺利实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使原本遥不可及的航天技术得以应用于民用领域,为国民经济服务。 长期以来,创新在人类历史中镌刻下一个个改变生活的足迹,人类历史长河中亦奔涌着不断追逐创新的梦想。创新将不断传递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社会向未来前行。(知识产权报 吴珂 徐子航 陈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