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2017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要闻 > 正文

创新不止 梦想不息——献给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2017-04-13 17:26:0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曾信   我来说两句

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创新的力量决定未来。千百年来,创新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创新,世界就将停滞不前,而没有知识产权,创新则会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2017年4月26日,我们将一起迎来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创新改变生活”。在这个为激励和保护创新而设立的盛大节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铭记广大创新者为成就创新伟业所做出的贡献,铭记知识产权工作者为推动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所付出的努力!

百余年前,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用于对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于“创新”。毫无疑问,创新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项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乃至改变整个世界。纵观百余年来的历史进程,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到改变人类命运,小到增进人生幸福,创新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它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从1771年的蒸汽机三轮车到如今的混合动力汽车,汽车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1915年信用卡出现后,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更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在1956年集装箱问世之前,人们很难想象沃尔玛超市能够遍地开花。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的小物品,例如回形针、拉链、遥控器、易拉罐等,这些创新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时至今日,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创新的印记。

在几千年的创新实践中,人类在获得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促进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在探寻一种能够持续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知识产权制度就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创新不是发表论文、提交专利申请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知识产权制度一经确立,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成为了世界各个国家普遍遵循的一种法律制度。各个国家不仅依靠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本国的创新,也在知识产权制度的框架下,分享着全人类的创新成果。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地位更加突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自力更生、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点燃了博采互鉴、以开放促进创新创造的火种,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创新让世界瞩目。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目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将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创造力,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新经济的壮大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能。

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新形势下,唯有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使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才能使创新的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惠及千家万户,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唯有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才能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创新者梦想成真,让一棵棵创新的幼苗长成一望无际的“森林”,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从古至今,创新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承载着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给了我们敢于做梦的勇气和追逐梦想的翅膀,我们在创新中成长,在创新中前行,在创新中迈向充满希望、更加辉煌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筑牢激发创新热情、保护创新成果的坚强保障,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为人类世世代代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知识产权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