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 文明传承福建让绿色承载梦想
2017-09-21 10:40: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
中国园林网1月23日消息:“如果我们想自救的话,只有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革命。”罗马俱乐部创始人贝切利认为,人类入侵生物圈,破坏了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只有从更深的思想文化层面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 福建作为中国最“绿”的省,又是我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追寻理想和信念,如何以可感、可触、可依的载体,让人们肆意青春、张扬梦想的呢? 请跟随《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走进福建,去感受生态文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吧。 可感,山水间凝结文化神韵 历经6个月的层层考察和选拔,第二批福建十大“树王”评选结果于2014年10月揭晓,漳州市的“荔枝王”、泉州市的“圆柏王”和莆田市的“秋枫王”等纷纷上榜。 这是福建保护古树名木的行动之一,2013年和2014年共有20个树种参评福建“树王”。“‘树王’所在地将对‘树王’重点保护,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认养和推介活动,以促进保护。”福建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配合开展“树王”宣传活动,福建还专门出版了《福建树王》画册。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其基因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5年,伴随着《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福建公布了第一批城市一级古树名木名单,各设区市相继制定了古树名木管理规定,为古树名木建立“户口档案”。目前,福建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8.2914万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4450株。“树木具有文化属性,树木文化是生态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挖掘、整理并应用树木文化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福建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说。 福建历来重视森林文化潜力的挖掘,为让人们更好地从文化视角认识林业,福建成立了森林文化编委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森林文化调查研究,计划编写8册涉及古树名木、森林休闲以及竹、茶、花文化等内容的系列丛书,其中《森林与文化》《森林文化研究》《林业谚语浅释》《福建花文化》已出版;为展示根雕文化,闽侯县上街镇建成了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根雕城,使枯死木和树根化腐朽为神奇,特别是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带动了林业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县木雕根雕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为弘扬中华传统红木文化,2014年底,仙游县举办了隆重的“仙作·红木文化周”,既展示了红木科普知识、文化创意产业,又分享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鉴赏…… 有专家表示,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探求有效方式,使传统文化像空气一样可感、可知、可行、可融,成为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
相关阅读:
- [ 09-21]绿色生态成福建新名片 森林覆盖率连续38年居全国第一
- [ 09-21]福建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超8千亿元 森林覆盖率高
- [ 09-21]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更多森林与我们共呼吸
- [ 09-21]福建森林覆盖率65.95% 居中国首位
- [ 09-21]福建武平:大山深处遇见“森林人家”
- [ 09-21]《福建最美森林人家评选》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