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大美昌都 福建助力> 专题> 昌都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正文

昌都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芒康县

2017-10-12 09:35:03  来源:网信昌都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10月11日下午,昌都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五场——芒康县专场举行。芒康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党仁作为新闻发言人,向与会记者发布了芒康县近五年发展成果。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芒康县紧扣“特色农牧立县、矿产水电强县、生态旅游富县、文化教育兴县,建设藏东经济发展的高地、和谐共处的福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发展思路,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芒康篇章。

第一,数据变化,彰显经济实力谋跨越。

五年来,一组组变化的数据,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芒康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1.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8.45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由7.39亿元增加到27.5亿元,年均增长39%,是2012年的3.72倍;地方财政收入由3140万元增加到10013万元,年均增长34%,是2012年的3.2倍;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084元、8676.8元,分别增长11%、14%,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

第二、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谱华章。

瞄准2019年实现如期脱贫目标,构建“县城—园区—乡镇—中心村”规划框架,精准布局、精准发力、精准实施,覆盖2939户17590名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如期推进;产业引导、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医疗救助、教育帮扶 “五大兵团”协同配合,15170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减贫、脱贫,23247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6613人享受社会保障兜底、29335名贫困人口完成健康体检。

第三,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结构增实效。

科学推进“四大种植基地”“四大养殖基地”,农牧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品牌逐步凸显,已建立葡萄、蜜橘、人工种草、退耕还林4个万亩基地,索多西辣椒、徐中大蒜种植面积分别达1500亩、2300亩;红拉山鸡、卡若香猪养殖规模分别达到2.5万余只和2.6万余头;牦牛和阿旺绵羊存栏分别达到20余万头和7.5万只;赢得“瓜果之乡”“辣椒之乡”、“大蒜之乡”之美誉,“达美拥”葡萄酒,成就了“芒康制造”最响亮名片。“两江”水电开发策马扬鞭、势不可挡,觉巴电站3台机组联网发电,苏洼龙、拉哇、巴塘、如美等电站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水电开发累计完成投资39.8亿元,未来全县年均发电量可达553亿千瓦时,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并不遥远。妙漫香格里拉、壮美茶马古道,精品培育5A级旅游景区,充分释放“千年盐田、善秒芒康”的独特魅力,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3.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159万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2.2%和20%。

第四,群众喜颜,保障民生福祉享成果。

“知屋漏者在宇下”。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民谋福祉。高分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自治区初验,位列全区第二,初中、小学、学前入学率分别达98.06%、99.8%、100%;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年诊疗上升至5.6万人次;农村公路里程达1836.003公里,乡镇通达率100%;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灌溉工程、防洪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齐头并进,扎仓嘎水库、盐井灌区有序推进,将有力缓解城镇供水、农田灌溉等两大难题;水电开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合力架构起芒康“大电网”,以钢筋铁骨撑起经济腾飞的脊梁;坚持多腿走路和多路行进,不断提高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五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5.9万余人次,累计劳务收入34721.3万元。

第五,城市建设,统筹城乡面貌显改观。

以建设昌都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围绕“完善老区、打造新区、带动三线”,扩展主城区198公顷,城市体量成倍剧增,县城城区面积增达2.8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0.7万人。宁静路迎宾大道开阔整洁,防洪堤、给排水、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正加紧实施巴渝广场、维色寺广场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包括262个地下停车车位);供电、供暖、污水处理、文体中心、人民医院等一大批彰显芒康特色、改善民生的项目正在稳步实施;嘎托河景观绿化治理项目、国土绿化工程有力推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旧貌换新颜;曲孜卡温泉小镇、纳西民族小镇浴火重生、美景醉人。如美、索多西水电小镇依山傍水、商贾云集。

第六,对外开放,改善发展环境生动力。

昔日泥泞小道,今朝商铺林立。围绕发展这条主线抓稳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用“一个窗口、一个图章、一套人马、一心服务”化繁为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精准营造引商、安商、富商、亲商氛围,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各类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570个增加到现在的2405个,注册资金从3.45亿元增加至现在的33.36亿元,分别是2012年4.2倍、9.6倍;招商引资资金从2012年8000万元增加至现在的6.4亿元,是2012年的8倍;采取PSL方式贷款融资10.7亿元,带动县投资公司、聚宝扶贫投资公司、高原孵化公司三方发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西藏唯一列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的“双创”标杆为平台,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已孵化项目37个,园区全部运营后预计对GDP贡献达50亿元以上,直接就业6000人,间接就业30000人,成为辐射藏、川、滇三省(区)交汇处高原特色农产品集散、加工、流通的综合性示范园区。

《西藏日报》记者万惠提问:您的报告中提到芒康2019年要实现脱贫摘帽,请谈谈如何聚力攻坚,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党仁: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芒康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发展全局,瞄准到2019年实现全县29335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590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实现贫困人口“ 三有”“三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从“五个方面”着手,聚力脱贫攻坚。

一是转变观念“强内力”。积极推行“企业+培训机构+贫困户”等精准培训模式,主动加强与华电、华能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沟通协调,积极鼓励农牧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水电开发项目(如觉巴、苏洼龙电站)、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网升级改造、贡芒公路、曲孜卡特色小城镇建设等), 切实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有尊严地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是产业带动“壮实力”。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贫困群众自身实际,按照贫困群众就近就便、不离土不离乡、能干会干的原则,大力发展具有带动性的种植业、养殖业、文化旅游业和资源开发利用等产业;同时探索实施“龙头企业+基地+贫困群众”、“龙头企业+贫困群众”等模式,采取政府保底、市场调节方式,以保底收购与订单式合同相结合,打通农户与市场之间的“鸿沟”,有效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全县共规划“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项目100个,总投资46.3亿元,已开工建设55个,带动5457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三是改变环境“增动力”。着眼精准解决“怎么搬”、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按照“六靠、五方便、两避让”的原则,立足资源禀赋和资源特点,构建“县城—园区—乡镇—中心村”规划框架,因地制宜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方式,统筹规划村庄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科学可行。目前,全县16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

四是撬动金融“激活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原则,着重在吸纳就业、技能培训、培养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并抓住芒康作为昌都市首个金融助推产业扶贫试点县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签订了产业扶贫《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有6家企业获批各银行金融贷款7500万元;已为2318户贫困群众发放贷款8588万元。

五是对接政策“找助力”。把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等相结合,通过对接政策、落实政策最大限度寻找外在助力脱贫;同时以推进土地流转为抓手,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以租金、酬金、股金、薪金等多种形式,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加快贫困户增收致富步伐。当前,全县已流转土地11845亩,涉及蜜橘、葡萄、蔬菜种植和卡若香猪、红拉山鸡、奶牛养殖等多个产业,可带动贫困户2357户12896人,人均年增收3642元。

《昌都报》记者张少伟提问: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芒康是人口大县,这些年来,教育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党仁:我们立足“文化教育兴县”战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

一是实抓控辍保学,扩大教育规模。成立全县控辍保学专班,建立健全“六长负责制”,即县长、乡长、局长、校长、村长、家长,实施控辍保学年终考评“一票否决”,实现级级抓、层层管,整体联动、齐抓共管。2016年芒康两所中学整班移交到位率达100%,2016年内地西藏初中班上线24人,内地西藏高中班上线31人。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推教育发展。连续5年, 2013-2017年财政投入教育分别为659.82万元、921.58万元、1334.92万元、1782.4万元、2352.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22%、23%、 23.26%、23.5%,实现逐年增长,此外还专门列支500万元用于均衡发展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从援藏渠道注入资金,全力保障教育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三是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狠抓“幼小一体化”、小学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教育薄弱整改项目全面完成,全县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投资8178.04万元,续建和新建学校改造工程52个,同时县级自筹4000余万元用于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查漏补缺。

四是强化力量支撑,力保师资标准。大力营造尊师氛围、提高教师待遇、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等办法稳定和激励教师队伍,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援藏资源,制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计划,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开展“南北支教”、“送教送研下乡”等活动,有力提升教师业务技能,今年高分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自治区初验,位列全区第二,初中、小学、学前入学率分别达98.06%、99.8%、100%。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