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大美昌都 福建助力> 专题> 昌都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正文

首场!昌都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卡若区晒出成绩单,脱贫攻坚、创卫农改引关注!

2017-10-12 10:00:40  来源:网信昌都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10月9日,昌都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市人大六楼会议室隆重启动。

上午,首场发布会上,卡若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申建荣作为卡若区新闻发言人,作“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报告,就卡若区五年来的发展成果进行了阐述,脱贫摘帽、创建卫生城市、农村改革、土地流转等话题引起了记者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卡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依法治区、借势发展、环境先行、产城融合、政策惠民”的发展战略,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理思路、谋发展,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攻坚克难,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累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93.58亿元,财政收入5.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连增”: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9.52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年均增长15.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亿元,是2012年的1.52倍,年均增长11.12%;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58亿元,是2012年的2.98倍,年均增长2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4元,是2012年的1.49倍,年均增长10.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67元,是2012年的1.78倍,年均增长15.52%。

——五年来,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为第一工程,精准发力,全面小康加快推进。区财政累计配套脱贫攻坚资金9286.15万元,围绕贫困户“三不愁、三有、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以“四好”为抓手,坚持易地搬迁、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发展教育、生态补偿、社保兜底多策并举,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3311元以上,共计实现3168户12963人和157个贫困村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08%。于2017年7月迎来了国务院第三方评估考核组的评估考核,并得到了评估考核组的充分肯定。

——五年来,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争引并举,带动能力显著提升。累计实施各类建设项目850项,投资规模达到109.61亿元,完成投资105.12亿元。引进昂青铅锌矿、炟地矿业、妥坝加油站、亿方混凝土、欣业农牧、吉桑房地产、三江房地产、康巴欢乐宫、顺通物流、昌达花园、卡萨国际生活家居馆、协和医院、通泰实业、高藏二手车市场、三源电力公司等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累积到位资金15.234亿元。农牧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行政村安全饮水率达到97.6%,道路通达率达到100%,省道203和国道214、317线过境段等一大批公路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农牧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五年来,始终坚持富民强区为第一目标,多维拓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坚持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9.1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万吨。2016年末牲畜存栏达到287772头(只、匹),牲畜出栏116556头、综合出栏率38.84%。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做好了果多电站、瓦托电站开发建设,全面完成玉龙铜矿二期征地工作。“旅游活区”战略深入推进。“全域旅游”规划正在编制当中,完成《缘来卡若》明信片制作,建成珠古拉山洒咧营地、卡若镇卡若村生态农业体验采摘园及G214 、G317沿线10余家“藏家乐”示范点,五年来共接待游客163.31万人次,实现收入13.25亿元。

——五年来,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为第一导向,以人为本,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累计投入教育配套资金11904.58万元,新建了7所小学和幼儿园,对17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新(改)建校舍面积达到3万余平方米。2016年度卡若区内地西藏初中班共有60人上体检分数线,在全市11县(区)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学前教育、小学部分、初中部分在校就读学生共9740人,学生巩固率达99%以上。完成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53座寺庙“寺庙书屋”建设,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保护。实施了卫生服务中心等3家医疗机构的新建工程;完成了13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建成了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启动了卫生服务中心创二甲工程。城镇新增就业5732人,完成农牧区劳动力培训14288人次,年均转移农牧区劳动力14921人次。

——五年来,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为第一底线,统筹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一体化发展,城乡变化日新月异。全面启动“七城同创”,认真贯彻市委一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勇担“先遣”使命,主动领受任务,提前谋划、扎实推进“七城同创”相关工作。大力实施非法私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完成1400余户房屋拆迁任务。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污染物减排、节能降耗目标高效完成。有序推进生态造林,完成植树造林58141.3亩,退耕还林9405.2亩。扎实开展“创卫”工作,如期完成了昌都市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6个自治区级生态村创建工作。

——五年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务实担当,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13个乡(镇)93个行政村10228户110092.83亩土地测量。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性流转,已完成土地流转摸底调查工作,全区土地流转4864.04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发放集体林权产权证书35本。稳步推进水利制度改革,在158个行政村成立了用水协会。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将5个部门(发改委、粮食局、商务局,文广局、文物局)合并为2个部门,3个部门完成职能转换(卫计委、扶贫开发办、住建局),1个部门单设(旅游局),1个部门组建成立(审计局),1个部门撤销(物价检查所)。截至2017年6月底,我区共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30项涉及16家单位,合并行政审批25项为10项涉及7家单位,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或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31项涉及14家单位,改为后置审批的行政审批21项涉及12家单位。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工作更加敢于担当,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全区上下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环境逐步形成。

五年走来,卡若区为我们带来这样的发展启示: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必须把团结务实、狠抓落实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必须把改进作风、勤政廉政作为根本底线。

发布会上,《西藏日报》记者陈志强就主题汇报中提到的“土地流转”涉及哪些方面,群众又是如何从中受益进行了提问,让我们来看看申区长是如何答复的:

您的问题,是卡若区农村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项工作共有6个方面内容,请允许我为您一一介绍: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4月4日我区农村土地确权外业测绘工作开展以来,已完成15个乡(镇)145个行政村,14962户、121952个地块、145105.36亩、集体土地3029.76亩、四荒地15.48亩的外业测绘工作。将分别于10月底和11月底完成公示和颁证工作。

二是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卡若区15个乡(镇)12530宗宅基地,已完成发证12280宗,占全区发证总数的98%。5月初开展不动产登记办证工作,已颁发不动产证41本。

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确定林改试点,将非红线范围内林地面积1284.4亩林地划为林改试点范围,涉及7个乡(镇)35个造林小班。

四是土地流转工作,在土地流转摸底调查、登记工作中,先后流转土地5094亩,每亩流转价格为1200元—1500元。通过土地流转,建成蔬菜基地8个,苗圃5个,特色高原产品种植866亩,建成康巴香猪养殖基地两个,生猪养殖基地1个,高标准奶牛养殖基地1个,农家乐40家。

五是水利改革工作:目前,158个行政村均已建立用水协会,制定出台了《用水协会章程》《奖惩制度》《灌溉管理制度》。对辖区内71条河湖开展调查摸底,制定了卡若区河长制工作方案,确定卡若区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的71条河河长。

六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拟定了《卡若区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印发了《卡若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和财务管理有关情况的调查摸底的通知》。于8月16日完成了全区15个乡(镇)村集体资产的统计工作。

群众如何从中受益,也须从五个方面细说:

一是节约土地,整合发展效益,群众从中增收;

二是可解决有效土地资源少的问题,增加招商引资力度,带动群众增收;

三是各类证书的颁发,调动了群众贷款创业的积极性,帮助群众增收;

四是通过系列改革措施,把群众从传统增收观念、模式中转变出来,通过打工、技术创新增收;

五是协议、规章、集体产权的确定,保障群众稳定增收。

西藏电视台记者苏永智问到:卡若区在迎接国务院第三方评估考核组的评估考核时,展示了怎样的成绩?总结出的经验有哪些?又是否值得推广呢?

答:卡若区2015年共精准识别出157个贫困村和3192户13030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贫困发生率为15.3%。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卡若区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周密谋划、精心组织,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举全区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了3168户12963人和157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08%,顺利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评估组评估,为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首站告捷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的取得、方法的凝练,都须结合工作实际,我们的方法也是在实践基础上摸索所得,在脱贫攻坚之初的一句“群众脱贫、干部脱皮”的口号,也许更能表达我们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目前,我们的方法已得到了肯定,还曾经代表西藏自治区参与全国的典型交流,也非常希望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1.“一”,即贯穿“一条主线”,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七个强化”“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等重要指示要求作为主线,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和责任自觉。

2.“二”,即注重“两个规范”,规范组织运行和规范识别退出,压实工作责任。

3.“三”,即聚焦“三大重点”,一是聚焦“扶持谁”,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二是聚焦“怎么扶”,注重脱贫实效;三是聚焦“谁来扶”,动员全社会合力攻坚。

4.“四”,即围绕“四个好”,一是共建好房子、二是共育好习惯、三是共创好生活、四是共享好幸福”,做实做细易地搬迁。

5.“五”,即强化“五大举措”,一是强化思想扶贫,变群众“要我扶贫”为“我要扶贫”;二是强化以奖代扶,落实1:1奖励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三是强化自主参与,让群众积极参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参与度;四是强化政府主导,全面落实“八大员”生态补偿岗位;五是强化结对帮扶,按照321结对要求,实现帮扶全覆盖。

下一步稳步巩固提升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富民增收”这一目标,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巩固工作,确保农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如期奔小康。一是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二是做大做强扶贫增收产业,着力发挥小产业促短期增收、大产业促长期带动,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收入不够稳定的现状;三是大力抓好义务教育、社会保障、转移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探索健全完善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多项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持续出彩;五是继续通过思想教育引导、政策宣传、建强基层党组织等,从内而外改变群众的“等靠要思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