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名家传戏> 传艺匠心 > 正文

地方戏曲大省福建:古老戏曲焕发新活力

2017-10-30 19:28:57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古老戏曲,焕发新活力

戏剧“大咖”压阵,“五一”小长假,古城泉州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轮番上演。在泉州市木偶剧院演出的木偶戏《火焰山》,使用“天桥高台”舞台形式,融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掌中木偶、人偶表演于一炉,让不少戏迷大饱眼福。

与泉州交界的莆田,地方戏曲在节假日同样没有落下,以莆仙戏演出庆祝节日、喜事,是莆仙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前不久,莆仙戏《海神妈祖》选段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许多戏迷纷纷发朋友圈,为莆仙戏的传播点赞。

“在中国的戏曲版图中,福建算是个高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这样表示。

据了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条件,造成福建方言众多,形成了丰富的剧种。地方戏是福建文化的瑰宝,福建现存23个剧种,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戏曲史的缩影。有古老的梨园戏和莆仙戏,也有年代较近的闽剧、歌仔戏,还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泉州提线木偶。

近年来,在演出实践中,福建重点坚持艺术性与观众性的统一、艺术性与市场性的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古老戏曲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地方戏曲,传承文化血脉

入夜,走在泉州的老城区,时时可听到巷子里传出的南音唱腔。泉州人爱听戏,已把戏曲融为生活的一部分。

泉州享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美誉,是中国南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泉州至今已举办11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每一届都有海内外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南音会馆参加。

人才短缺和无优秀剧本是我国地方戏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困境福建正在突破。福建省现存23个剧种,其中18个本土剧种、5个外来剧种,另外还有5类木偶戏,共有19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焰山》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2009年获得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在国内外演出已近4000场;提线木偶戏《赵氏孤儿》获第五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最高奖“最佳剧目奖”……

莆仙戏剧院,一年演出将近200场,收入在200多万元。活跃在民间的130个民营院团,每年的演出则在6万场以上,年收入5个亿左右。“莆田文化是与莆仙戏融为一体的,不需要靠政府养着或自娱自乐,而与市场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莆田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福建高度重视地方戏的生存和发展,出台了对省属院团的演出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这一政策还向全省县、市的32个基层院团延伸,各地也相应出台文艺演出财政补贴政策,大大增强了地方戏生存与发展的活力。

在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评章看来,福建地方戏,无论是戏曲文本创作,还是戏剧表演者,都出现了年轻的艺术人才。据了解,福建各剧种、剧团对人才的培养历来重视,在剧种传承上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如泉州市木偶剧团实施“师徒制”教学,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把人才培养任务作为每位演职员的硬性指标。

此外,福建向来重视对地方戏曲历史文献资料、传统剧目的抢救。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掘的传统剧目,福建记录整理的戏曲传统剧本就超过1.65万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是先行卷,又走在全国前列;当下,则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福建戏曲的传统音像资料库。

市场火热后的隐忧

“观众、戏迷群体在逐渐出现断层。现在外出的人太多了,下一代很多都不会方言了,地方戏曲的观众正在流失。”莆田一位民间剧团老板告诉记者,每逢莆仙戏演出,无论城里还是乡下,看戏的往往都是中老年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了。

据了解,方言是地方戏曲的标志,而如果不懂得方言,那这种地方戏曲根本没法看懂。而进入城市的外来人口,会根据城市环境改变自己的审美,甚至他们的后代不再听得懂家乡话,这对地方戏生存冲击是致命的。

福建有六大方言区,各方言区都有其代表性剧种。方言是地方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元素,如方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渐次消失,地方戏曲的唱腔、音乐等便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市场的需求,也带来了竞争。目前泉州就有80多个剧团,这些剧团不是靠政府“养着”,而是走向市场,基竞争程度可想而知。“在传承中,还得在市场和艺术之间寻找生存之道。”泉州某民营剧团负责人说,“生意”好时演职员自然忽略了练功,导致剧目表演时较为粗糙;剧团太闲时,大家都要忙着找“饭碗”。

优秀演员的培养也常常力不从心。莆田市艺术学校是一所以培养莆仙戏人才为特色的艺术学校,堪称“莆仙戏人才的摇篮”。然而,这所学校的招生一直不乐观,有些学生在学习一两年后便退学到民间剧团中演出赚钱了。

在王评章看来,福建地方戏曲剧种小而多,演唱的难度较大,近年来,不少演员的唱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相比真正的大师,水平仍有待提高。王评章曾呼吁各级文化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他表示,现有艺校的教学力量,普遍难以完成传授完整行当的任务,而团带班又可能轻视学员的文化课,因此各有各的疏漏。

构建良好文化生态

“注重保护戏曲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在业内人士看来,构建良好文化生态对戏曲的传承发展至关重要。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对于地方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地方戏剧种是在各自的地域文化土壤中形成和发展的,各地的民俗民风、语音语言、礼仪节庆、民间信俗及审美取向等地域文化特质直接或间接地融入了地方戏内容和形式的肌理之间。福建省文化厅相关人士表示,应该重视对地方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的保护,其中包括语言、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民间信仰等方面。还应重视对地方戏曲历史文献资料的抢救、保护、研究和利用,加强对地方剧种的保护,大力营造良性的地方戏创作演出的文化环境。

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厅积极推进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闽都文化、妈祖文化以及朱子文化等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申报,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要为地方戏的传承和发展尽力保留原生态的文化土壤,提供维系戏曲文化生态链的重要外部环境。

业内人士指出,要结合文化惠民、地方戏优秀剧目进校园等演出活动,培养新一代戏曲观众。积极适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和文化消费取向,雅俗共赏,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加大戏曲艺术的宣传和普及。不断拓展地方戏的受众群体,构筑创作和演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环境。

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泉州市将继续加强泉州艺术学校培养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合作,争取每年培养100名以上非遗保护人才、100名以上文艺人才。

记者了解到,莆田新博物馆正进行馆内装饰,该博物馆将设莆仙戏展厅,还将同步征集有关莆仙戏的物件、照片等。待展厅完工后,有关莆仙戏的一切物品都将展出,供市民观赏。该展厅也将成为莆仙戏保护传承的永久基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