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6滴滴出行> 出行资讯 > 正文

滴滴安全能力再升级 与公安多部门达成战略合作

2017-12-12 17:19: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晴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2月12日讯 今日,在滴滴出行主办的“责任•合作•安全 警企合作战略年会”上,滴滴出行正式宣布与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及全国5个省公安厅、8个城市公安局达成战略合作,并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滴滴与警方的合作上升到了新的阶段,对乘客和车主的安全守护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滴滴出行是全国首家与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的互联网出行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互联网出行行业的领先企业,滴滴与公安部门联手对乘客和车主的出行严格把关,把科技保障安全的作用进一步放大,将为行业安全的全面升级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江平、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孙劲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和安徽、河南、海南、广西、内蒙古等二十多个省市的公安机关领导出席了年会及签约仪式。

首家与警方战略合作的互联网出行企业

根据合作协议,滴滴与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的合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将按照公安部有关规定协助滴滴对注册车主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有危害人身安全的刑事犯罪记录人员或存在安全隐患人员进入平台。另一方面,双方就打击、防范依托互联网实施新型刑事犯罪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共同探讨研究“互联网+”警务、“大数据”警务模式,在刑事犯罪治理、公安信息化建设、警务信息化人才培养、网络安全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滴滴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合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将按照公安部有关规定协助滴滴开展网络预约出租车及从业驾驶人准入核查,防止不合规车辆及危险驾驶记录人员进入平台。第二,双方共同开展网约车大数据分析研判,帮助公安交管部门研判交通运行情况和网约车运行安全态势,提供决策支撑。第三,双方在城市智慧交通管理领域展开技术合作,建立信号控制系统与出行大数据平台数据交互共享机制,提升全国信号控制系统区域交通均衡优化功能。

此外,滴滴还现场与安徽、河南、海南、广西、内蒙古等十三个省市公安机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打击、防范依托互联网实施新型刑事犯罪的合作机制。加上此前已经合作的四川、吉林、上海等十个省市的公安机关,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的省市公安机关总数达到了23家。

合作达成后,滴滴出行对注册车辆和人员的准入审核能力将得到大大加强,对平台内刑事犯罪将形成更有力的震慑。

警企合作再上新台阶

“非常高兴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共同的目的,就是通过警企合作,更好的为民服务、保民平安,实现美好出行,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孙劲峰表示。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江平表示,战略合作的达成,能够对规范网约车安全服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对警方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安全是滴滴最在乎的事情,滴滴安全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通过与警方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在履行对乘客和车主安全责任时的能力更强、信心更足,相信在各方努力之下,科技将会让出行越来越安全、人民越来越安心。

滴滴安全能力持续提升

从2016年至今,滴滴持续推动出行行业安全生态建设,专门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陆续上线三证验真、人像认证、号码保护、分享行程、紧急求助、驾驶行为监测系统(滴滴护航)等安全措施,持续加强对司机乘客的安全教育,并与国家多个有关部门展开合作。

得益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对司机安全画像,对风险订单硬性排除,对司机精准培训管控,安全教育全量触达等方式,滴滴安全管理效率远高于传统出行企业。

在交通安全方面,据统计,滴滴每百万单交通事故死亡率和每亿公里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0.021、0.28,今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平台交通事故率同比降低21%,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人身安全方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滴滴出行可以记录每笔订单的详细出行信息,确保全程可追溯。目前,公安机关对滴滴平台内重大刑事案件保持了100%破案率,平均破案时间为72小时,最短不到4小时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对不法分子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