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
2018-08-01 08:40: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
案例介绍: 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从此全面开启了福建生态省建设征程。多年来,福建省始终把生态省建设当做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2014年福建省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5次会议批准福建建设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 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责任担当,大胆开拓创新,各领域改革试验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国家部署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已有37项按要求形成改革成果。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一批中央部署的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举措在福建集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流域生态补偿、河长制、生态司法保护、绿色金融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经验,获得中央改革办、国家发改委等有关方面肯定并推广。 晋江八仙圣地 作者:赖进财 通过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的有效实施,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发展转型,全省形成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新福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一是绿色发展导向进一步强化。形成了涵盖8个方面、49项指标的党政领导生态环保责任制考核体系,明确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对生态环保工作履职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的严肃追责,2017年约谈979人、追责437人,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实实在在落实。二是绿色惠民效应进一步显现。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近三年累计安排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28.5亿元,完成赎买23.6万亩,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双赢。实施农村污水垃圾整治提升、培育发展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全省所有乡镇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系统,78%的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75%的行政村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财力支持机制,近三年安排资金51.8亿元,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县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近三年累计投入补偿资金近35亿元,使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的获得感。三是绿色动能进一步增强。服装、食品、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技改力度,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严格能效、物耗监管,2017年全省取缔“地条钢”产能535万吨,完成煤炭去产能244万吨,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54.5%,土地、能源、水消耗强度有效降低;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43.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二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四是绿色布局进一步优化。制定出台《福建省空间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划定完成全省160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促进国土空间有序开发和有效管制。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积极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划清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之间以及不同集体所有者的权属边界。组建全国首个省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核、登记、处置等探索试点。五是绿色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和村级河道专管员制度,形成“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河流管护新模式,省市县乡4973名河长、1182个河长办和13231名河道专管员全部到位履职。扎实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建成市县镇村四级网格体系,落实网格员3.6万个,将环保监管执法延伸到最基层。六是绿色金融作用进一步发挥。率先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全省绿色信贷和绿色非信贷融资余额达2426亿元,从高污染、高耗能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累计退出贷款110多亿元。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总额突破11亿元,有效促进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企业节能减排。 石锣鼓公园实景 董凯 摄 案例创新: 试验区各领域的改革试验任务有力有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一批中央部署的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举措在福建集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流域生态补偿、河长制、生态司法保护、绿色金融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经验,获得中央改革办、国家发改委等有关方面肯定并推广,积极为其他地区探索改革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