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南平实验”
2018-08-01 17:45: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柳丽 我来说两句 |
案例介绍: 科特派制度1999年发轫于南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19年来,我市先后十批选派了9350人次,进驻1631个村(场、基地),按照习总书记“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农业大数据发展和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受基层和群众的欢迎,实现了搞活基层、用活人才、激活发展的多赢效应。科技特派员制度也由南平一地的星星之火变为覆盖全国的燎原之势,并逐渐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2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被6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作为中国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介。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出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有力促进了全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7年11月,全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有效促进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高允旺菇棚指导竹荪盖草保湿作用 (一)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各级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290项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1523项,积极参与畜禽污染防治、生态养殖、小流域治理及水美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建设,全市542个村列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4个,扎实推动了富美南平建设。 (二)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我市以下派科技特派员为切入点,解决农民当前最急需的科技服务问题,实现脱贫攻坚科技服务贫困村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村科技人才短缺问题,科技服务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1999年以来,南平市GDP实现年均增长10.5%,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从1999年33%提高到2017年56%,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两项指标增幅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有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推进乡风文明、农村深刻变革。实现了先进思想文化的高位嫁接,提升了农民文化素养、技术能力,在农村举办各类培训12.8万场、参训农民675万人次,广泛宣传和普及实用技术、科学知识,在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助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工作重心下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科技特派员不仅为农民提供直接的科技服务,而且还广泛传播党的声音,身体力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把党的优良作风带到农村,同时与下派村支部书记等力量互动联动,建立健全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过去许多上访村、治安混乱村改变了面貌,全市有91.8%的村为平安村,平安家庭覆盖面达97.4%;2013年以来,南平市综治考评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案例创新: 全领域覆盖:科特员服务领域由先前的农业农村领域拓展到全市七大绿色产业;市场化运作:鼓励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企业或与服务对象共建利益共同体,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推动、平台搭建等方式予以支持;公司化管理:成立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对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进行管理和服务;品牌化创新:总结提升出一套模式化、品牌化的制度样本;智能化服务:建设科技特派员网络管理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互联网手段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和管理。
全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现场会在南平召开 其他情况说明: 2017年11月,全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创新,赋予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新的内涵:一是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调节为主转变。二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推动由被动激励向主动利益联结转变。三是坚持高端科技团队与乡土人才相结合,推动由“单人单点”服务向“组团联动”服务转变。四是坚持要素集成和服务需求相结合,推动由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宽领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转变。五是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多样化,涌现出“党派+科特派”、“知青+科特派”,“单位(团队)+科特派”等多种服务模式。六是以金融助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与中国银行南平市支行合作推出科技特派员初创企业贷款业务和科技特派员信用卡产品,解决科技特派员创业“融资难、融资贵、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