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8案例征集活动> 案例展示> 民生工程 > 正文

漳州长泰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2018-10-15 09:52: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案例介绍: 

2017年,长泰县累计接待游客23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8亿元,其中乡村旅游贡献超过90%,乡村旅游逐步成为长泰经济新的投资热点和增长点。

近年来,长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提出按照建设“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新定位,以“全域化景区”为引领,以完善基础建设、培育旅游产业、促进乡风文明等为抓手,探索出了旅游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完善基础设施,老旧村庄变身景点

古仓自然村是个位于龙津江畔的美丽村落。乡间水泥路交错相通,村庄内错落有致分布着乡村戏台、文化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四年前,古仓自然村还是个破败的小村落,村子里到处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一遇雨天就污水横流。2014年,长泰县以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工作计划,全力打造“900平方公里全域景区”。随后,古仓自然村经过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养殖污染治理等综合治理,蜕变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古仓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近三年来,古仓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玉米节,每次都吸引了超过4万名游客前来,直接带动了该村主打农作物玉米的销量,促进了农民增收。

美丽乡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村庄的整治与建设应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机结合。近年来,长泰县围绕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涵盖绿化景观、道路交通、标志标识、用水用电、排污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为长泰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育旅游产业,村民“坐地生金”

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后坊村格林美提子园创办于2010年,现有基地480亩,是目前闽南地区最大的集提子采摘、观光、休闲度假、餐饮、露营、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观光园。近年来,该园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万人次。长泰当地村民杨阿宝从中嗅到了商机,于三年前承包了格林美餐厅,去年该餐厅营业额达数十万元。

乡村变美了,如何将风景变现,让当地群众更有获得感?近年来,长泰县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的要求,以“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为目标,科学编制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全域景区规划,引领美丽乡村从“宜居”向“宜游”蜕变。经过数年悉心打造,长泰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渐显,涌现出了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山重村、全国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龙人古琴文化村等一批优秀的乡村旅游品牌,以及一批特色民宿群,在国内外圈粉无数。

乡村旅游的兴起,大大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当地农民除了从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中获得收益外,还可经营家庭农场、旅游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项目,实现财产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的有机统一。据悉,去年,长泰县旅游总收入23.8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8元,同比增长9%。

促进乡风文明,激发群众创业热情

村民环保意识变强,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乡风文明带来的最明显的改变。近年来,长泰县借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把乡村里的宗祠作为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宗祠祖庙道德教化功能,大力挖掘祖训族规、传统民俗文化来引领农村文明新风。  

在文明乡风的润泽下,乡村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干事创业、奋发有为成了主流意识!比如长泰县岩溪镇珪后村将发展“赏荷花(油菜花)、游古民居”的旅游线路后,该村30多名村民参股了弘珪农业专业合作社,把一片占地68亩的荷花基地经营得有声有色。赏荷旺季,高峰时一天游客超过3000人!去年,该基地仅靠销售鲜荷花、莲子、莲蓬等,总收入就达50万元。据悉,去年珪后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3945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5930元,同比增长约10%。

乡村美了,游客多了,农民富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维护美丽乡村的自觉性自然就高了。乡风文明和乡村旅游的融合提升,已成为乡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径。如今,在乡村旅游与乡风文明的双重驱动下,长泰许多群众创业热情高涨,目前,该县拥有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模范户(村)7个,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特色村)13个,休闲农业企业62家,农家乐345家,为该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