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第七届福建艺术节> 陪你品艺 > 正文

近代强国梦与现代中国梦 ——众家评说儿童剧《幼童留洋记》

2018-11-12 15:49:08  来源:《福建艺术》杂志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冯俐(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

该剧抓住了儿童剧的特点和状态,这个是此剧成功的特别重要的一步,这个剧假如交给一个对儿童剧不熟悉的导演,他可能非常用力,但是可能就会走偏了,越用力走得越远,交给一个懂儿童剧特点的导演,她就会容易发挥她的长处。而且我觉得这部戏的导演作为一个女导演,也有她的一个更强的特性,就是美,她让你们这里边三个女演员来扮演男孩子一样,这种感觉非常好,也是儿童剧需要的,这是一种醇美的东西。舞台的变化非常地简洁,非常丰富地表现时间空间的变化不同,没有疲劳感,灯光也很好。

建议第一个是可以在整个的文本上,在每一个细节上更加丰厚,更加接近不是概念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再一个就是视角,视角现在是混乱的,这个问题不难但是调整会有好处,开始的这段视频是一段非常客观讲述历史的视角,后面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詹天佑独白的视角。

第二个是人物要进一步深入地刻画,回到当时语境的问题很重要,不要让人感觉今天的人跑到古代。还有妈妈给他送行说一定要得第一名,那个时候没有那个概念,第一名这个说法注定是狭隘的,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狭隘的。写的是一群天才少年,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少年的感觉很充分了,但是天才的特立独行感觉不够。还有就是剧本人物成长的问题,他是跨越了十年,现在还相对停留在少年的状态。整个视频里面的内容风格感不统一,去掉一些写实的东西,更趋向于表现性让他更有想象力可能会更好。

欧阳逸冰(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一级编剧):

这部戏是我国当代中国儿童戏剧一出非常难得的戏,深入浅出,充满着儿童情趣,然而在这里面包含着巨大深刻的历史内容,甚至包含着巨大的警醒人民的悲剧的美,我在大家的基础上谈四点。

一、在儿童常见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着深刻的历史韵味;二、这部戏表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觉醒;三、塑造出了三个个性鲜明、生机勃勃的形象,这三个形象就是詹天佑、容尚谦和梁敦彦;四、对导演充分肯定,就是追求虚拟化境界,假定性境界的诗意表现,月亮的三次出现,在风浪中的船大家受不了很痛苦的时候,遥望着远方——月亮中的母亲的剪影。

几点建议:第一,问题就是叙述体系的建立,没有明确的叙述体系,必须建立叙述,咱们现在就有一个叙述体系不确定不自觉,我觉得用容闳的口吻去说更好;第二,万万不可记住了时代而忘记了生活。第三,这部戏在中间曾经不知道往哪走,演到容尚谦眼病的时候这部戏没有了,这是一个全剧结构中一次大中断。第四,开头的设计,这是导演的事,导演非常聪慧,整个舞台充满着诗意,但是导演的最大失败是开头放任自由,缺乏一种自觉的体验,自觉的反省和监督。第五,我们的主创包括编剧和导演和演员,有没有考虑全剧这十几个孩子的心理活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我们全都是被动的。最后,陈翰林比容闳塑造的好,但是如果自觉地演出内心的矛盾,那是一等一的棒。容闳应该比陈翰林更好写,可是我们现在把容闳全都放弃了,容闳就是一个会说台词的活道具,一定好好研究一下容闳的传记,要把容闳写好。

吴新斌(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各位专家认真地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从各个角度谈得都非常深刻细致,很多地方都值得吸收,主创人员包括院团整理出来再研究一次。这部戏我看过,效果不错,二度创作很突出,剧本不错,切入点也不错,特别是对特定年代的一群人物还是把握得比较到位,这个题材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特别是精神实质。我们今天要倡导的很多东西,或者当代青少年很多缺失的地方,我们可从这部剧中重新找到,我觉得它的价值挺丰富的。不要小看儿童剧,儿童剧非常难做。2015年,我作为文化部组织的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的点评专家,集中观看了一批儿童剧,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对全国儿童剧发展现状有了直观了解。此剧入选全国儿童剧艺术节不是偶然的,专家是看好这部作品的,省文化厅领导对这部戏也很重视。现在是缺儿童剧的时代,儿童剧也有它的市场,这部剧有很大的潜力,值得重视。

刚才几个老师从几个角度讲得很好,陈永森、齐建华老师讲儿童剧“要蹲下来说话”,而不是空洞、理性地说教,观众看不懂或者情节过于复杂也不行。这部戏的主人公是特定年代的一批幼童,他们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需要救国图强的时代,比别人想得更深入、周到、成熟一点,这是难免的,所以可以有一些少年老成的成熟气,甚至有一点“成年化”趋向也是可以的。

我们今天选择这个题材,要以今天的观念去看待和解读这段历史、这批幼童,也就是说既要有生动的讲述、形象的演绎,又要有今天对历史传统的判断和当下的思考。我们要思考一下那个时代跟今天改革开放的某些契合点,再找一找,再深入研究一下,也就是要赋予作品更有今天的意义,借这个题材挖掘今天我们想表达或者想说没说出来的话,通过形象的儿童剧演出样式传递出来,让孩子们喜欢去看并有共鸣。包括对今天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也要稍微研究一下。目前缺失的是什么?现在小孩普遍关心的是应试教育,觉得我考上大学就可以了,大的情怀少了,精神上缺钙,依赖性和自私都是致命的,更不要说爱国。我们为什么现在讲中国梦,发奋图强,我们国家现在是越来越强大了,但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所以也要考虑我们今天国家和那个时代的关系,回过头去要思考这部戏对当代儿童的启发。

再一个就是二度创作上怎么加强的问题。要把亮点、特点做足,包括像沙画的设计也不错,舞台空间运用也很好,舞台风格要强化并出更高水准,别人没有,你做得更好,观众就可能喜欢。儿童剧演员的特点跟成人剧不一样,表演上的特点从心理的逻辑和人物性格应有区别。再一个人物塑造上,现在群像式的东西多了,还可以有更强的个性化,毕竟每个儿童不一样,这样观众会更喜欢。

总之这个题材不错,特别是展现了这批留洋的幼童从无知到唤醒民族意识,明白了国家落后和学习赶超先进国家的紧迫性,编剧较好展现了人物心理历程和鲜为人知好看的故事,二度上也是很有创造性、表现力,值得去深入地研究,更好地展现。

赵建宏(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

《幼童留洋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一般儿童剧很多是表现童话或神话传说的,而它直接表现了现实生活,而且是近代中国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史话,题材上、节点上都很有特色,很有吸引力。要注意刻画和传递那些特定历史信息和细节,例如这些留洋幼童是怎么选拔的,坐的是什么船,坐了多久等等,另外他们要去的时候,现在更多的是表现他们对要在异国他乡呆十几年之久的纠结,这基本上是成人思维,其实对儿童来说三年、五年和十几年没有太大的区别,他更关注的是如何远渡重洋,如何面对未知的世界,对神秘彼岸的恐惧和探知、希望和畅想,如果能把这些能够体现童真、童趣的东西挖出来,让这个戏更“儿童”一些。

这部戏主要表现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外辱连连的背景下,那一代国人力图从娃娃抓起,师夷长技、求知图强的历史,必然要反映在落后向先进学习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跟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因此,我觉得要注意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腐朽和糟粕,更有其内在的精华和强大,不要一味地自我矮化。比如,为什么来自中国的这批留洋幼童学习特别勤奋刻苦,成绩特别好,这里面有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基因传承;又比如,来自不同国别、肤色、种族的孩子能够从最初的冲突和碰撞,变成友谊和合作,这里面有我们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支撑。当然,这些不能直接喊出来,而是通过一定的人物和情节,自然而然的加以展示,表现出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这些优秀的东西只要有了合适的土壤和条件,就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石建平(福建省文化厅厅长):

今天“火花茶会”专门讨论了《幼童留洋记》这个剧目,专家们从各个角度的发言都很好,编导要好好去思考。首先,大家都比较肯定这个剧目的意义价值,肯定这个剧目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这个剧目的意义很契合。虽然是儿童剧,但是不要被儿童剧框住,儿童剧目前是为了适合儿童来看,实质上它承载着不同层面对历史时代重大事件的启迪。这部戏以这样的形式来表现,但是不框死、不局限。

其次,大家认为这部戏的人物还要再挖掘,像美国的马克·吐温在剧中出现了从重要人物的角度正好适合儿童,由此再想想在世博会上可以看到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甚至孩子们跟马克·吐温交流成忘年之交。这些对儿童剧来说是非常适合反映人物历史的,这些科技发明是世界第一,可以在本剧里面有所体现,让孩子爱看,有共鸣,对这些情节再挖掘反映出来。

第三,在这部戏里如何反映中西文化合作、交融、矛盾和冲突?中西文化既是互相碰撞,实际上又是交流借鉴,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优势和自信,把握的情节语言、设计中都要注意这些点的把握。还要提到就是结尾,结尾的时候似乎还没有反映够留学生半途而废,这里面肯定是十分遗憾甚至跟朝廷有一场激烈的争辩,有遗憾,也有悲情、悲愤,这些都可以涉及,使我们更深地思考,给人家启迪讲当年的革新开放受到的阻力有多大,当时洋务运动受到封建势力的阻力非常大。还有刚才讲的艺术的表现,可以思考现代的表现手法和手段,在艺术表现上更提升一步。

我们下一步首先把这个剧本好好地修改,编导组一起下功夫把这个剧本进行完善,大的方面要把握四点:

第一,这部剧既要反映开放的理念,也反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中外文化的态度,通过这里面的词语从中找到答案。传统文化也好,中外文化、中外科技也好,要把握好这部剧的主题思想和导向,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有失偏颇,要有正确的态度,反映什么,弘扬什么,在修改时注意把握。

第二,这部剧既要反映在国外中西文化的碰撞,也要关联到国内当时的开放与封闭,落后与先进技术的冲突,要关联起来。实际上是两条战线,矛盾与冲突碰撞,甚至于很紧急、很高潮的情节,语言既要理性,又要尖锐。

第三,既要体现儿童剧的特点,又要给不同的人群以启迪、以思考。要体现儿童剧的特点,就必须设计吸引儿童的生动情景与细节,比如加入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等。

第四,这部剧既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格局来思考这一段的历史,又要注意体现福建的元素在里面。

这四点是大体方向,具体的要好好地把握,国外的容闳跟陈翰林,这两个人的矛盾要好好把握,包括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包括对当时清王朝的看法,容闳是改革派人物,思想是比较开放的,他是美籍华裔他敢讲,他说我并不是反对孝德文化,而是反对你们这种形式,这个态度跟现在也是一样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包括科技也要找到,我们既有四大发明,也有历史贡献,同时向国外学习技术。讲到我们的国运、时运就要联想到当时的国家和世界,这些都要再思考一下。开头的历史背景也要讲得更清楚一点,实际上正是一批晚清重臣,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的倡导发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在容闳的支持下,在开头这几个重臣的倡导下,希望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强国,把这些背景写得比较准确一点。剧里展现了唯一一个母亲来送别,应把送别戏再拓展点,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担忧,不同的叮嘱,在这一场送别戏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可以再丰富一下。比如讲洋人怎么可怕——当时描写洋人的可怕在封建社会史有专门的记载,这样看起来会更加形象实在。讲到工业时代的时候,可以专门安排一场参观博览会,同时在博览会上有贝尔的电话,有留声机,琢磨琢磨有没有必要。还有讲到国家那个时候土地流失,讲俄国的爱珲条约,日本的野心勃勃……这些都可以达到目的。

建议设计一个场景讲到中秋传统文化,当时有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比较了解,你一句,我一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拼,这样小观众看起来也可以恰到好处地学习。比如报国诗、团圆诗、中秋诗可以巧妙地用一两句说说。另外容闳和陈翰林在美国,他们之间矛盾的设计,通过这两个人的对白把中外文化、传统跟现代、开放的与封闭的冲突表现出来,总之使这部戏的格局、内涵更大一点,挖得更深一点,更有现代价值感,这部戏层次就高了。

(根据录音整理,部分发言经本人审阅/杨 凡 何 慧 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