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第七届福建艺术节> 陪你品艺 > 正文

敢为天下先 ——众家评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现实题材话剧《松绑》

2018-11-12 15:50:10  来源:《福建艺术》杂志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林宏恩(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现在这个本子我有同感,我觉得编剧好像原先是想按政论的题材风格来写,所以他最后联名上书的那场给我政论剧的感觉。前面又是现实主义,这个戏的题材风格不太统一。现在时间又那么紧,这个题材又不能拖,拖了就没有意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再去做就失去了机遇。我觉得如果编剧有这个想法,原先是希望政论剧的话,能不能用政论剧的形式,那些故事都可以穿插在中间。怎么样更快地把这个剧本改好,我们还要二度创作,还要排练,才能来得及今年让整个戏出现在舞台上。

吴新斌(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刚才听了各位专家发言,大家意见相对比较集中,比较认同的几点:一是现在要设立一个核心事件,主线、副线要考虑好,现在有点松散感。二是时代背景要研究清楚,对当时的工厂生产生活状况要有一个较准确的传达。三是故事不要局限在一个厂,当时“松绑”放权的以一个厂为主,其他的人物故事往厂里面有机融合,既尊重基本事实,也不至于太单薄,“松绑”的前夜要做足,也就是酝酿联名上书要写出戏来。

有的专家还讲到,目前剧本整体上戏剧性不足。我有类似的看法,由于戏剧的本质性上的冲突不够,人物内心的冲突,还有一些观念的冲突,生活当中厂里面正反两方面的冲突,大大小小的冲突等等未能注意捕捉,影响了这个戏的观赏度,也影响了戏剧性。

此外在人物塑造和心理情感开掘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考虑。包括主人公的“前史”,也就是他是一个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人物,他起先的想法怎么样,如何受到上上下下的压力等等,后来又是如何“成长”“转变”等等,都值得细细琢磨。在厂里面支持他的都是什么人,反对他的又是什么人?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每个矛盾都有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丰富曲折的过程,这些为展现人物内心心理,为复杂情感提供了契机。

包括台词也值得考究些,有的地方一大段的独白,难以吸引观众,容易冷场。台词要有张力,张力就是要有内涵、有表现力、穿透力。比如说“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表达了主人公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身上所担负的责任迫切地希望改革,参与现代化建设,一心想做出贡献的真实心理状况。像这种语言,我觉得现在比较缺乏。

赵建宏(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

我觉得这次的“火花茶会”充分表达了省文化厅对这个剧目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了解那个时代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福建作为先行先试的省份,站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率先试水了乍暖还寒的一江春潮。那首先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上上下下打破思想禁锢、革故鼎新的意愿特别强烈,可以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来形容;那是一个激情涌动的年代,大家都希望加快干好“四化”(当时叫“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有一种要把过去浪费的时间夺回来的冲劲;那是一个敢闯、敢干、敢“冒”的年代,思想上求变革,情感上存忧患,行动上敢作为,这些构成了那个时代基本的底色。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一场革命、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等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改革最强音,堪称改革者的座右铭。目前的本子对这些大的方面的把握和表现都比较欠缺,不够到位。

第二,写这部戏,要认真回到文本去构建,所谓文本就是55位厂长经理的倡议书。这个倡议书在本质上是反映了在那种背景之下改革开放的要求,旧的体制机制、旧的思想做派已经严重束缚了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跟改革开放大潮、市场经济大潮不相适应。所以要注意从倡议书来了解当年厂长经理们被“绑”的感受和要“松”的诉求,构建戏剧冲突、人物关系、形象塑造,讲好“松绑”故事。这里面再补充两个背景,来说明为什么作为国营企业的厂长经理有这么强烈的松绑要求。一个是因为外资进来了,当时叫做“三资”企业,中外合作、合资乃至外商独资都进来了,不仅带来了投资,而且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和经营管理,比如当时有位中央领导到福建看了几个企业,其他厂子的人都是蜂拥而来、夹道欢迎,只有到了福日电视机厂,生产流水线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着,这就是不一样的管理体制机制带来不一样的员工表现,这是外资企业的冲击;另一个就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当时省委书记项南曾连续三年分别在晋江、长乐和莆田等地召开了乡镇企业现场会,号召依靠乡镇企业打头阵,现如今像福耀集团的曹德旺、恒安集团的许连捷等一大批企业巨头都是在那个时期崭露头角的。从根本上讲,无论“三资”企业还是乡镇企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当时的国营企业是由行政计划为主导的,因此国企的厂长经理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要求“松绑”应战也就非常迫切。如今用话剧形式去重塑当年的历史场景,再现改革风云,无疑也是一个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三,刚才谈的这些已经过去三、四十年,稍微年轻一点的人不太容易感受到,怎么办呢?我觉得要学习借鉴,多看一些当时反映企业改革的材料包括文学作品,比如刚才提到的《乔厂长上任记》《血总是热的》等等,从中了解当时那一代人的所思、所感、所为,结合继续深挖和消化“松绑”的题材素材,写出属于我们时代的“这一个”。目前来看这对编导特殊组合还是很有才气的,整个剧本也有一定基础,但正如刚才大家所言问题还确实不少、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主创团队特别是编剧、导演持续修改打磨的同时,要进一步把我们有效的剧本创作资源组织起来,把大家好的构思意见修改进去,争取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拿出本子,搬上舞台,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献出一台表现改革主题、展现时代风貌、具有福建特色的好戏。

石建平(福建省文化厅厅长):

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很有启发。专家们对这个本子目前的状况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就是提出主线核心事件的构思太散的问题。比如说这个厂,是一个厂还是几个,这个要有有机的联系,一个厂可能还不能够反映那个时代事件的承载力,包括戏剧矛盾、人物的冲突、戏剧化等等,这些意见都很中肯也很到位,主创团队要认真研究。我再提几点。

首先,创作这样一个艺术精品,我们到底希望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要心中有数。我们希望这个话剧能够承受得住重大的历史时机,能够承受得住福建作为企业改革开先河的重大改革策源地,也要能够承受得住福建改革开放以来,除了设立特区之后,这一个事件是在全国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所以我们希望是一个思想比较深刻,能够启迪当今的作品。格局要大,大气磅礴,故事和情节的设计要引人入胜,同时这个作品的语言既要生动,同时要带有政论风格的现实题材创作。大的方向是现实题材创作,但是这么大的题材创作要能够引人入胜,启迪当今,要从人物、情节、故事的构想,以及中间的语言去思考。

第二,时代背景一定要把握准确。在改革的问题上,福建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上面的领导也是支持的,大力推动的。但是也是有一些思想阻碍的。为了反映矛盾的冲突肯定有一些传统的思维和习惯性的思想观念的冲突。除了福建的农村改革比较慢一点,企业改革、城市改革都是比较快的,在全国都不落后。就是农村承包刚开始慢一点,而企业改革可以大胆地讲,福建在这方面是开先河的,但要注意真实的背景。除了时代背景,当时的状况要真实地再现,现在好像还不太贴近。就是写思想解放过程中的观念冲突还不够。当时反映这个背景的时候要更典型,也不局限于一个,方方面面的典型可以集中反映在几个点上。

第三,要把握好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这55个厂长是不是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心理?几位省级老领导一直强调的,我们写的过程中不要太突出个人。这些厂长从群众中汲取力量,是不是代表了群众,那个时代老工人实际上有很多也是忧国忧企的,这些厂长其实是代表,是众多推动改革的代表,戏从老工人里面讲传统,讲历史,讲老工人的担忧里面吸取厂长的力量。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要去造访工人,这台戏就是讲历史,讲传统工业。从船政文化、民族工业里面找出它的动力,这里面要安排戏,还要讲船政文化,讲民族工业的历史。所以说中间设计的有些东西,要扣准放权,没有扣准的东西就把笔墨取掉。比如说沸腾的生活这一幕跟文化有什么关系,解决什么问题?解决思想观念什么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大胆地去掉,要设计老工人哪怕去工人家里造访,几个工人在一起对话,大家来出主意,议论工厂目前的状况怎么办,大家忧心忡忡。所以究竟厂长的心理是不是群众的代表,要在这个剧本里面体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船政文化、老工人的呼声在这部戏里面都要考虑,都要出来,都要设计。

第四,要精心创作。现在是不是利用一些时间,马上把故事的设计再想一想,我们再讨论,吸收各位老师的意见,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考虑一下,故事的梗概通过以后才好写下去,写下去以后你才会发现哪些地方是要的,哪些地方是不用的,包括人物设计,故事的梗概,情节的设计,立好这个框架之后,再写下去。话剧的特点,对白语言要出彩,要厚重,要有哲理感,语言要经得起推敲。我同意各位专家的意见,目前剧本有的比较平淡一点,有的不是很出彩,观念冲突的碰撞还不是那么激烈,还有相关故事构想的事件不是那么巧妙,有一些值得出彩的地方还要进一步思考。

因为这个题材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震撼力很强,这是要群策群力的,所以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把各位专家各个方面的意见琢磨思考,重新把这个故事梗概和几幕的设置再想想,包括开头和结尾,现在这个开头是否吸引人很难说,用倒叙的形式,还是什么形式,一开头就要吸引人,一直到结尾是联名上书,吸引人家一幕幕看下去,如果很平淡的开头,恐怕不好吸引人。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是带有政论风格和现实主文相结合的创作,也可以在语言上去思考,这就要看你们的想法了,是完全以《西柏坡畅想》的形式还是以现实主义的形式,我的意思是能不能二者相结合?创作过程中,要组织专家团队一起帮忙出主意,包括人物设计、情节、故事、语言等。

(根据录音整理,部分发言经本人审阅/杨 凡 何 慧 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