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第七届福建艺术节> 陪你品艺 > 正文

女愚公再现红色精神 ——众家评说京剧现代戏《红土》

2018-11-12 15:51:52  来源:《福建艺术》杂志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周明(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省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

首先,我觉得这个剧本是有基础的,要写好戏曲现代戏真的很不容易,困难有很多层面,这部戏没有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现代戏很怕领了任务以后一直走高大上路线,人物出不来、干瘪、非常教条,不管是选了马雪梅还是张红梅,这个选对了,选一个人的创业,选一个人做水土流失工作会显得比较具体,比较具像,人物形象容易写丰满,这是这部戏的基础。

说几个问题,一个是张红梅这个背景,张红梅是“北婆娘”,客家有没有“北婆娘”这种叫法,我就不知道了,感觉这么一个叫法多少有点歧视的味道。“北婆娘”就不要了,我觉得这个背景要设计一下,因为关系到为什么别的人不干她要干,这不是一时赌气,一时赌气回来就不做了,我觉得背景要做实。我觉得这个背景不是“北婆娘”的问题,张红梅应该来自一个生态非常好的地方,嫁到生态不好的地方,然后她对美好生态有向往,而且她心里有数,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美,就是树这么多,生态就这么多样,可是这里就不行,为什么不行,我可以把它做成行,有一点动力。现在北方生态不如福建,她见过好的生态,有这种向往,而且她认为一定能做成,这不是一种瞎干的,现在看起来有点为了赌气瞎干这样的味道。

另外,现代戏还得要出情,不出情很难抓住人,剧中比较深的情实际上是夫妻俩,现在没有写丰满。而且有一个地方可能忽略了,她到底有没有孩子?如果有娃不可能几年在山上不回家,没有娃是没有娃的写法,这个要确定。

现在集体也种树,也承包,到底是集体改变了山区面貌,还是以张红梅为主改变了山区面貌?这个有点矛盾。这里面可能关系到另一个要写的主题就是“林改”的问题,是林改之后,还是林改之前,这个问题要明确才好写。林改完以后就是“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三定”以后就不一样了,我的建议还是林改之后好写一点。有一些地方就是吃国家政策,有补贴,不干活,不做事情,张红梅就是不甘于这种现状、打破这种现状。现在没有突出戏的高潮,核心应该是哪些,在年关这个地方是高潮戏,把核心场景设置好。

石建平(福建省文化厅厅长):

一开始策划《红土》这部戏时有个专家的站位很高,站在精神文明层面上思考水土流失,表面上是水土流失,实际上关系到精神流失等等,我们现在想用京剧的形式来体现这个主题。我看了这剧本之后思考了四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创作《红土》,我们想表达什么?如果想表达改革开放伟大的现实,一个纪实的作品,那么要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变化,特别是初期在福建的全国性重大改革开放事件这个层面思考,不要写一般老百姓脱贫致富。如果一般的写农村还不够,要站在改革开放的角度,展现当时的老百姓有什么诉求、心愿,有什么顾虑。南方水土流失治理也是示范,全国的典型,从改革开放面对的问题存在激烈的思想斗争,要从语言和唱词中反应出来,不然的话会很平淡。

第二,为什么要叫《红土》?这不是一般写水土流失,假如毫无革命历史意义,这部剧就很平淡。这个事件发生在红土地,所以人物设计一定要跟闽西的革命历史和红色的文化关联。你叫《红土》,就要把这个“红”字体现出来。如其中的“红色土壤,红色故事,祖辈的红色精神传承”等。我们叫《红土》是有深意的,在革命根据地发生的改革的事件,肯定是一种红色文化的传承。这里肯定出现红色的文物,红色的遗产,山里又出现当时革命的遗迹、故事,要有历史感,要有红色故事在里面。

第三,这部戏列入现实题材,就要考虑现实题材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生态文明和林权改革的实践,长汀的水土流失就是总书记一直关心的,把这个串在一起写,实际上就是把习总书记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治国理念通过干部群众的事迹、唱词反映出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把习总书记当时讲的这些东西有机地放在唱词里面。要不然用一般的创意来反应这样一个题材,恐怕人家看起来达不到应有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不会引起人们的思考。这三个问题要找一些资料,要把这些思想观念,这些事情引进到人物设计中,包括唱词情节都要考虑。

第四,要反映矛盾,写好伏笔。下一步围绕专家的意见,如刚刚有的专家讲要有基层组织,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反映矛盾,像《龙江颂》里面有关闸、开闸,还有潜伏下来有历史问题的人等等。人物设计假如都是很单一的,情节设计假如都没有冲突,那戏就一定很平淡、不感人。如果将林权中发生的打架的那种特定矛盾,以及两家还有几个村之间可能因土地会出现械斗……这些矛盾,不一定说都发生在长汀,在中国但凡土地问题,矛盾都非常激烈,这个矛盾上升同时破解了,就比较好看。因此要做情节设计,设计矛盾场景,还要有伏笔,要有意料之外的东西,跟我们惯常想得不一样,戏就好看。一句话,要有悬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曲折性、复杂性要结合起来。

这部戏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列入全国纪念改革开放省里的重点剧目,要到全国去演还要继续创作,如果这部戏不精彩,没有震撼力,没有大格局,那就吸引不了观众,就没办法达成共鸣。所以我们要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改好它,这部戏的价值就更高了。

马建华(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省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

我谈三个问题:第一,是谈长汀治理水土的问题,这一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站位,关系到我们重点写什么;第二,剧本的立意和表现效果,也就是现在剧本立意好像很高,但是表现的效果不佳;第三,我提几点意见。

第一,关于长汀治水的问题,我如果作为观众,第一个问题长汀的水土流失为何难治,要治三五十年?第二个问题观众肯定问你如何治理水土流失?这两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你这场戏白演,你就变成承包致富,站位不高,好像背景不清楚。所以造成长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是基于它的历史原因的。为什么叫“红土”?“红土”的意思是花岗岩风化土壤,不是挖坑种树那么容易,一点一点在种草。长汀水土难治是历史的原因和红土现实的原因,这个令我感叹,这是第一个长汀为何难治的问题。第二个是如何来治理,也就是关系到我们的站位问题。我个人概括三点不知道对不对:第一愚公移山、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我们知道,1983年长汀开始治理一直到现在,发扬了客家的红色精神。我就把客家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红色文化精神,列为第一个长汀精神。第二个长汀精神是因地制宜的科学治理精神。如果只有坚韧不拔,久久为功的精神,而没有科学治理,没有治花岗岩的这种科学精神你白种,一百年都干不出来。“反弹琵琶”不是从种树开始而是先挖开种草,当地人发明的草木沼,前坎后沟,这是客家智慧。第三个精神是各级党委一任接一任,一张蓝图干到底。什么样大背景产生什么样的人物,如果没有政府一任接一任干,不可能产生张红梅,因此要关心这个大背景。所以用这三个精神来衡量我们的剧本理念,看我们剧本还缺什么东西。但这三个不能全写,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一个重点。

那么我接下来就说《红土》这个剧本构思和现实效果,我看这些材料非常感动,非常震撼,看了剧本以后我却不感动。剧本构思抓住了长汀精神的第一点愚公移山、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这是对的,张红梅作为主人公加以塑造,同时作者还塑造了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比如喜欢搬弄是非的四喜,还有她的丈夫等等,这里面的转变,没有达到一个人性的要求。

张红梅的人物形象单薄、不饱满,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人物形象单薄,没有对手戏,对手戏实际上只有一场跟丈夫的那是很普通的,其他都是间接的,这是一个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治理水土流失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水土流失里面实际上剧本多写“与人斗”,但是也不是很直接与人斗,这个丈夫除了包与不包的矛盾,并没有其他的矛盾,所以“与人斗”没有写出来,“与天斗”更没有写出来。我认为长汀的水土流失蕴含一个恒大的主题——整个人类的主题,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复归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确实长汀是这样做的,从过去拿斧头砍到水土流失变成红土,变成现在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复归到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中国梦”的体现。如果能写必须要有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就关系到人如何跟自然做斗争,然后达到一个和谐,以什么东西来解决这些矛盾。第三,剧本反应水土流失缺乏一个大背景,你是集体还是个人承包,我觉得更要放在一个大背景下。我刚才说了,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没有这个大环境出不了张红梅这个人物。

所以我提几个建议:第一,根据上述的长汀精神,重点写客家的愚公移山、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把张红梅作为一号人物来塑造。然后要多写一些客家科学治理山水的精神,也要写出它的矛盾,比如客家人最重要是族谱、祖祠、祖坟,你承包的时候碰到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达到敬天敬祖,这是传统的最高境界,张红梅这个人物要这样去塑造,这样就有戏,然后跟客家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主张把赖荣成当成三号人物来塑造,二号、三号人物都是可以讨论的。不单是周明说的“北婆娘”的问题,你“北婆娘”行,我客家人就不行了吗?这个问题要有适当的平衡。第二,建议把村支书当成二号人物来塑造,是政策感召下面有利可图我来承包,不是心血来潮来承包。所以她困难的时候村支书解决大部分问题,承包的时候村支书解决这个问题,把村支书当成二号人物塑造,体现我们大背景下政府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落到具体人物上面。第三,建议要吸收客家语言,比如“放下斧头,拿起锄头”,比如“前坎后沟”等,还要吸收一些在治理水土流失里面一些新的思维。有的地方的唱词写得很有节奏,但是由于是现代戏,应该用京剧的格调来写唱词。七个字的节奏一般是三四或四三的结构,十字句的结构是三三四,这些结构不容许你破坏,一破坏以后唱起来就不好听了,就没有节奏了。

民间智库真的是无穷的,我们现在都跟不上下面的创新。隔空相思要落到实处去,她丈夫是水保局辞职回来,用技术支持,用资金支撑,她一个人困难的时候几十万泡汤了,她丈夫有这个知识应该先种草给她支持等等,步步推进,才有青山绿水。14年不是一下子做成功的,种树失败,谁给她讲种草,“反弹琵琶”也就是从他那边来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