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民族歌剧艺术精品——众家畅谈红色题材剧目《松毛岭之恋》
2018-11-12 15:59:50 来源:《福建艺术》杂志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
乔佩娟(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歌唱家): 听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觉得这真是个好戏,题材重要,方向正确,歌颂党,歌颂人民。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是从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中闯过来的,而这部戏恰恰就是写的这个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是老百姓,这个戏恰恰就是写的老百姓与共产党的血肉联系。我认为当前我们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在大好形势下让后代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能忘记过去,忘却历史。这个剧目的展现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震动。艺术作品中正面、悲壮地表现革命斗争中的流血牺牲的戏是有,但像这部戏这样集中表现得不多,所以这部戏特别重要,它完全正面清楚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目前的剧本所展现的历史,没有这段经历就没有我们共产党红军长征,就没有我们的未来,这个戏的政治意义,与中央及十九大报告所提倡的完全吻合。这样的作品在歌剧舞台上呈现,它政治上影响力以及对民族歌剧发展道路上所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很可贵的。这个戏就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就像天安门前纪念碑的历史,用歌剧形式在舞台上展现的就是既是伟大正确又是流血牺牲的历史,打入人的心灵。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立上舞台,在舞台展现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再修改,压缩。 序幕非常动人,那一段词很好,在音乐声中讲述这段历史,可以用画外音方式展现,把观众一下带到规定的历史情境中。第一场这种形式挺好,刻不容缓的场面,人民支援战争,写出了人民与战争的关系,红军是靠人民来支援的;第二场阿根阿妹互诉衷肠的部分要稍微紧凑、压缩,更加严谨;第三场前方战争场面与后方人民的呼应。 这部剧表现松毛岭战役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及其重大牺牲,我认为这部剧要大写“悲”,充分表现人民的流血牺牲;同时又写“壮”,激发人们对过去历史的思考。阿妹有很多朴素的语言,动人的表述,但另一方面,她的身上应该让人想起赵一曼、江姐、刘胡兰的形象,除了她对红军的朴素的感情,还应该写出她觉悟的一面。这部剧在表现群众对红军怀念和思念的感情时,要表现其“壮”,演出效果才会更好,让群众从流血牺牲中得到一种悟性,更激发起群众前进的动力。这应该是一部悲壮的歌剧,松毛岭的人民流血牺牲为红军开辟了长征的道路。 现在这几个人物写得可以,特别是林阿狗在牺牲前的这一幕比原来写得好,这个人物立起来了,但要注意不要滑稽,要让他对敌人的欺骗更自然,更有真实性。阿妹这个人物,立得住了,但我始终觉得稍微软了些,表述上过于缠绵的东西,如何在唱词和表现上把这个人物写得力度再大一点。她应该是一个在革命历程中作出巨大牺牲的中国老区农民妇女,就像《红嫂》一样。这个人物要让观众看了以后永远不会忘记,人民在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而且他们不仅是人民,他们就是共产党,共产党是靠他们来组成的。因此这个人物要写得稍微强一点。剧情的结尾还要再琢磨,儿女要将阿妹接到城里,俗套一般化,感觉没有戏了。 黄小驹(文化部艺术司音乐舞蹈杂技处处长): 一、人物名字要确定,以免造成观众误解;另外林思红与林思军名字太相似,让人觉得像兄妹俩,为了更加突出思红是女红军留下的遗孤,建议跟从女红军的姓氏。二、序幕可由老太太先出来讲述,再接战争场面。三、阿狗有一段对阿妹感情的演唱,比如“想妹唔敢想,欲望垫桌脚。阿狗虽非大丈夫,但也知晓伦理道,兄弟之妻唔可欺,承诺守信唔动摇……”,我认为阿狗对阿妹的感情写得太直白,应该更含蓄,否则后面阿狗与姆妈(瞎婆婆)争执的部分,就会让人感觉动机不纯。因此,我认为阿狗不一定要参与争执,如果要参与,那么前后感情的语言就要更加注意。阿狗可以对阿妹的这种感情应该是微妙的,不应该点明。同时阿狗有些唱词,比如“十年阿妹多烦恼。眼看鲜花变作草”还要斟酌,我认为在阿狗的眼里,正因为等待才让阿妹显得更加美好。四、在情节设置合理性方面,我认为思军想接阿妹回城,然后告知阿根牺牲的消息这段戏,我认为可以变成两个戏,第一个戏是思军曾经想接阿妹回城,但阿妹不愿意,坚持要留下等待阿根;下一段思军再次回来,是父亲已经牺牲的消息被证实。因为作为儿子来说,是否真的会隐瞒母亲,让母亲等待这么多年。如果要有儿子思军的隐瞒,那么他的隐瞒要有一段内心戏的唱段表现,说清楚为什么要隐瞒的矛盾和苦衷。 明文军(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巡视员): 剧目创作很重要的一点是演员排演过程要扎下去;同时本次首轮演出在长汀剧场,排演期间要经常请老百姓来看,不断提意见,不断修改。刚才专家极负责任、极富激情地把这个本子目前的主旨、立意、格调、细节都谈了,供你们参考。大方面的东西别动,小细节的地方再慢慢琢磨修改。 我对这个本子也还不满足。我认为《松毛岭之恋》的“之恋”,不是写松毛岭的恋爱,“恋”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守。这种“坚守”是对人的坚守,对地的坚守,最后是对信仰的坚守。前面的故事情节、戏剧矛盾、戏剧冲突都可以了,我的不满足主要是后面部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民群众建设伟大国家,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自己干出来的,这个寓意和主旨目前表现还不足,特别是那句话“我男人啊,是去干咱们老百姓自己的事儿去了”,如果表达出“我是老百姓,我自己的事儿我要自己干,我男人能干,我男人做出榜样了,我也要干”这样的意思,这个人物就会体现不同的立意和主旨。 这个本子不好写,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物原型。但是历史题材、真实故事讲究“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换句话说,必须要有自己的想象能力,目前故事编得太弱,因此依靠大量的咏叹,想把故事说清楚。我总体的想法是前面还可以再压缩,后面还要再伸展。最终提炼出信念永恒,人民是伟大的,共产党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是因为共产党在老百姓心里是永恒的,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目前把儿女写到城市生活,还要再斟酌考虑。根据这个主题寓意,可以让儿子还是农民,还在松毛岭这片土地上坚守着,体现出一个传承的问题。 音乐的定位是带有板腔体式的,带有浓郁福建特色的中国民族交响乐,符合中国的审美。 沈承宙(武汉歌舞剧院原副院长):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歌剧,首先是题材好,福建革命根据地是延续时间最长的,老区的人民是最早牺牲,却是最后改善生活的。老区人民的牺牲和奉献太需要被歌颂,也让当下的人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其次,结构完整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地方特色的音乐,方言的使用,以及对生死处理的对比等等,都非常好。 有几点建议:第一,表演风格统一问题,这部剧有歌剧演员、舞蹈、还有合唱,最后都要向歌剧的方向趋同。第二,一幕三场,阿根与阿妹的隔空对唱,阿根可以把军帽脱掉,否则离得太远,灯光也暗,演员的脸都看不清了。第三,阿财戏份过多,有点盖过阿根。第四,有一段唱词里有“必要时”,这不是当时当地人们的语言,也不是人物的语言。第五,阿妹送儿子参军的戏,拉到舞台前面来,否则观众会看不明白。第六,思军告知阿妹父亲牺牲,阿妹不应该是把烈士证一下塞给思军,这烈士证就像是阿根的命,要捧在心上的,这个段落阿妹的表现怎么让人更加感动,还需要主创团队仔细斟酌。 冯柏铭(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一级编剧): 这部剧的二度创作加分,这是很难得的,看得出这是一个完整且配合默契的团队,同时也善于吸收意见,我认为是从一开始到现在进步最大的剧目。剧本抓住每一个动情的环节一步步往里面添加内容,不断积累情感,最后迸发出来,十分打动人。这部剧是民族的,是歌剧的,具有史诗的凝重感。提几点建议:一是刚才有专家说的,几种表现形式和手法,怎么融合得更好;二是这部戏讲的是闽西革命根据地,讲的是松毛岭,怎么更好地体现出福建根据地的特别之处,展示出地域性的特色;三是中间还是有中场休息更好。 刘麟(中央民族乐团一级编剧): 这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好听好看感人至深的史诗性的歌剧。建议:第一,剧中部分语言不符合人物语言的要微调,比如“坚贞与期待”等等。第二,序幕的动效和语言,是话剧式的,好处是便于交代情节,但是还是不要放弃音乐,充分利用音乐和叙事合唱。第三,一幕要再浓烈。第四,一幕三场,而且在激战的情况下,缺一段阿根的抒情咏叹调;另外阿根与阿财的唱段比例微调,使阿根这个人物更加圆满。第五,二幕应该是安魂曲,中国民谣式的安魂曲,最后在祭奠阿根的时候,安魂曲再现,作为人物的主题音乐。 项筱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优点有:一是阿妹的咏叹调写的很美,比如“阿根哥,你在哪”,继承了民族歌剧重视向戏曲音乐、民间歌曲学习的传统,充满中国戏曲层层递进的张力;二是劝改嫁段落,是近来罕见的三重唱片段,将歌剧戏点推向高潮;三是话剧加唱的度把握较好;四是反面人物没有“脸谱化”。缺点主要有:一是“阴盛阳衰”,感觉不到男一号的存在;二是乐队部分略显薄弱;三是缺宣叙调。 臧云飞(陆军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 拿衣服那段戏非常感人,建议不要用哭腔,另外空场的时间太长了,还有儿女也不应该是抱在一起,这时候他们最关心的应该是他们的母亲,他们应该是趴在门上,关心母亲怎么样了。另外,村里人在哪里,政府在哪里?虽然后面那段送葬的片段也很好,但是在这里我就想到村里人呢,至少应该有个村干部什么的。音乐起来,村里人都来了,以此表现出一种对烈士的崇敬。还有,阿根重现的那个段落,阿妹似乎也感觉到自己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所以阿妹应该是“立”起来唱,而不是佝偻着。阿财要带白匪去找游击队的这个段落,总不会是带着到山里逛逛就能找到的吧,游击队在哪里,没有交代,前面应该要有事件,游击队应该与村里人有交往。另外,方言“捱”用得太多了。 王湖泉(中国歌剧院一级导演): 歌剧序曲非常重要,序幕开篇没必要用画外音,采用投影视频或文字展现即可。歌剧样式和方向性是准确的,歌剧表演中演员是主体,采用真人演出比较好,比如合唱队有时候放在幕后,感染力不够强,还是在台上直接表演更好。有一段树在舞台上的移动,应该有其功能性和语汇感,为什么要这么移动,是有设计、有讲究的。另外,歌剧中舞蹈演员的使用,其目的应该是表现戏剧而不是舞蹈。婆婆、阿妹和阿财的三重唱要写得更凝练。人物关系方面,让人感觉阿财是否喜欢上了她的嫂子,戏多了;男主角后面应该有一段咏叹调。舞美灯光方面,阿妹回忆的部分,主表演区和副表演区的灯光处理要注意区分。另外阿妹拿衣服那个场景,应该设置在舞台中间。这部剧最感人的行动线,就是那三十套衣服,要怎么更好地表现出做衣服,怎么表现等待、坚守?比如可以进行写意的处理,衣服从上面挂下来等等,更直观也更加震撼。 李元华(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 这部剧的主创和演员,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表现出了大气、正气、神气。希望作为跨界的导演,要更加遵循中国歌剧、中国传统文化中“写意”的特点。这部戏共有两条线,战争与情感,战争场面表现不够强烈,战士们也应该表现出是有智有勇的。音乐配器太重,手段不够丰富。歌剧音乐的灵魂是演奏,同时演员要用声音来塑造角色。 羊鸣(中国歌剧研究会首席顾问): 音乐方面小调性太多,容易让人审美疲劳;音响太强,建议不要轻易用高音,会破坏美感;音响话筒设备要还真,展示演员真实的声音。 王道诚(中国歌剧研究会副秘书长): 《松毛岭之恋》是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歌舞剧院主抓的当代革命题材,非常具有政治眼光,这部剧从创作、制作到首演的成功,是你们坚守文化自觉,坚守文化自信,真正贯彻践行习总书记关于坚持创作以人民为中心,讴歌时代、讴歌英雄的一部成功之作,由衷表示祝贺。《松毛岭之恋》不仅讴歌了红军的英雄,也同时讴歌了人民群众的英雄,比如阿财、阿妹,他们都是平民英雄,但他们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红旗回来了,我们的胜利回来了,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了,但他们的丈夫、父亲、儿女都没有回来,像阿妹等来的是丈夫的牺牲。所以,《松毛岭之恋》是一首当代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最壮美的英雄的赞歌。 我想提几点:第一,研究叙述与演唱与戏剧的平衡,现在靠字幕打的内容很多,旁白有必要但也多了,怎么实现在演唱和戏剧的进展中把要抒发的内容、要向观众解释的内容,用演唱和戏剧人物关系发展的手段加以阐述,而不是展示历史的画卷;第二,希望实现舞蹈与演唱和戏剧的平衡,从剧本开始做重新的布局,让舞蹈替戏剧场面说话,而不仅仅是在舞台上渲染气氛;第三,改变阿财的表演状态,在第一幕的时候不要那么猥琐,因为他不是逆子,他猥琐得让人有点担心,他应该仅仅是幼小的、不成熟的,这也使他后面的英雄举动与前面不至于形成太大的反差。 傅显舟(北京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与第一届歌剧节相比,福建省歌舞剧院进步巨大,乐队、演员水平提高很多。缺点在于:音乐形象方面,第一女主角基本不错,唱腔弱在阿根、阿财的音乐形象。音乐基础挺好,大量的民歌、小调,地域风格浓郁,是比较典型的民族歌剧。就是怎么建立音乐形象,是下面需要调整的。空间怎么利用,前面有序曲,后面终曲,把这两点做好就行。小调式太多,颂歌性的大调式在高潮的地方画龙点睛,比如得到丈夫牺牲的消息拉开衣柜,要有主题再现。说,是话剧表演的方式,要让音乐把戏剧情感的积累完全外化。所以前面一定要加序曲,前面有准备,高潮的时候音乐再出现。终曲现在也挺好,但是没有概括,形象是要建立、提炼和贯穿的。也就是画龙点睛地将几个人物音乐形象通过主题提炼贯穿,鲜明得把他建立起来。反面人物的唱腔也不是很顺,也需要提炼。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