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应急管理网 > 要闻推荐 > 正文

国新办举行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

2019-09-19 18:01:28 提问 来源:国家应急管理局官网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各项应急管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先生,副部长郑国光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先生。下面,先请孙华山先生作简要介绍。

2019-09-18 10:01:42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应急管理部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发生历史性伟大变革的70年,也是我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各项应急管理事业,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砥砺奋进、长足发展的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事业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19-09-18 10:02:29

孙华山:  一是创新发展了新时代应急管理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确立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确立了自然灾害防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累计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70多部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制定了550余万件应急预案。形成了应对特别重大灾害“1个响应总册 15个分灾种手册 7个保障机制”的应急工作体系,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组织指挥体系、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体系。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正加快形成。

2019-09-18 10:02:53

孙华山:  三是显著提升了攻坚克难的应急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缔造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与32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会商研判和协同响应机制,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抢险救援技战术打法,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了一系列超强台风、严重洪涝灾害、重大堰塞湖、重大森林火灾、特大山体滑坡和严重地震灾害,成功实施了各类重特大事故救援行动,最大限度把各种灾害和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稳步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创造性地建立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以及部门“三个必须”的监管责任、企业“五个到位”的主体责任等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持续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从历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万人,降至2018年的3.4万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6年、较大事故连续14年、重大事故连续8年实现“双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数从2001年最多时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今年前8个月进一步降到9起。

五是全面取得了防灾减灾救灾新成效。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本世纪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来降至1400人,特别是2018年又进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2018年全国平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1-2012年平均分别降低86%、84%、59%。在灾难面前,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形成了伟大的唐山抗震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汶川抗震救灾精神,成为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9-09-18 10:06:52

孙华山: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中华民族抗灾救灾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清醒认识到未来还要面临诸多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安全生产事故仍处于易发期、多发期,各种风险交织叠加,应急管理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底线思维、红线意识,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谢谢。

2019-09-18 10:12:11

寿小丽:

谢谢孙部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开始提问。

2019-09-18 10:14:3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这个夏天,暴雨、台风、洪涝多发,眼下已经进入秋季,我问一下当前我国自然灾害的形势是怎样的?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对灾害的防范方面有哪些重点的工作?谢谢。

2019-09-18 10:31:41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

大家知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自然灾害有五个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类型在我国都发生过;二是分布地域广。我国32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的高风险区;三是发生频率高。区域性洪涝、干旱每年都会发生,东南沿海地区平均每年有7个左右的台风登陆。同时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1/3,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四是灾害损失重。本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元。因自然灾害每年大约有3亿人次受灾;五是灾害风险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高温、洪涝、干旱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风险也越来越高。这些高灾害风险区又都集中在东部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聚集、人口密度的增加,各种灾害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所以我国自然灾害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同时,受气候异常、林区可燃物超载、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一些林区森林火险处于较高水平。现在汛期还没有结束,全部自然灾害的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洪涝、台风、局地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比较高。所以防范化解重大灾害的风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针对日益增长的灾害风险挑战,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我们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

一是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的理念。按照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要求,就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注重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注重减少灾害损失向注重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对灾害风险及其防范工作严峻性、紧迫性的认识,坚持以防为主,坚持未雨绸缪、关口前移,扎实做好日常减灾工作。

二是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责任的落实。严格落实部门分工负责,重点处理好“防”和“救”的关系,督促协调好有关部门切实承担起灾害预防的部门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的主体作用,还要尊重规律,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群防群治。

三是强化灾害风险的综合防范。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灾害监测站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同时也强化灾害风险的会商研判机制,定期研判灾害的发展趋势,评估灾害的风险。全面开展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摸清隐患底数,开展全面整治。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把灾害预警的信息发送到户到人,并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公共覆盖面,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加强自然灾害法律法规和预案体系的建设。根据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等情况,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应急预案,推动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

五是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我们正在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的创建,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另外,还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科技支撑方面的作用,深入研究我国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技术,推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指挥通信等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应用。

六是着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坚持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的原则,搭建一个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协调服务平台,协同开展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等工作。

七是要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及时准确公布灾情、救援进展、工作动态、社会影响等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重视预防、共同抗灾、全力减灾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谢谢。

2019-09-18 10:32:0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重点行业领域这几个字,我们也知道,这几年在煤矿和危险化学品领域事故连连,是重灾区。应急管理部对这两个领域做什么样的评价呢?谢谢。

2019-09-18 10:40:35

孙华山:谢谢你的问题。煤矿和危险化学品始终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两个高危行业、两个重点领域,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先说说煤矿。社会上对煤矿的认识,一是我们常见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二是矿难,事故比较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间,在10多个行业领域中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煤矿占了40%,其中百人以上的事故煤矿占了3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了国家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全国拥有将近3000人的专业监管队伍,制修订了一大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断加强财政投入,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基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整顿关闭一些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同时,狠抓瓦斯、冲击地压、水患等煤矿主要致灾因素治理,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2018年,与建立煤矿监察体制初期的1999年相比,全国煤矿数量从3万多处降到了5700多处,煤矿数量大量减少,而煤炭产量不降反升,由1999年的12.2亿吨增加到了去年的36.8亿吨,说明规模化上来了,产量增加了3倍多。同时,煤矿安全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由最多时一年死亡近8000人,降到去年的333人,下降了95.2%。重特大事故最多的年份是2005年,发生了58起重特大事故,而2018年重特大事故发生2起,下降了96.6%。从这些数字来看,这几年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很大改善,处于一个稳定好转的态势。但是,应该说煤矿现在致灾因素还很多,安全形势还是脆弱的,没有走出事故多发易发阶段,安全生产事故还有反复性、长期性的问题,这是煤矿安全目前的情况。

第二,我讲讲危化品。现在我国列入危化品目录的有2800多种,企业有21万多家,有生产的、经营的、储存的、运输等各类企业。2018年化工行业产值14.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3.8%,占全球化工产值的40%,居世界第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十分突出。但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总体来看,这几年危化品事故呈逐步下降态势。但是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死亡人数有所上升。2016年没有发生危化品重大事故,2017年发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20人,2018年发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43人,今年1-8月份发生重特大事故3起、死亡103人,其中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导致78人死亡。从这组数据来看,2017、2018年到今年,危化品的重特大事故处于上升阶段,形势十分严峻。这反映出我国危化品安全基础薄弱,本质安全水平低。危化品行业中21万家企业,中小企业占了80%,这80%的企业相对来说生产装备比较落后,安全监管力量不足,这些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危化品又涉及到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这六个环节,与其他行业领域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风险的外溢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危及公共安全,影响和损失更大。

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危化品已经形成的系统性安全风险,举一反三、从不同角度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正按照中央要求,研究制定《全面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从多个方面加强治理整顿,主要是:一是以提升危化品领域本质安全为重点,指导和推动各地各企业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二是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专家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三是持续强化危化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跟踪治理重大隐患。四是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提高危化品的专业化监管能力。谢谢。

2019-09-18 10:41:02

中国新闻社记者:

今年夏季,外媒对台风利奇马登陆中国给予高度关注与报道,请问能否介绍现在最新的受灾情况,以及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如何。下一步,灾后的救助和重建有关部门会有哪些举措和安排?谢谢。

2019-09-18 10:50:51

郑国光:  超强台风利奇马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登陆我国强度第五的超强台风,风力大,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涉及到10个省区市,持续时间长,持续了10天时间,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超强台风。截至目前,已经造成浙江、山东等10个省区市1400余万人受灾,70人死亡失踪,近210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近4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5万间房屋倒塌,13.3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000千公顷,其中绝收近100千公顷,灾区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厂矿企业等大面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从灾害损失来说还是很严重的。

为了有效支持和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应急管理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在台风登陆的当天,应急管理部会同财政部向浙江省紧急预拨了3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8月11-13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分三个批次向浙江、山东、安徽三个省调拨了中央救灾物资,共3.7万床被子、2.3万张折叠床、6千顶帐篷等,支持和帮助地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8月12日和16日,应急管理部又会同财政部向浙江、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紧急下拨中央防汛防台风补助资金6.2亿元。9月16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财政部再次向浙江、山东、辽宁安排下拨了6.0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三省用于做好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同时,应急管理部紧急协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调拨了5000个家庭应急包等救灾物资,支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卫生健康部门立即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组织消防救援力量对受灾群众安置点做好防火等消防安全工作。

目前,浙江、山东、辽宁等受利奇马超强台风影响最重的省份,受灾群众都已得到了妥善安置,避险转移的群众也都安全返回家中,重新开始正常生活。

下一步,应急管理部主要从七个方面来做好受灾群众后续安置和生产恢复等工作。一是指导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完善灾后救助工作方案,合理制定救助标准,及时把救灾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二是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等部门沟通对接,及时通报灾情,形成支持灾区恢复重建的合力。三是完善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部际协调机制,指导和督促地方有序推进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让受灾群众早日搬入新居。四是组织开展受灾群众冬春期间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应急管理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部署全国冬春期间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及时下拨中央冬春救灾资金。五是指导帮助受灾省份做好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排查隐患,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六是全面开展各灾种综合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为全面治理和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提供基础支持。七是大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抗灾设防标准。按照中央部署,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灾害风险高的地方加快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谢谢。

2019-09-18 10:51:19

经济日报记者:  在各种灾害事故的应对当中,我们注意到应急管理系统的消防救援队伍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共同并肩作战,社会救援力量也参与其中。我想问的是,目前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都包括哪些方面,分别发挥怎样的作用?此外,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谢谢。

2019-09-18 10:53:35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当前,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一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要由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组成,共编制19万人,是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二是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地方政府和企业专职消防、地方森林(草原)防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救援队伍构成,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协同力量,担负着区域性灭火救援和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等专业救援职责。另外,交通、铁路、能源、工信、卫生健康等行业部门都建立了水上、航空、电力、通信、医疗防疫等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担负行业领域的事故灾害应急抢险救援任务。三是社会应急力量。经摸底调查,目前社会应急队伍有1200余支,依据人员构成及专业特长开展水域、山岳、城市、空中等应急救援工作。另外,一些单位和社区建有志愿消防队,属群防群治力量。同时,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我国应急处置与救援的突击力量,担负着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重点围绕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加大救援理念、组织指挥、联动机制、专业训练、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升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围绕提升专业领域救援能力,优化力量布局,整合各类资源,补齐建设短板,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的专业作用。社会应急力量重点围绕规范有序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水平进行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配合有力、全社会参与的应急工作格局。同时,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纳入国家应急力量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军地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大灾大难时协调有序、指挥顺畅、联动高效。谢谢。

2019-09-18 10:53:50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刚才孙部长介绍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请问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谢谢。

2019-09-18 11:17:16

孙华山: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包括很多方面,安全生产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应急管理部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整个工作的基本盘,紧抓不放、持续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2018年,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保持了“三个继续下降”。今年前8个月又保持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9.8%和19.4%,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分别下降了17.7%和30.8%。纵向比较,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事故总量虽然大幅度下降,但是死亡人数还是较大,前8个月全国有1.8万人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中遇难,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目前我国还处在事故的多发易发阶段,还是爬坡期、过坎期,尤其是一些新产业、新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隐患、新的风险,对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该说,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我主要说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还不够到位,往往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省投资、降成本,从安全上节约投资、减少投入,造成了生产工艺装备滞后,安全保障能力薄弱。

二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足,尤其是一些高危行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安全培训不到位,所以员工安全素质相对薄弱,生产安全事故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违章违规操作造成的,所以员工的安全素质提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是政府监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专业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下一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观念,坚持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二是推进科技兴安,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在一些高危行业、危险岗位,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把苦、脏、累、险岗位用机器来替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加强安全法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强化法治措施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四是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尤其是要加强事前风险评估和事中事后严格监管,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谢。

2019-09-18 11:17:46

新华社记者:

去年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集体转隶到应急管理部,成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与之前相比,应急救援队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里?谢谢。

2019-09-18 11:20:36

琼色:按照党中央改革部署,原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由应急管理部领导管理。去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提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标志着一支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

近一年来,在应急管理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保持政治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边转制、边建设、边应急,扛起重大责任,加快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

一是定位更加明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标定的建设方向。我们主动对标,适应变革,从理念、职能、能力、机制等方面加快转型,特别是针对重大风险主动防范并提前预置力量,针对综合救援需要补充配备专业装备,组织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重塑重构的初步成效。同时,组建中国救援队,承担起跨境、跨国救援任务,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

二是职责大大拓展。转制前,我们主要履行防火、灭火职责,在救援方面仅限于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转制后,一方面坚持预防为先,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方面在继续履行灭火救援职责的基础上,承担起各类灾害事故的应对处置任务。像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都是我们现在救援的范围,成为了主责主业。今年以来,一线消防救援指战员人均参加救援任务同比增加了27.9%。

三是机制不断优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指挥。队伍内部垂直管理,政令更加畅通,指挥更加顺畅。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应急管理部统一调动指挥,力量调派更加迅速,作战行动更加高效。同时,地方党委政府也建立健全了响应机制、联动模式。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实施跨区域应急救援同比增加了26.7%。特别是在山东寿光洪涝、“山竹”“利奇马”等台风、江苏响水“3·21”爆炸等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这种指挥机制的效能得到了充分显现,也体现了我国应急管理改革的成效。

四是能力显著提升。适应“全灾种”救援需要,我们分区域在全国布点建设了27支地震、山岳、水域、空勤专业队,以及2个消防救援搜救犬培训基地,在各省组建了机动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各地同步组建了246支工程机械救援队、2800余支各类专业队,在边境线组建了6支跨国境森林草原灭火队,在黑龙江和云南分别建设了南、北方空中救援基地,并在拉动和实战中锤炼队伍、磨合机制,提升综合救援能力。队伍组建以来,先后成功处置了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等重大险情,圆满完成云南麻栗坡特大山洪泥石流、山西乡宁山体滑坡、四川长宁6.0级地震、贵州水城山体滑坡,云南大理、内蒙古汗马等特大森林火灾,以及今年多地洪涝、台风等重大救援任务,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谢谢。

2019-09-18 11:21:12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2019-09-18 11:21:35

人民日报记者: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这轮机构改革中,应急管理部被称为整合职责职能最多的“超级大部”。我的问题是,在推进“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应急管理部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2019-09-18 11:22:05

孙华山:

大家都知道,应急管理部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包括5个国家议事协调机构,2支部队19万人的转制,应该说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责任也十分重大。我们在建部之初,部党组就紧紧围绕中央组建应急管理部的战略目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整个机关实施全新的再造重建、脱胎换骨,努力实现由“物理相加”向“化学反应”的深刻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努力形成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从挂牌第一天起,部领导就带头与机关工作人员一起24小时在岗在位值班备勤。面对多发的重大灾害险情,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集中会商、第一时间调度指挥,实现研判更加快速、决策更加科学。

第二,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应急文化。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来教育全系统广大干部,坚持“生命至上、科学救援”的理念,凝聚精神力量,弘扬吃苦奉献精神,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始终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自觉承担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

第三,努力实现各类救援力量资源的充分整合。分梯队设置三方面救援力量,刚才琼色同志已经介绍了我们的队伍情况。一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9万人,作为主力军国家队。二是生产安全方面的专业救援队伍,像矿山、危险化学品、隧道等专业的救援队伍。三是由各类团体和广大志愿者组成的机动灵活的社会救援力量。这三方面队伍优势互补,关键时刻统一调度、协同作战,形成科学高效、强有力的应急力量体系。

第四,努力实现机关干部和工作职能的有机融合。精心编制实施工作职责,科学合理使用干部,公开公正选人用人。在转隶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从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局出发,针对灾害时段变化,分轻重缓急,分步转隶到位。其间,根据工作磨合实践,理顺了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做到“统”“分”结合、“防”“救”结合,应急处置更加科学高效。谢谢。

2019-09-18 11:25:08

寿小丽: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谢谢孙华山副部长、郑国光副部长、琼色副局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