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一周年记忆 | 梦想·奉献·情怀
2020-07-15 16:19:46 来源:福建第九批援藏队 责任编辑: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
编者按:2020年7月,时值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藏开展工作一周年。来自八闽大地的儿女,牢记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发扬福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传统,以“老西藏”精神为感召,以时不我待的高昂士气、纪律严明的工作作风、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在美丽的藏东三江大地上抒写出一篇篇动人的篇章,佳音捷报频传!三江大地和八闽大地携手共进,拥有一个同样的中华母亲,福建儿女在雪域高原一年整,在挥洒辛勤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年满满的深刻记忆,以及真挚深情的感悟。现特刊“援藏一周年记忆”连载。 草场、牦牛,雪山、经幡,叮叮当当的马帮铃声回荡在横断山脉的悬崖沟壑之间,绵延数百年。我心中最初的西藏印象大致如此。2019年7月,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离开滨海城市奔赴藏东高原,当飞机穿越云海直插蓝天的刹那,预示着人生又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透过舷窗,思绪如云层翻滚:16年前全省系统二选一失去援藏机会,却在知天命之年梦圆昌都;历经30载调换8个单位终于与城里人坐在一起喝咖啡,却自愿飞越千山万水与家人远隔万里;明知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身体不适,却早早收拾行囊像孩子盼春游一般充满遐想。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援藏,是一种使命、一份担当。25年前,我省第一批援藏队员踏上世界屋脊,拉开了干部人才援藏的序幕。22年前,时任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带领我省23名援藏干部,踏上了西藏这片高天厚土。4年前,福建援藏队从林芝转战昌都,开展新一轮对口援建工作。斗转星移、时光飞逝,20多年弹指一挥间,一批批援藏队员把他们最美的青春献给雪域高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茬茬传好接力棒,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民族团结之歌。在藏东大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闽八援、闽九援队员舍小家、顾大家,克服高原反应,历经千辛万苦,争项目、跑资金、督进度、抓质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向祖国和人民立下的峥峥誓言,提交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正是这群怀揣梦想心系百姓的最可爱的人,像白云点缀蔚蓝的天空,像草场给牛羊带来希望,像格桑花那样绚烂了整个夏秋。因为他们,才有了八宿海螺水泥、左贡成功红葡萄酒项目的落地开花;因为他们,才有了多指头孩子术后的微笑、妇保院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因为他们,才有了结对帮扶“大手拉小手”的温暖、唐卡漆画藏汉文化的碰撞交融…… 援藏,是一次淬炼、一场洗礼。如果你第一次走近那些三步一叩首五步一匍匐的藏区信众,一定无比震撼。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抛却一切、跋涉千里、无惧严寒、历尽艰辛去远方朝圣?在昌都的无数个不眠之夜,仰望群山环绕的星空,我曾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理想信念是否也能像朝圣者眼神那般坚毅,我的品德操守是否也能像高原蓝天丽日般无瑕,我的修为境界是否也能像雪山险峰般伟岸。曾几何时,我们亦步亦趋随波逐流,以物喜、为己悲,在芸芸众生中浑浑噩噩争名夺利蝇营狗苟。而如今,置身莽莽荒野、巍峨雪山之中,与鸟兽同鸣,与天地神交,好似远离喧嚣尘世,让你重新审视过往,在豁然开然般顿悟之后,有股洗尽铅华的释然。 负重前行,彩虹依旧 这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全区共2006人,进藏3个月内就牺牲了4人,让各地援藏队颇为紧张,反复强调高原注意事项,还采取人盯人方式控制那些好运动的人。除感觉走路爬坡气喘外,我倒没有什么明显的高原反应,只是突然停下不能跑步有点不习惯,担心体重反弹,只好在吃饭上节制不吃晚餐了。这样也好,少了许多应酬。日子在繁忙的工作中一天天消逝,转眼已近一年。遵照组织安排,这段时间同时要做好三摊的活,包括市政府副秘书长分管事务、市委脱贫攻坚巡视整改事务和福建援藏队协调联络事务,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应该是“开会”,其次是“加班”。政府办的岗位决定了自己只能属于“隐忙”一族,干的多是琐碎难掰的活,管的多是细枝末节的事,没办法轰轰烈烈,也做不到成效凸显,甚至连写总结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我珍惜这个工作平台,它填补了我工作履历的一项空白,给了我组织协调的空间,让我体验了服务保障的重要,当然更多的是感受到肩上的职责重任。我珍惜这个岗位,珍爱这份工作,珍视这次锻炼的机会。 援藏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重点做好维护稳定、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产业援藏、民生改善、医疗扶助、教育支援、文化交流等工作。如果说援藏队是一部机器的话,那么每一位队员都充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零部件,大家共同发力,让这部机器高效运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口支援的4个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协助昌都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协助经开区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顺利通过评审;国家发改委2019年度综合考评,福建队在全区17个援藏队中位列第三;援藏队荣获省市级集体表彰5次,队员已获各级各类表彰106人次。这是一群令人泪目的群体:许多队员冒着雪崩、暗冰、泥石流、塌方、落石的危险,奔走在的雪山草原之中,与农牧民促膝交谈维护民族团结,和分裂势力暗中较量确保安定稳定,走村入户只为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苦口婆心动员孕产妇上医院就诊接生。你看看,56岁的刘斯老师早已正高职称,却心系藏区孩子毅然选择第二次援藏;还有三次援藏、夫妻援藏的李光文校长,那一抹“高原红”让人心疼。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不到一年时间,许多队员身体各项指标开始亮红灯,有的血压居高不下或血氧浓度上不去造成头晕,有的长期失眠靠安眠药维持,有的记忆消退反应迟钝,有的心脏不适随身携带救心丸,已有10多个队友牙齿松动疼痛甚至拔除。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14名医疗队员主动放弃春节休假,提前一个月返回昌都坚守抗疫一线;13位队员在全省接力,调动所有资源争取200多万元防护物资,为昌都疫情防控赢得宝贵时间。你不曾看到,张佳丽同志每次进藏都被两个年幼的孩子抱住双腿,哭喊着不让妈妈出远门;赖思南同志父亲因病离世,却无法赶上当日唯一航班,只能遥望东南默默流泪……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援过藏的人不会后悔,它给你体验、给你记忆、给你情怀。两年后,当你拉着结对帮扶的孤儿叮嘱好好学习之时,当你最后一次站在昂曲桥上深情凝望茶马城夜景之时,当你身披哈达与朝夕相伴的兄弟姐妹紧紧拥抱之时,当你登上舷梯再次回眸经常让你起早贪黑的邦达机场之时,你的泪水一定会像磅礴的澜沧江奔涌不息,因为你爱上了这块贫瘠而又多情的土地,恋上了广袤的草原和美丽的格桑花,迷上了热情高亢的锅庄舞曲和浓烈香甜的青稞酥油茶。 我仿佛看到,三年后,一条蜿蜒盘旋的快速通道从昌都城区跨过澜沧江直抵邦达草原;八年后,一列系满哈达的火车越过群山疾驰在满是桥隧的川藏线上;若干年后,达马拉山早已绿树成荫、草长莺飞,解放广场仍是锅庄舞动、欢声笑语,福建公寓总有佳音捷报、令人欣慰。当我老了,我一定会经常翻开相册,抚摸这三年老骥伏枥的岁月;一定会不时忆起强巴林寺的诵经,静静感受来自天籁的梵音;一定会许久凝视远方,给我的孙辈们讲述中国最美的318国道与72拐打卡地,还有怒江桥墩里永恒的十八军战士,以及藏地风俗,俯首亲吻门前那一簇簇怒放的格桑花…… 也许,在某个柳絮纷飞或繁花盛开亦或瑞雪初降的时节,我们会再次相约茶马广场,一起到桃花沟耍坝子、采獐子菌、听芒康弦子……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