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普惠金融“试验田”的福建探索

近年来,围绕推进宁德、龙岩两地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我省政企合力,在小微、三农、扶贫等重点领域探索打造了一批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普惠金融“福建模式”。

[ 金融扶贫 ]
档案详情

普惠金融“试验田”的福建探索

2019年12月,宁德、龙岩两地获批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5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中,福建占到两席。

五部委批复的《福建省宁德市、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两地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发展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在普惠金融支持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等若干个领域,积累一批全国领先并对发展中国家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围绕推进宁德、龙岩两地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我省政企合力,在小微、三农、扶贫等重点领域探索打造了一批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普惠金融“福建模式”。

产业扶贫保险,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7月1日,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游朝阳收到了8750元产业扶贫保险金。此前,由于持续多日的暴雨,游朝阳家的太子参受损腐烂三分之一以上。6月19日报案后,人保财险工作人员及时前往查勘核验损失。

“我们家种了7亩茶叶、11亩太子参,幸好政府为我投保了‘产业扶贫保险’。”游朝阳说。

越是贫困,越需要保险,但贫困者往往买不了保险。2018年,寿宁县政府与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开展指数类保险对接精准扶贫试点,探索“政府+金融+保险+扶贫”的扶贫攻坚新模式,由当地政府部门拨款,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投保茶叶种植低温指数保险和农作物种植天气指数保险,灾后第一时间兑现赔款,有效提升了贫困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9年,“寿宁经验”在宁德其他县区推广,截至目前,累计为寿宁、柘荣、屏南等县6845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茶园及各类农作物种植园提供1.13亿元的低温、台风及强降水等风险保障,每户次保障金额近2万元。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针对贫困户产业保险覆盖面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2019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产业扶贫保险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的农业产业项目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贫困户只需自付10%保费,剩余保费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承担。

“根据扶贫保险面广、量大、人员分散的特点,我们开发了‘产业扶贫智能辅助移动系统’,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极大推动理赔工作向线上化、智能化管理转型。又与卫星遥感技术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研发‘福农保’三农管理平台,可实现App查找地块、GPS田块定位、田块四至、田块亩数计算等功能。”产业扶贫保险承保机构、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至6月末,全省已投保户数6.69万户(次),累计为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金额6.5亿元,共有3420户(次)贫困户获赔908万元。

一卡直贷,变“沉睡森林”为“绿色银行”

走进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的茂密森林中,地上随处可见的灵芝甚是惹眼。林农李广军和兴林灵芝专业社的社员们在这里精心巡视挑选,保证灵芝的生长环境和质量。

“这里非常适合种灵芝,如今林下经济种植资金有保障,政策又利好,今年我种的灵芝新增了600多亩。”李广军一脸笑意。

林改后,一本林权证,让森林资源变成林农资产,极大调动群众发展林业的热情。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林业收益周期长、林农贷款难、融资成本高、贷款期限短等制约了金融资本和生产要素“进山入林”,影响林农“耕山”积极性,成为制约林权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短板。

2017年7月,龙岩市林业局联合当地农信社在全国率先推出用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的普惠金融产品“惠林卡”,并在武平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广,着力引金融活水推动涉林产业发展。

针对林木生长周期较长、资金回笼较慢等林下经济发展特殊性,“惠林卡”有“持卡即贷”授信功能,免评估、免担保,使用期限最长5年、额度最高30万元,还可随贷随还,最大限度匹配林业生产周期,进一步打通了森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通道。

小小惠林卡,让李广军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2018年,林下紫灵芝种植进入李广军的视野。由他带头,合作社里的4名林农通过申请惠林卡贷款,投入近百万元建立“兴林灵芝基地”,种植了100多亩仿野生灵芝,第一年就收回成本。

在李广军的带领下,村民纷纷跟着种植仿野生灵芝,不断扩大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面积,目前总规模达1600多亩,每亩年收益均在5000元以上,还带动了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截至5月底,龙岩市累计发放“惠林卡”2.32万张,授信金额19.57亿元,用信12.81亿元。“一卡直贷”引金融活水,列入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典型案例。

见贷即保,担保增信融资提速

生猪行业大多数养殖场位置都比较偏僻,贷款存在担保落实难问题。近日,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与农行宁德分行创新开展生猪企业“见贷即保”业务,开辟公司法人“见贷即保”业务的先河,目前共授信16户,授信金额752万元。

近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快设立运营,但普遍存在业务开拓慢、财政资金放大作用有限,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覆盖面偏低等问题。2018年,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性担保机构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并以市国有再担保公司为试点,探索普惠型的“见贷即保”模式。

“见贷即保”根本改变了担保机构“全额承担风险、独立尽调”的模式,与金融机构创建“渠道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按照“2∶8”比例分担风险。对资信、财务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三农”主体仅由金融机构进行尽调并审批后由再担保公司直接担保。

此举破解了传统担保业务“一户一贷一审批一担保”的烦琐流程,并采用线上审批方式,最快一天内完成。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数量剧增。为了在短时间内帮扶更多小微企业,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几款‘见贷即保’新产品,如针对生猪养殖的企业主,给予50万元以内的保证类额度;针对已完成渔排升级改造的养殖户,配套100万元以内的保证类担保额度等。目前已办理‘见贷即保’业务246笔,担保金额4561.6万元,有力支持了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普惠型的“见贷即保”模式,有效提升了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放大作用。至5月末,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在保976户、余额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27%、163.04%。

( 福建日报《普惠金融“试验田”的福建探索》记者 王永珍 单志强 张杰 )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