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马铃薯逆袭记
2020-10-20 09:20:12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我来说两句 |
市民在闽宁协作农特馆采购。记者 蒋雅琛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谢星星 一颗马铃薯如何走进故宫?一个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电商平台如何实现年销售2000万元?17日是全国扶贫日,扶贫助残平台“隆隆薯”全国第四家闽宁协作农特馆在闽侯县试营业,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走进农特馆,商品琳琅满目,有土豆粉、沙棘汁等宁夏隆德土特产,也有来自贵州、山东等地的扶贫产品。历经两年发展,这个由闽侯县援宁干部推动成立的扶贫品牌成功走出隆德,在全国拥有多家线下实体店,销售200多种扶贫产品,成为全国性扶贫助残平台。 为什么叫“隆隆薯”?这是闽宁协作下,隆德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协会创立的电商品牌,第一个“隆”代表隆德,第二个“隆”寓意兴隆,“薯”是马铃薯,也象征一种坚韧顽强的精神。 隆德所在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面对严酷的环境,马铃薯冲破限制,成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 连年丰收的马铃薯,却没能让农户挣脱贫困。“土疙瘩”走不出大山,如何致富?闽侯县援宁干部从福建引进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把马铃薯加工成为粉条等农副食品。附加值提高,价格涨了,销路稳了,马铃薯成为“金豆豆”。 “这家企业是全国鲜有的,不添加明矾就可以生产土豆粉的企业。”农特馆负责人王彦昊告诉记者,没想到这样优质的土豆粉线上销售反响平平。再探究、再分析,挂职干部发现,线上线下产品没有差异。团队头脑风暴,决定将土豆粉与文创结合找出路。“我们和故宫猫圆宝联名,研发方便土豆粉,接下来将在故宫销售。” 从隆德到故宫,马铃薯的“逆袭”只是扶贫团队提升隆德土特产市场竞争力的缩影。为增强“隆隆薯”的“造血”能力,团队还走出宁夏,到全国各地挑选优质扶贫产品,增加品类。“我们想打造全国性的平台,让大家一提起扶贫产品,就想到‘隆隆薯’。”闽侯县挂职干部说。 今天,“隆隆薯”的市场化转型已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订单全部为政府采购;2019年,市场订单占到30%~40%;今年,市场化订单已实现反超,预计是政府采购订单的二至三倍。 马铃薯的逆袭故事还在续写。“包括闽侯在内,我们已经在隆德、成都、厦门等四个地方设立了农特馆,通过线下体验进一步提升线上销售量。”闽侯县挂职干部说,“隆隆薯”还计划在福州成立运营总部,调度全国采购、销售,让更多扶贫产品走向市场,惠及农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