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市场突然变化,让码头人吴江河的企业严重受创,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亏损严重,难以为继。 困境中的吴江河给本报打来了求助电话,希望寻求一条突围之路。 恰在此时,在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中央提出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 为此,本报决定发起“海丝公益”援企行动,邀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帮助像吴江河一样的企业,共渡难关。 每日滞销海鲜菇10多吨 亏本甩卖仍无人问津 码头吴江河的企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 亏损严重难以为继 “海丝公益”发起援企行动 欢迎爱心企业、餐厅、市民伸援手 吴江河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海鲜菇。昨日,记者来到位于码头镇金中村的福建南安市绿兴食用菌有限公司,10多名工人正在出菇房内采摘成熟的海鲜菇。看着工人忙碌的身影,公司负责人吴江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菌房里蓬勃生长的海鲜菇。 亏本甩卖仍滞销 “要不,我免费给你送一些过去尝尝。您若觉得可以,再订2吨试试?我的海鲜菇都是当天采当天配送,保证新鲜……”基地办公室内,吴江河正在打电话。 见记者到来,吴江河收拾心情,带记者走访了培育房、出菇房、包装车间等。 “现在基地每天工人有90多名,日产海鲜菇10吨-15吨,可因为疫情的影响,每天只售出0.5吨-3吨。产品大量滞销,我快扛不过去了。”吴江河感叹道。 工人们正在采摘成熟的海鲜菇。 吴江河的基地共有40多间培育房,每房6万包,每包可产海鲜菇0.75斤。“原本想着开工后大卖,没想到受疫情影响,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吴江河说。 1-3月是海鲜菇的销售旺季。“我们的海鲜菇主要销售到成都、广州等地。”吴江河介绍,按以往情况,销往成都的海鲜菇占日产量的三分之一,广州占三分之一,剩下的分散到各地,每天销售总额为100万元左右。 如今,成都、广州等地的客户都不再预订海鲜菇了。“公司复工复产后,每个月电费就需要30多万元,工人工资40多万元,原材料60多万元,按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要亏损100万元左右。”吴江河说,基地雇佣的工人都是码头当地村民,其中还有老人和贫困户,这样下去连工人工资都发不起了。 这些天来,吴江河将海鲜菇的价格一降再降。“现在海鲜菇在超市的价格是10元/斤,我的成本价是3.6元/斤。”为了销售出去,吴江河忍痛亏本甩卖,依旧乏人问津。 冷库里,包装好的海鲜菇堆积超过一人高。 每天拨打20多个电话 想尽一切办法尝试“自救” 采访过程中,吴江河仍不时抽空打电话。“今天一上午,我就打了20多个电话了,想尽办法把海鲜菇卖出去。”吴江河说。 在此之前,吴江河已经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措施。 滞销问题出现后,他就准备生产海鲜菇干。“可12斤鲜菇才能制成1斤干菇,算下来一吨成本达1.2万元。成本太高了,若是没人买,亏得更多。” 菌房里蓬勃生长的海鲜菇。 后来,他将刚采摘好的20多吨海鲜菇作为防疫物资分别送给码头镇、村和南安市红十字会。因为要额外贴上包装、运输、人工等成本,现在实在支撑不下去了。 “更多的海鲜菇由于腐烂、不新鲜了,只能狠心埋了。有一家罐头生产厂商想买,可收购价1斤只有5角,为了回收成本资金,我也只能卖了。卖了几车,却感觉亏得更多了。”吴江河说。 在得知吴江河的农产品滞销后,泉州、南安两级政府部门伸出了援手,帮助解决问题。码头镇政府联系电力公司为该公司每度电减免1角,镇政府食堂采购了20件……在他们的帮助下,先后销售了300多件海鲜菇。然而,这些毕竟是杯水车薪。 等待萌发的菌种。 本报发起援企行动 希望各界人士伸出援手 基于这样的情况,吴江河决定降价销售:海鲜菇的价格降为3元/斤。产品1件40斤,共20包;也有1件50斤,共10包。 若有预订的,将用冷藏货车将新鲜的海鲜菇送到客户手中。 鲤城区、梅山镇、洪濑镇、丰州镇的,20件起送; 大泉州地区的,50件起送; 大泉州以外的350件起送。 为此,本报今起发起海丝公益·援企行动,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一起来帮帮吴江河。 同时,市民也可以通过“海丝商报”微信公众号预订海鲜菇,凑足50件(2000斤)以上后,生产基地将把产品送到南安市区指定的位置统一发售。 预订方式:关注“海丝商报”公众号,后台对话框留言“海鲜菇”,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本报将一一统计,并汇总给吴江河。 在此,我们也希望有需求的爱心企业、餐厅等能一起加入本次活动,伸出您的援手一起帮助吴江河渡过难关。 若是您有需要,可以联系吴江河:13805960706、13338565312,或者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号预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