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阳(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山海情》自开播以来,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引发各界热烈反响。电视剧将扶贫主题自然而巧妙地融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中。剧情现实还原度高,场景专业性强,演员脸上带着西北的太阳自然涂抹的“西北红”,说着地道的西北方言,剧中一望无垠的荒凉黄土、千山万壑的贫瘠土地高度还原了闽宁镇百姓搬迁前的居住环境。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代称。这里曾是极度贫困的代名词,沟壑纵横、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甚至被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剧情一开始,从娃娃们一天三顿吃洋芋、兄弟合穿一条裤子、到村里的扶贫珍珠鸡被偷吃得只剩一只,再到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嫁人,种种细节,通过村民间的笑谈,对当地的民生之艰难和坚韧乐观的民风做出了细腻独到的刻画。剧情节奏紧凑,以轻松明快的风格讲述扶贫干部马得福、福建来的援宁干部陈金山、菌草专家凌一农教授等在工作中处处碰壁、一波三折,却不离不弃,从不抱怨,甚至带点执拗地积极为大家解决问题的故事。通过剧中人对现实生活的精彩发现和深刻感悟,通过“土里土气”却直戳人心的台词,个性化地呈现出扶贫工作的难点和特点,使观众有强烈的认同感。此外,西北的粗犷魅力贯穿剧中,这些气势磅礴的西部风光也给电视剧增添了地域特色与盎然的生命力,让观众在热火朝天的扶贫实践中也能感受到祖国的壮美河山,由衷地期盼看到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同胞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消除贫困,是自古以来人类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将消除贫困提升到国家战略来推行,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西海固是宁夏乃至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闽宁协作始于扶贫,但不止于脱贫。闽宁协作的“扶贫经”为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生动的中国案例。《山海情》是一部扶贫剧,却不仅着眼于农民物质上的富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戴冠青(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泉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泉州师范学院教授) 表现上世纪九十年代闽宁协作扶贫故事的电视连续剧《山海情》虽然还没播完,但宁夏西海固移民在国家扶贫政策感召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筚路蓝缕,执着坚忍,努力改变命运,在恶劣的戈壁滩上建造美好家园的艰难历程已经让人十分震撼。伴随着一集集引人入胜的故事演绎,一种真实的力量、一种感人的初心、一种温暖的情怀直击人心,让人感动泪目。 真实的力量来自于朴实的故事呈现。虽然《山海情》表现的是扶贫攻坚“闽宁模式”这样很有历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严肃主题,但该剧在故事呈现上非常朴实,没有慷慨激昂的场面,没有冗长的会议,没有说教,所有的情节发展都落实到一个“干”字。表现人物的实干精神,可以说是该剧一个非常突出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叙事特征。在闽宁协作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不管是吊庄移民、建房种麦、解决水电,还是搭棚种菇、推销蘑菇,从基层村干部马得福、扶贫办张主任,到福建援宁的挂职副县长陈金山、来闽宁村传授种菇技术的福建教授凌一农,以及闽宁村群众马喊水、马得宝、李水花、李大有、李水旺等等,每个人都顶着茫茫风沙和尘土,克服重重困难,为在沙尘暴肆虐的戈壁滩上重建家园而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 特别是黄轩饰演的基层村干部马得福,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灰头土脸地在沙尘飞扬的戈壁滩上奔跑,为解决各种扶贫攻坚的问题殚精竭虑。从自己祖辈扎根的涌泉村搬迁到还需要重整家园的闽宁村,村民们难免想不通,抗拒的,退缩的,后悔的,可想而知,说服动员工作有多难,正如马得福说:“明明想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怎么工作就这么难啊!”但是再难也得做,否则村民永远无法脱贫。搬迁落实后,为解决移民的通电和小麦浇水问题,马得福又是多方沟通四处协调,击退一个又一个困难。更难得的是最近几集,马得福好不容易和援宁副县长陈金山、种菇专家凌一农教授动员并教授村民搭棚种菇并取得丰收,眼看村民脱贫在望,却菇贱伤农,蘑菇滞销。为了打开蘑菇销路,凌教授带着工作队员下江南跑销路,而马得福则不仅得在村里安抚遭受损失的村民,还得应对力主开现场会的麻副县长的形式主义作风,村民责怪、领导施压,那种困难让我们看了都揪心不已。但马得福最终还是凭着他的初心和胆略,通过现场会和凌教授的推销解决了蘑菇滞销问题,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具有这种实干精神的还有福建援宁的挂职副县长陈金山和凌一农教授,他们或者深入闽宁村想方设法为移民解决脱贫项目,或者进入菇棚手把手教村民种菇卖菇。即使是出场不多的福建扶贫办吴月娟主任,她的进村考察也实打实地解决了村民建菇棚的无息贷款问题,为村民解了经费短缺的燃眉之急。 真实的力量还来自于剧中人物朴素的情感传达和感人的初心。不管是闽宁村的基层干部马得福还是福建援宁干部陈金山以及专家凌一农,他们的初心只有一个,让西海固的贫困民众早日脱贫。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甚至不怕受委屈、被责怪,坚持奔波在扶贫第一线。凌一农带领大家种菇,明明蘑菇取得了大丰收,却因为滞销伤了村民的心,各种责怪谩骂劈头盖脸而来,那该有多委屈啊!作为观众,我们都会为这样一个付出无数心血的老教授担忧和发愁。但凌教授没有抱怨,反而带着团队下江南寻找销路,甚至倒贴工资为村民垫付菇款。当凌教授完成任务要转移去新疆时,感恩的村民扶老携幼捧着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来送别,那情景真的是感人至深!该剧就这样以一个个感人的细节表现了援宁福建干部专家、本地基层干部与民众之间朴素而感人的情感关系,也生动地诠释了闽宁协作扶贫脱困的初心所在。 总之,《山海情》剧中所传达出来的这种实干精神和感人初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现实主义剧作充满真实感的艺术力量,也让我们把握到了在国家扶贫政策感召下的无数扶贫干部感天动地的生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种温暖的生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中国消除贫困的构想落到了实处,也让这一电视剧成为一部有温度有质感的时代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