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第十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 > 要闻 > 正文

全球嘉宾在榕分享“双循环”下会展业发展机遇

2022-01-14 15:55:56 作者: 欧阳进权 严鑫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我来说两句

上海绿地汉诺威会展有限公司总裁奥格·汉森在福州分享“双循环”下的会展业。 记者 欧阳进权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严鑫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的配套活动,第二场全体会议13日在福州举行。与会嘉宾探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会展业如何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复苏。

新动力 挖掘“双循环”商机有成效

疫情反复,人员聚集的会展业一度“停摆”。会展业只有困境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两年,中国成为全球会展业中令人瞩目的引领者。其中,2021年既有国家级别的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大型展会实现线下举办,也有各类云上展会。

“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大的内生动力支撑中国会展业过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舜杰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双碳”目标下场馆建设两个方面,畅谈会展业的新趋势。他说,过去两年是困境中求生的两年,未来一年是变化中寻找机会的一年,必须打出创新发展的组合拳,牢牢把握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助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会展界将2021年称为会展业元宇宙元年,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下,深度数字化升级与竞争愈加激烈。林舜杰说,长期来看,有必要加快对元宇宙等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合。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推出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和培育线上展会的相关政策,加速会展业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展集团投资建设了贸促云展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举办40多个会展项目,展出10多万件展品,累计促进交易近3亿美元。

林舜杰认为,对于会展业,现在谈后疫情时代为时尚早,未来3年至5年全球会展业仍将过冬。中国企业尝试让海外代理商代为参加国外展会,但效果不佳,建议尝试自己走出去。

新期待 高质量展馆越来越多

“高质量发展应该成为‘双循环’下会展经济的重要特征。”高美艾博展览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谢抒嬑以2021年国际食品展在上海展会设置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展示专区为例,向大家讲述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借助这个平台,越来越多欧洲高质量产品引入中国,同时助力中国高质量产品走向世界。”

对于整合国际资源,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实现中国会展业持续发展,上海绿地汉诺威会展有限公司总裁奥格·汉森胸有成竹,“以我们正在筹备的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为例,根据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的需要,我们与政府合作,促进内部流通,同时帮助各需求方引入国际资源,带动内外消费”。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我们信心满满,淮海国际博览中心2021年11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7.41万平方米,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专业会展综合体。”绿地国际会展淮海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徐州市会议展览协会会长曹卉说。

厦门国贸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国跃表示,厦门新会展中心将在2023年投入使用,打造高效的地面展厅及独一无二的空中海景会议中心。

新举措 以链长制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成都正以链长制方式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具体做法有‘七个一’,即有一个专司其职的政府机构、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有一众专业的场馆载体、有一批活跃的市场主体、颁布一部刚性的法律条例、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成都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成都市博览局局长李长文说。

成都会展业由成都市博览局和成都市贸促会两个机构一班人推进,建立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会展产业要素集聚,不断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企业的融通合作,持续推动会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比如,以名馆建设为抓手,建设中国西部国际展览城、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场馆体系,打造全国春季糖酒会、美博展等知名展会。

成都还致力于会展业法治建设,通过一部刚性的法律条例引导产业规范发展。去年8月1日《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对展会备案、政务服务、展会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发布、安全责任、应急处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成功做法进行固化,对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增长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志着成都会展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该事件上周被列为2021年中国会展业十大新闻之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