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学·咨政——第14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十二期正式播出
2023-08-03 11:23: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行云 我来说两句 |
101ffe8075b5e1b0c0fc945f89f50de0 “述学·咨政——第14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十二期邀请了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杨莉莎介绍第14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作品《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的贡献。 2015年6月30日,中国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INDC),重申了中国在 2030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以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的自主目标。这表明中国将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低碳转型的任务,对于世界而言这是绿色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国区别发达国家实现低碳转型的突出特征。寻找一条兼顾不断扩张的能源需求的低碳转型之路,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成为了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现实的情况表明中国的整体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在此背景下,《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一文将基于指数的分解框架与基于生产理论的分解框架相结合,首次引入用于解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考虑能源结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将变化的分解进一步扩展到能源结构效应、要素替代效应、效率变动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及经济结构效应五个维度。从更细致的维度考察不同驱动因素引致的二氧化碳强度的变化,并据此计算出不同驱动因素带来的理论减排效果。 更进一步的,为了讨论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效果,本文还从反弹效应的视角出发,构建宏观层面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反弹效应的研究框架。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此框架提高了技术进步的测算精度,解决了技术进步内涵的不一致等问题,可以准确的计算中国宏观层面二氧化碳排放的反弹效应值。通过具体测算中国宏观层面 30 个省市,三大产业中技术进步引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反弹效应值,分区域、分产业探讨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真实效果。研究方法的改进和研究框架的扩展使本文的结论更具一般性。 主要结论显示,2005-2015年期间,二氧化碳减排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带来的理论减排率为5.66%。样本期内,中国宏观层面二氧化碳减排的反弹效应平均为62%,实际减排率约为2.1%。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反弹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差异有逐渐收敛的趋势,碳排放和技术呈现从东向西的转移趋势。技术进步带来的碳减排的效果受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及政策引导影响较大。 《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一文建议利用碳交易市场等低碳政策提升能源市场整体效率,同时利用政策所得收入补贴新能源的发展,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同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分别支持东部地区低碳基础技术研发和中西部地区的低碳应用技术研发,提高低碳技术的溢出效应。 在文章发表后的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碳中和”的提出意味着新一轮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浪潮的来临。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减排约束。在“双碳”政策的窗口期,本文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其结论对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