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2023年集美区两岸特色庙会暨“城隍在集美”文化节开幕

2023-11-11 10:10:00 作者:李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思捷   我来说两句


来自金门的13位表演者带来“公背婆”演出,现场气氛热烈。(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东南网11月10日讯(记者 李霖)11月10日,2023年集美区两岸特色庙会暨“城隍在集美”文化节开幕仪式在厦门集美后溪城内举行。本次庙会将持续至12日,通过两大板块四大特色主题活动,推广闽南文化,打造“集美城隍IP”。

围绕两大板块 打造四大特色主题活动

本次庙会以“城隍在集美 青年逗阵行”为主题,围绕“城隍文化复兴”“婚恋文化Young起来”两大板块在后溪城内打造四大特色主题活动,聚焦传统文化和青年群体的融合与创新,邀请两岸嘉宾及青年朋友共同体验城隍文化主题体验馆,打卡婚恋文化主题“囍市集”,参与闽台民俗晚会等形式推广闽南文化,打造两岸民间交流融合盛事,让“集美城隍IP”成为“咱厝的贴心大哥(阿隍乔代志)”,深化“城隍在集美”印象。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城内特别亲”。其中,城隍文化主题体验馆以“城隍在集美”为主题,从历史到今朝,用文创装置的方式表达出“厦门霞城与台北霞海”城隍庙之间的历史链接和同根同源的文脉情缘。此次庙会还邀请台湾嘉宾在后溪霞城城隍庙共同体验城隍民俗文化活动“祈福上香”,邀请两岸青年追古忆今共打卡,用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和内容,加深两岸民众对城隍文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心灵归属感。

从小在台北长大的Amber在金门经营一家民宿,“我现在蛮激动的,我从小就常去霞海城隍庙。”Amber说,得知霞城城隍庙是霞海城隍庙的祖庙,“看到现场特别热闹,就觉得蛮感动的”。与小时候逛庙会的感受不同的是,在这里,不单是打卡拍照,她还通过研学等收获了不同的体验。

活动吸引了众多两岸青年的积极参与。开幕式上,两岸青年用歌唱表达对于闽南乡村的乡愁和热爱;用主题漫画短剧创新性地呈现同根同源的历史故事,表达两岸青年对城隍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金门的民俗代表团带来了“公背婆”“招财进宝”等特色演出。金门公背婆民俗协会执行长许永顺告诉记者,在协会的努力下,十多年来,在金门失传已久的“公背婆”民俗重新活跃在各大节庆活动现场。通过服装、音乐、舞步的改良,这一民俗活动也绽放了新的活力。许永顺说,上次来到霞城城隍庙已经是多年前,印象最深刻的是集美的变化,“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城市发展真的进步太快了。”


集美区两岸特色庙会市集(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用好两岸民间交流平台 探索经贸合作新途径

一直以来,集美区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着力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篇文章,积极打造两岸融合“集美样本”。今年,集美区两岸特色庙会迎来第八年,本届活动持续发挥好两岸特色庙会作为两岸民间交流重要平台作用,延续“深化融合发展、扩大民间交流”理念,在“两岸一家亲 闽台亲上亲”的情感基础上,打开两岸经贸合作的更多可能。

据悉,在11月9日-12日庙会期间,来自台湾地区的嘉宾们也将围绕集美营商环境、惠台政策、闽台文化渊源等内容开展4天3夜深度融合之旅,共同见证集美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和两岸融合发展试点区发展成果,同时助推两岸经济合作纵深发展,以期促进更多厦金同胞、两岸青年在金融、文旅、乡建乡创等产业上的深度合作,实现厦金同城到集美,共建生活事业圈。

此外,借助“美食”及“婚恋”文化力量,本次庙会活动通过交友、市集等经济交流活动,推动台湾青年来集美生活、就业、创业,融入集美生活圈、事业圈。庙会首创两岸青年主题市集“囍市集”,提供从恋爱表白到婚恋嫁娶的一站式合作服务,汇聚两岸30个品牌摊主,两岸青年将在烟火市集中开拓新的商机,创业在集美,扎根在集美。

贡糖、手工蛋卷、面线、牛肉干……金门观光特产协会执行长辛文盛表示,这次来参加庙会活动特别带来了五六样金门特产“试试水温”,未来这些产品如果接受度都很高的话,他们会计划与在集台胞合作成立展销点。相较于台湾的一些民俗活动,集美区两岸特色庙会更有趣味性,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很值得学习。


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来自金门的民俗代表团带来“招财进宝”表演(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舞狮表演(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开幕式现场的军鼓表演(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