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来福州出行游玩,消费舒心与否直接关系人们对福州的印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份舒心的背后有“雷达哨兵”在默默守护。近日,记者走进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首个专职风险预警职能机构——福州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看一个个矛盾纠纷如何在萌芽状态被预警、被处置。 一个平台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 从“3·15”,到清明节假期,再到“五一”假期,福州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二部部长孟丽霞忙个不停,“每一个市场消费的高峰期,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市市场监管预警平台已归集整合110多万户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3000多万条监测数据,打开平台,数以百计的信息瞬间跳出来。 平台不仅“肚量大”,还有“硬核”分析能力,能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苗头性的智能分析预警及处置管理。“‘五一’假期,群众线上反映福州酒店价格出现波动,平台能第一时间监测到,经过综合研判,我们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提前协同处置,让监管跑在风险前。”孟丽霞说。 食药安全、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物资供应、散布谣言、野生动物交易、虚假广告等,都是平台重点监测的对象。平台启用以来,累计产生证照到期预警、检验检测合格率异常、频繁被投诉举报主体、热点投诉问题等7000多条风险预警信息。 不久前,平台监测到网络上出现“外卖被检出尿液粪水事件,系某一辖区长安路段附近商家纠集外卖骑手所为”,经AI智能分析和监测人员研判,最终被判定为谣言。部门迅速处置,谣言第一时间得到澄清。 “如果说接听12315投诉是被动等待消费者求助,那么预警平台就像是‘雷达哨兵’,能及时从海量监测数据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将问题移交相应部门。”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平台二期项目正在加速研发,拟在一期基础上新增建设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食品安全、虚假注册等9个风险预警专题,进一步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一支队伍 摸索出经验被复制推广 “硬核”的预警平台背后,还有一支身经百战的强悍队伍,集结了食品、药品、计算机、法律、新闻、计量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面对屏幕前成百上千的滚动数据,也能驾轻就熟地分析应对。 然而,每当想起从食品检验师转变为数据分析师的时光,孟丽霞还能感受到那份不易。 7年前,孟丽霞和其他15人被调入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他们全部来自药品和食品一线检验岗位,大多来自分子生物学、中药学等专业,与网络数据分析相距甚远。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在当时全国监管系统都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正是这样一群人摸着石头过河,筹备搭建起预警平台。 “当时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参观学习,只能自己边琢磨边做。”孟丽霞说,她和同事走出实验室,轮番走进市场监管的各个部门跟班学习,一个部门一个月,一边熟悉各领域的监管业务,一边研究预警平台应用于各项监管业务的构想。 从实验室里的“宅男宅女”到深入监管一线,许多人的笔记本都换了好几本。抱着“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就做第一”的决心,从平台试运行,到9大类风险预警模型完善构建,全国各地的监管部门来榕观摩学习,将福州“智慧监管”的经验带走,继而在当地生根发芽,孟丽霞感到欣慰,更感到激励。“现在其他城市也有了自己的智慧监管预警平台,但我们不会故步自封,二期将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满足多元化的市场监管需求。”孟丽霞说。 一张“画像” 让更多信任累积 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组建之初,面对这个全新组织,绝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能做什么”“能坚持多久”……7年来,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用实力赢得信任,大家的态度从“我为什么相信你”变成“我想听你的意见”。 面对超百万的市场主体,覆盖行政审批、药品、食品、质量、计量、知识产权等繁杂的监管类别,有限的市场监管人力下,先监管哪方面、先抽检谁?“雷达哨兵”为110多万家企业“画像”,进行风险等级评定,找出风险点,作为监管决策参考,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根据九大数据模型,平台会给企业打分,分数越高,风险等级越高,进而指导项目抽检方案和制订监督计划。”孟丽霞说,这样制定出的抽检方案,问题命中率很高。比如,“双减”政策发布之际,筛选出高风险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时大多“一击即中”;筛选出多年未实施抽检的食品生产企业,让食品安全抽检没有“漏网之鱼”……数据说话,让靶向监管更有力度。 精准预警也让福州的水表计量、校园周边危险玩具检查等一项项监管行动走在全国前列。去年12月,生鲜灯禁令在全国实施,各地监管部门纷纷开展行动,杜绝商家用“美颜”误导消费。“事实上,2021年和2022年,根据监测到的数据信息,我们先后两次推送了生鲜灯误导消费者的专题分析报告。”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立足预警平台的分析研判,不久前,中心又完成有关知识付费消费欺诈行为的专题报告,为知识付费敲响警钟。(记者 沐方婷 通讯员 游振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