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郑窈]: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郑窈,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厅的两位嘉宾呢,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老师,我们赶紧来认识一下他们。首先在我身边的这位呢,是中国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祖籍龙岩永定,郑教授是厦门爱乐乐团和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郑教授您好!
[郑小瑛]:您好,大家好!
[主持人郑窈]:另外一位呢,是高级钢琴技师黄三元老师,黄老师非常擅长钢琴、提琴等多种民族乐器的制作和维修,他在1996年创办了厦门三乐钢琴有限公司和鼓浪屿钢琴艺术馆,他让厦门这个城市的钢琴变得更加的美好,也是更多的音乐变得更加的悦耳动听,欢迎您黄老师。
[黄三元]:大家好!
[主持人郑窈]:今天我们两位老师互相也都是朋友,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两位是怎么认识的呢?
[黄三元]: 最早的是在北京认识郑老师,后来郑老师在全国各地演出,广州星海艺术节,还有各个地方有时候演出,所以经常都有碰面。
[郑小瑛 ]: 我到厦门来,厦门爱乐乐团建团的初期,得到了黄三元老师很多的帮助,他来帮我们调钢琴,他来为我们介绍厦门的环境,所以大概是1998年。
[黄三元]:1998年。
[主持人郑窈]:
黄老师那您觉得我们郑教授这些年来有变化吗?
[黄三元]:为什么厦门人对他那么尊重啊,应该给厦门做了很大的贡献,我这次建立的鼓浪屿钢琴艺术馆也是学郑老师这种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让所有人要懂音乐的话,她先从科普性的做一个教育,有很多人都说我不懂音乐,一句话概括了,不是这样的,她完全可以用一种办法来让他潜移默化的来进行,那么郑老师是在每一场音乐会,在各个中学、小学让他普及,让他去了解这个。那么现在就是对厦门有很多很多交响乐曲,那么这个是什么,这个从每一个细节开始,你自己听唱片听CD的话,还不如郑老师在每一场音乐会上面,把每一个乐器吹完以后呢,她做一个很详细的介绍,然后再把音乐的一个说明,他们听完以后就是说这个好像反过头来再听一盘录音带的话,就好像他们变得有立体感了,什么意思啊?就好像把这个整个乐队演奏的形象啊,显示在他自己的面前,这个郑老师还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她做了很多。
[郑窈]: 郑教授那我们刚才黄老师说了,这十几年来您所做的这方面的贡献,能您不能和我们说一说您认识到的黄老师在这十几年当中他的一个变化?
[郑小瑛]:我来到厦门的时候,我觉得厦门在音乐方面相当落后的,但是我从黄三元老师身上呢,我看到他很执着地在追求乐器音色的改善和它的制作,他推动它的企业,这件事情在厦门是比较新鲜的一件事情。我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提琴开胶了要找个工人找个地方修,我们都非常困难。
[郑窈]:很难找吗那个时候?
[郑小瑛]:没有,我们都要打包寄到广州去,这么样简单的事情厦门都没办法来做的,就是在乐器维修方面。后来我知道黄三元老师他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他带我去参观他的工厂,除了钢琴,还有乐器,各方面。现在厦门这十几年有很大变化了,这方面。
[黄三元]:培养很多人。
[主持人郑窈]:郑教授,您当时来厦门是在1998年的时候,因为厦门的爱乐乐团您来到了厦门,那这是您第一次来厦门吗?
[郑小瑛]:是。
[主持人郑窈]:那您当时来到厦门的时候,厦门给您的第一印象和您当时想象的这种感觉像吗?
[郑小瑛]:厦门离我很遥远的一个城市,我从来没想到过我会到厦门来,这是完全很偶然的。就是1997年的春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我是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他说我们得到市委的支持,所以我们要想在厦门建设一个交响乐团,但是是用民办的方式,就是不占国家编制,我们希望能够请您来做这个乐团的这个指挥,一个组织者。我当时很纳闷,因为国营的乐团在北京都面临着经济的困难而搞得不好,厦门在这个时候要建立一个民办的乐团,首先是经费问题从哪里来?他告诉我说,经费你不用操心,我们来解决。我觉得那如果是这样,从专业上头我来做一个乐团的建设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来厦门看一看,因为交响乐是不可能在一块文化贫瘠的土地上发展的,我完全不了解厦门。
[主持人郑窈]:那您当时来厦门看了看之后,觉得厦门的文化氛围怎么样?
[郑小瑛]: 厦门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美丽的一个岛,一个大岛,鼓浪屿是它美丽的一个小岛,而且在这里有我们中国近代的文明史的开端发源,我觉得它是最早的影响在这里,所以给我印象很深。当我晚上走在鼓浪屿的那小巷子里的时候,那影影绰绰的树影、那路灯和传来的一声两声的钢琴的声音,那真的是非常优美的、适合音乐发展的一个地方。特别是我去参观了陈嘉庚先生的鳌园,给我很深的印象,陈嘉庚先生他并不是以教育出生的,他是一个以学徒出生的企业家,但是他那样的把自己毕生的财富经历都投入了家乡的教育建设上,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北京可以说是在音乐方面有点人浮于事了,交响乐团七八个,但是开工很少,因为旧的体制不合理,很多的音乐人才在那里漂着没有事情做。那么厦门没有一个职业交响乐团,既然需要请我来,我觉得厦门也是一块有很浓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地方,所以我就来了。
[主持人郑窈]:那刚才您说到这个鼓浪屿,我就想问黄老师一个问题,黄老师您为什么会将您制作钢琴的名字叫鼓浪屿呢?是不是跟您的家乡也有特别的关系?
[黄三元]:对,首先呢,是热爱家乡;还有我觉得学音乐呢,鼓浪屿应该比厦门更出名,因为它是音乐范畴里面的。当年在厦门举办了世界合唱节,那么在这个音乐会上面我们副省长张昌平他就给我建议说,钢琴你怎么做仙诺克牌、三乐牌啦,你应该做鼓浪屿牌,你做我给你奖励。那么当年呢,是这样的,因为我原来已经有申请了,那么鼓浪屿牌呢,因为它是地名它不好做,那么后来呢,是政府已经把鼓浪屿改成了管委会了,这个已经有变动了,它是名胜古迹。政府就替我把这个事情找工商局就给落实了,有一年工商局在北京协调我这个事情,就说那个黄三元这个产品又获得了二十几项专利,又获了国际金奖,他说这个就是政府要求把这个鼓浪屿牌尽快地给它落实下来,那么国家工商总局当时也很重视,他们请了十三个评委召开(评审会)审批下来以后就发给我们,那我们现在生产了鼓浪屿钢琴以后,我们就建立鼓浪屿钢琴艺术馆,尽可能把我们家乡的品牌能将来打造世界(的品牌)。
[主持人郑窈]:您能够一直这样做您自己家乡的一个品牌,对您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黄三元]:本身你想想,首先你看小时候我们就从鼓浪屿来回厦门这样游泳,五六岁就开始这样游泳了,就已经就很喜欢,长大以后鼓浪屿整个海边我们就很有感情。你看有多少个音乐家从鼓浪屿也出去了,我们在各方面都有这样一个音乐活动等等,那么如果把这个项目就是我们这个产品也再建立起来的话,那对厦门今后的文化产业就更有利。
[主持人郑窈]: 郑教授当时您来厦门的时候,您有没有闻到这个空气当中有音乐的味道?
[黄三元]: 是海鲜,进来就有海鲜的味道。
[郑小瑛]:我一来厦门我是住在鼓浪屿的,所以我对鼓浪屿的历史文化也很感兴趣,我了解到十九世纪后期是帝国主义的枪炮首先打开的中国的一个港口,也就是有厦门鼓浪屿。但是帝国主义来呢,也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文明,在鼓浪屿有宗教、有音乐,钢琴恐怕是在大陆登陆的最早的一片地方,可能也应该包含鼓浪屿,所以鼓浪屿就出现了很多孩子要学音乐,学歌唱,他就有这样的一个历史给它创造了这么一个条件。但是后来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个厦门的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得很慢,所以很少有很好的老师到厦门来,厦门的音乐信息也不畅通,就是比较闭塞,所以厦门人有一点固步自封了,就觉得我们这音乐走的很好了,我们已经是音乐之岛了。所以我来了以后我就告诉他们,我说你们品种是很多,但是水平很差,所以一开始大家不能接受的,但是后来到了2002年的一次比赛,我们厦门的很多琴童连复赛的资格都没有拿到,那个还是我们鼓浪屿之子做评委主席的这么样一个国际青少年比赛中,我们厦门人没有什么表现,大家才认识到(问题)。
[主持人郑窈]:应该说在那个时候厦门整个发展音乐的氛围,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合适?
[郑小瑛]:大家没有认识到落后,可以准确地这么说,但是那件事情我想对大家有刺激,所以这些年发展得就比较快,这些年我觉得大家意识到落后了就凭奋起直追,也请老师来,学童也知道有个方向了。本来大家觉得弹点就觉得我们很满意了,我们很棒了,结果到外面一看人家是这样的水平。所以,孩子们这几年也开始有人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了,还有很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厦门音乐学校,就是在鼓浪屿的那厦门音乐学校培养出的一些人才,这些年在国外有一定的进步,然后他们也纷纷回来,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为新二代的鼓浪屿之子来合作开音乐会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主持人郑窈]:那两位看到今天这样一个成果,会不会非常得欣慰?
[郑小瑛]:是的,很欣慰。
[主持人郑窈]:很有成就感。刚才郑教授您也说到,可能十年前的时候厦门的音乐氛围还不是特别好,那两位是因为怎样的一种动力让你们决定要扎根在我们的厦门?
[黄三元]: 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呢,当时有卡拉OK,我认为也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也有很多人如果没有正式的那个练习方式的话,要在上台或者在一个机会里面去锻炼自己唱,很多人都不敢,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经过训练,没有音乐的带动估计很困难,那么刚开始他们去卡拉OK。后来发展到就是有很多都是有音乐的教育,比如说艺校师范这些人再进入的话,带动了一波人会这样唱的。现在的这种做法呢,现在作为一种教育工作,平时有很多企业工作之余,晚上都是卡拉OK来唱的,那么这个时代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为什么?现在欧美他们已经从文化这方面开始,从文化产业,你看欧美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较大的比重。它是一个大神经,能带动文化产业。我们现在是这样子,我现在在五缘湾的实体公园旁边那个博物馆的底下也建立了一个小型厅,也就是可以给大家提供(场所),就是说你可以自己到那儿去演唱自己弹。我们前面大概有半场的音乐会,然后下半场让大家自己去互动,你如果喜欢音乐,你也可以去锻炼。你听到他们也会听到很多郑老师刚才说的,带动了很多这方面的人学完以后呢,他们如果能亲身在体验一下更好。有很多人是可以有节奏,但是一上台的话他就紧张就没有了这种效果,刚开始他可以跟自己的朋友什么这样去,还有包括很多乐器也是这样。刚才也说过了有很多乐器修完以后呢,就是保养不好,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坏了就没地方去维修。我们现在那边建立完以后呢,可以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方便,这个就是完全为音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你没有一个良好的乐器呢,做一个良好的这个开端,他根本不可能演奏得更好,所以我们就做了这些基础的工作,包括我们钢琴的从一个零件,就是从历史的演变到最后的整个钢琴的总体的情况,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科普性地让所有人来学习来观看,提高他们自己对音乐的一种热爱是这样子。
[主持人郑窈]:郑教授呢?你刚才说十年前环境不好,那是什么让您看到了希望,说厦门可以发展得好,让你有这个信心?
[郑小瑛]: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厦门市的领导让我来做一个民办性质的乐团,体制的改变是这个乐团能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
[主持人郑窈]:为什么呢?可能公办的不太好生存,反而民办的可以?
[郑小瑛]: 至少我的经费来源很困难,因为当社会还不太了解我的时候,但是有一点我能够按艺术规律来建设一个团了,我不受行政的干扰,厦门市的领导给了我一个很宽松的条件,包括我用人的制度我都可以自己来安排。学历只作为参考,你来应聘我主要看你的能力,你到底有多少能力,我需要的是演奏员我不需要你那个文凭,我也不需要你的职称。所以我的乐队里面才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一个中专生PK了双硕士海归这样的现象,所以年轻人就觉得有奔头。只要我努力,我不会受那些东西的影响,那么我们在分配上头也尽量做到按劳分配,演奏员或者是演员他今年状态非常好,他能够承担很重要的工作你就给他高的工资,明年他懒惰了或者他因什么不能演奏了,他就不应该有这份报酬,我们在报酬上、待遇上头我们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参考了国际又参考了我们中国的特点,所以这样就调动了这些演奏员的积极性。所以在两方面,我们在艺术安排上可以按照艺术规律,从古到今慢慢来提升训练这个乐队,同时也慢慢提升厦门市民的欣赏水平另外就是说,我们很看重、推动中国交响乐作品的一个演奏,我们不是一个创作团体,但是我们如果有好作品我们一定努力地推动演奏,那么这里头也是很偶然,我有机会来策划和推动了一部跟我们福建题材有关的,就是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这个事情也是我到老家去访问呢,他们告诉我说旁边有土楼,我们老家在永定的城外,那么到土楼,还有一个多钟头呢。我就一定要去看一看,因为他们说那个地方被美国的卫星拍下来,认为是中共针对台湾的导弹发射,我这个人很好奇我就去看一看,结果土楼里面保存文化的那种氛围让我很吃惊。因为我们在北方到农村去,贫困的地方是没有文化的,但是在闽西山区山里头那么贫困的地方,人们修建了那么宏伟的土楼作为民居,里面保存了那么多中原文化的一些石刻、木雕了,有很多的什么竹镌啊,这些东西在北方的农村是看不见的,所以我非常地震撼。他们告诉我说,那一年在龙岩要举行一个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那么我就脱口而出,我说在恳亲大会上要有一个交响乐来表现客家人也就是我中华民族的一个族群他的团结奋斗、爱祖国、爱自己民族文化的这样一种精神的作品多好。我的这个愿望后来在朋友的帮忙下实现了,那么这部作品后来我们拿到全国去评奖,他们给了那一届——中国首届金钟奖,大型作品的唯一的金奖,那么我就有了信心,我们就把这个作品带到全国和世界的50多个城市去演出。
现在这部大型的中国交响乐长达差不多40分钟,已经是创了中国大型交响乐演出纪录了,我们演出了56场到现在,而且在台湾、香港、澳门,另外还到了七个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这样一些地方我们都去演出,得到了非常大的成功。因为我们这个交响乐它是个西方的品种,你洋为中用,我拿它的方法来表现我中国人的精神和感情再反馈到西方主流社会里面去,他们能够懂得,他们能够评价我们厦门的中国的一个城市它现在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品位发展到什么水平,所以这一点呢,就是为厦门通向国际做了一点很好的文化交流工作,所以这些事情我从中也受到启发、教育,就是说你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要评价你的还是文化。
[主持人郑窈]:对。
[郑小瑛]:现在我们认识的也不晚,我们就是应该把这个文化音乐做上去,人们通过音乐文化来了解你的城市的发展水平,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吧。
[主持人郑窈]:我觉得两位,我们郑教授是从事这个音乐表演方面的,黄老师呢,从事的是乐器的制造还有一些乐器的维护和维修,虽然我们这两个行业是相关的,但是不是同一个行业,但是两位一直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能把这种高雅的音乐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让更多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喜欢上这些高雅的音乐。那么两位当时怎么会想到说,用自己的一些方法去做这方面的一些推广呢?
[郑小瑛]:从我来讲,学音乐从事音乐并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或者过瘾,或者是成名成家的一个手段,我是希望能够把我学的音乐让更多的人来共同享受,这种愿望是一直很迫切。所以我在文化革命以后,那时我在中央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我在演出歌剧之前我会在那个休息厅为观众讲这个歌剧音乐欣赏的要点,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光看那戏热闹就过去了,你从中还获得一些知识,欣赏音乐、欣赏歌剧的知识,所以到厦门来我知道这块土地上有很厚实的、很肥沃的可以配制音乐的土壤,但是还缺乏开发,所以你去播种,你去勤浇水他就可以成长起来。怎么播种?我们一边演奏一边给大家用一点语言,不是用语言来解释音乐,而是帮大家打消一些顾虑,你不要以为音乐一定要会讲故事,音乐不是这个品种,但是你从中可以获得一种很美好的享受。音乐好听,音乐的激动会使我的某种心里头也会跟着他一起激动,他讲的某个历史事件当时人们的反应可以帮我了解知识了解历史,可以这个全方位的提升人的修养,所以我想通过音乐做一点文化教育工作,所以在我的心里我们从事的音乐文化和娱乐是两件事情。
夜总会是娱乐他是赚钱的,他不用很高的成本,但是人们到那里去消费,人们去高消费,但是我们从事的音乐我为什么叫阳春白雪?和者日众是我的希望,我明知道阳春白雪,是和者甚寡的,但是我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者日众,一天比一天多,哪怕一天多一个人那我也是高兴的。因为我们传承的是人类的先进的文化,我们希望把最美好的东西能够传到社会上,而这个过程是个教育过程,是个很艰苦的过程,不是赚钱的娱乐的过程,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心愿和一种很自然的作为一个音乐家的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心,所以我们才能够带领这一帮年轻人天天的在这里排练、演出,为了这个社会能够更加的文化能够更加的提升,更加的繁荣。像我们做那个《土楼回响》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也没有,最近在福州举行的中国首届中国歌剧节上,福建省歌舞剧院推出了歌剧土楼我也很高兴,也是我去执棒的,我也很高兴,就是说这个文化宣传意识已经慢慢地深入人心了。
但是从我们的角度上来讲,福建人现在认识到怎么样通过文化的手段来宣扬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来教育我们的后代怎么样通过这样一些音乐、文化,能够使我们未来的文明建设更加地有高度,更加地深刻,更加地繁荣。
[主持人郑窈]:这个成果您功不可没。
[郑小瑛]:很高兴吧。
[主持人郑窈]: 黄老师呢?
[黄三元]:音乐使人提高智商。富翁成不了音乐家,音乐家可以成为富翁,那么现在中国对文化产业非常重视的话,我们要从小就给他们提供音乐的氛围,你比如说古典音乐他每一个节拍带有7.5拍的磁共振,这个完全可以刺激大脑的,可以提高小孩对学习,将来对于一个社会智商的提高,这个完全对他们身体状况有好处的,你看这个郑老师你看她对音乐那么执着,你看她那么年轻。
[主持人郑窈]:是。
[ 黄三元]:应该是说这么大年纪的在舞台上还是(有活力),我前三天我在听她指挥的两场音乐会都是非常大的作品,我看她轻松的把这个乐器指挥下来,那么一般有的人上半场或者下半场他就换人了,证明说音乐可以使身体可以激动,可以让你兴奋,可以让你所有的细胞、血液循环好,可能从他的血管跟别人比的话,可能就不一样。就像一个城市,如果是交通非常便利的话,这个城市就比较发达是吧,人的身体状况跟这个就有关。那么音乐呢,完全可以是这样的,你看那个胎教也是这样的,古典音乐的话对胎教的刺激,像英国已经研究出来了,在胎教里面母亲听音乐的10个月,比出来的话再听三年的效果要好,就是说小孩如果能听音乐,整个城市热爱音乐的话,城市的氛围,城市的发达就包括将来对整个城市的建设他肯定会起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想说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郑窈]:两位对厦门在音乐人才方面的培养上面怎么看?
[郑小瑛]:我觉得厦门这些年来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就是海纳百川,就是能够吸引一些人才过来,有这样一个宽阔的空间我觉得非常好,尽管还有这个发展余地,还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觉得已经开始在重视。这个人才的引进,其实西方的先进的国家一直在这么做,他们很聪明把别人培养好的人才挖过来现成就可以用。我们为什么不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厦门这些年像我们前天刚刚举行的音乐会,集美大学引进了一个钢琴家周宇博,我觉得就很好,那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年轻的钢琴家,像这样一颗种子来了以后,一个是她个人的演奏,还有就是她的教学,她就可以在这个地方起到很好的作用。
[ 黄三元]:带动作用。
[郑小瑛]:都会有所带动,这个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来做,我现在已经开始感觉到,因为我来厦门已经十多年了,当时还懵懵懂懂的厦门音乐学校的孩子们,他们现在一个个出来。
[主持人郑窈]:已经成才了。
[郑小瑛]:已经开始成才,出国也有很好的表现,又回来可以跟厦门,当时他们还是懵懂的看着厦门爱乐乐团演奏,他们小屁孩一样在底下跑来跑去,现在他们也能站在这里跟乐团一起合作了,有的人参加乐团做演奏员了,这就是很健康的一条路,我觉得是人才培养很正常的。像有的孩子就是普通中学的,他们听到乐团的一些音乐使他更加看重音乐,后来他到北京去比如传媒大学去学录音什么东西,他的那些音乐修养就帮助他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将来在他的岗位上就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知道的,但是我知道他在潜移默化在影响厦门的后代,我相信厦门以后的那个孩子们,一定会更加的文明,音乐细胞更加的多一点。像我昨天跟的一场专场音乐会,过去我们乐团要去请企业来给我们包场举行音乐会很困难,你要去说服他,他愿意拿钱去卡拉OK,他觉得坐在你这里很累我要睡觉,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点应接不暇了。
[主持人郑窈]:这就是变化。
[郑小瑛]:这是很大的变化,企业家认为组织他的员工来欣赏一场音乐会对于提高他的企业文化的形象,对于培养员工的修养都有好处。昨天那场音乐会组织者还告诉我,这个我们不是发票的,我们希望音乐爱好者自己来,结果满满的,而且没有一个人退场,大家在这里除了欣赏音乐也听我讲解这个音乐,就开阔了你的视野增加了你的知识。你现在每一个行业都有跟国际交流的机会,也增加你自己的视野,开阔你的视野,这个为什么不好啊?所以现在我觉得朋友越来越多,再通过音乐的朋友越来越多,我自己也很愉快,有的时候走到马路上,不用说出租车司机,他们说我今天能拉着你很高兴,不要收你的钱,我说不行不行,这是你谋生的手段。现在走在马路上经常也是能够看到你,我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他觉得像见着亲人一样,很高兴,见到你非常高兴。
甚至在福州,有的时候电视什么会播出去。所以感觉到就不是对我个人了,就是这个音乐已经开始慢慢地进入大家的生活,这个我非常高兴,这样慢慢厦门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之岛。
[主持人郑窈]:应该说,可能十几年前厦门空气当中是不是一定有音乐的味道我们不知道,但最近一定是有的。
[郑小瑛]:像最近举行歌剧节,我去年年底在金帝集团的支持下,我们在厦门工学院建设了一个歌剧艺术中心,作为一个培训中心,就是帮助学过声乐的有一定声乐造诣的年轻人。在他们进入当一个歌剧演员之前进行一些训练,比如说他们应该严格的歌唱,音准节奏,他们应该懂得怎么重唱,因为在歌剧里面他有角色,你要会听别人,你要会看指挥,你要会听伴奏,这套东西他在大学里因为他的老师不是歌剧演员,所以他接受不到这方面的教育,所以他要上歌剧舞台就很困难。那么我是告诉他,我是搞一个培训中心,我们是通过一部一部戏来培训,我选择的第一个戏目是茶花女,茶花女我用中文版,为了它能更加贴近大众,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用的是原文版无可非议,他们跟国际接轨表现我中国人的实力和文化水平我觉得这可以,但是对广大听众来讲他们远离了歌剧。我现在用中文版把大家吸引到,知道西方的经典歌剧是这么好的音乐作品,我听懂了我就能欣赏,中国人最能欣赏戏剧音乐,我们福建有多少家闽戏,歌子戏了……很多的戏,喜欢看戏但是他要懂。
[主持人郑窈]:对。
[郑小瑛]:如果西方的歌剧让他懂了,他就会欣赏到音乐的妙处,所以我搞着搞着就觉得干脆让它弄成歌剧吧,弄到舞台上让厦门人也开开眼,知道西方歌剧是什么样。大家想想,我有时候这一想啊,真是很不可思议,解放六十多年了,厦门、福建没有介绍过一部西方经典歌剧。我们原创的歌剧演过,中国的歌剧演过,阿美姑娘还得过奖,但是西方经典歌剧到底什么样,厦门人没看过,所以我们就搞了一部茶花女中文版演出了,反响非常好。虽然从那以后,厦门又开始多增添了一个音乐品种,就是我们开始有歌剧了,然后接着我们又把鲁迅的原著、施光南的歌剧,把它压缩了一下,用个小编制、小成本,小的合唱队、小的乐队这样子做了一个校园版,希望他能够方便地进校园演出。因为歌剧是个太大规模的一个品种,规模很大,有乐队、有合唱队,有演员有主要演员,有舞台美术,那个一动就是一百多人,那么我搞了一个小编制的几十个人我也可以进校园,我搞了这两部戏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歌剧走进大众,为了普及。我们这次也是以这样一个名义申请了文化部去参加歌剧节,我们就成为全国十四个单位里头唯一被批准用两部戏来参赛的单位,所以我们是两部戏,一个是中文版的茶花女,一个是校园版的紫藤花,这样的话,它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歌剧走进大众。但是我看着看着呢,我还发现我还做到了一点让大众走进歌剧,因为我们不是一个职业的歌剧院,我们没有职业的舞美工作人员,合唱队也没有,只有我有一个职业的乐队,演员也都是业余的,当然他们很多是受过训练的,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在舞台上演过歌剧。
所以这样的话,我也使这样一些,合唱团更是一些白领、上班族上课族,他们用很少的业余时间来这里训练学合唱、学表演,结果在舞台上特别兴奋。因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歌剧的人,现在居然可以自己来参加表演,所以我看到这个场面我很感动,我说我们也让大众走进歌剧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音乐文化应该是属于大家的,不是说只属于少数演员的,那个不是专门为有天才者提供炫耀他们才能的舞台。他应该也为大众所享受,大众能来参与,从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所以最近我很开心。
[主持人郑窈]:我觉得厦门因为有了爱乐乐团,有了郑小瑛教授将来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好,那我们回头再说到人才培养这方面,我觉得黄老师可能和郑教授是不一样的感觉,因为您当时做这个调音师的时候,应该说在整个厦门您能够求教的老师,是不是几乎找不到?
[黄三元]:钢琴调律在中国也很欠缺的,现在中国平均钢琴的总产量是40万台,那么钢琴调律师每年应该有500个的增长,现在这一点做不到,最近我们的厦大原来常务副校长潘世墨跟我介绍了跟城市学院建立了一个钢琴制造调律专业,我们现在正好合作开始在做这个调律班。我培养在全国、全世界有1700位专职的调律师。钢调律师他现在不存在就是说他光调律就无其他东西,因为他调律就是要对音色对音质有很高的要求才行。现在基本上可以做一个这方面的工作,钢琴调律在钢琴整个制造的过程中他知道10%而已,所以需要完整了解整个钢琴的系统,他才能更好地去做好这个钢琴调律。钢琴调律除了钢琴的国际标准音,还有和声效果、音准曲线非常重要,有时候你看钢琴这个听起来单音还不错,可他一旦按和弦的时候他声音就没掉了,就被乐队给吃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钢琴的音准曲线太大了,他自己中间里面一个大三和弦里面有一个小三、大三、四度、五度、八度,他就产生自己产生的一种打架,打架完了以后这个声音就全淹了。演奏家他越猛的力量下去,他出现的声音被乐队消灭更厉害了,但是他弹单音的时候这声音还是那么好,应该说这台钢琴声音还不错,再请一个调律师做这些工作非常重要。
那么要多少人能知道呢?这个完全要非常专业的,你比如说我们把钢琴调440(每秒的震动),我现在乐队要调410、420,我用耳朵就能马上听出来,这是训练出来的。因为他一秒钟要听到440次的话,这个要常年的一种训练。那么我就觉得是说在厦门这个土壤可能比其他地方好。因为我也搞过全国性钢琴比赛,国际钢琴比赛,这几年来我们都具备了,做了这些工作,一个比赛的过程中不是一个舞台上一个调琴,有时候是一个队伍就是有好几组,好几组要有几台比赛的钢琴,要有一个练习琴,都要达到国际的标准给他们训练。所以这些工作需要这么做的话,那么好了,现在就是人才非常重要,人才重要的话,刚开始要先从培养他兴趣开始,我就发现他们自己喜欢的话,学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我记得当时在鼓浪屿就是郑老师那个时候建的厦门爱乐乐团,小孩去听这个音乐会完以后,他给我讲说,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小号什么长笛。我说现在明白吗,我考你看看,我就放音乐给他听,他就一样一样说出来。他说郑老师是一样一样说啊,那我说这样就很好你现在能知道,你在这里听出来,你能听出来效果,他说他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和爱乐交响乐合作,这个果然……其实已经好几个跟你们(爱乐乐团)合作过了,都已经在外面再回来。当然郑老师也给他们一个机会,有的人他来就是让他录音或者是来让郑老师考一下,有时候他都是跟你们乐队的作品很吻合,就这样做了。人才就是逐步逐步地上来了。刚才郑老师也说了,我们从外面引进一流的人才进来,其实这样是最快的速度了。这个如果跟国际接轨差距很大,一定要先进来以后,让他们带动自己,那么自己再根据家乡这方面来做自己音乐工作的事情。这几年厦门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有各种音乐会,你看爱乐还有鼓浪屿管委会他们每年都搞很多的这种专家音乐会。你比如说,音乐周他请的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大师,他们来都是大师班的。以前我就有感觉到这个问题,我们在北京的时候,全国各地会涌到北京去听这场音乐会,那么这场音乐会各种票都是非常紧张的,在厦门演出的话,比如说爱乐乐团鼓浪屿搞这个音乐会,(听众)都会从福州、漳州有的甚至从台湾过来,因为有的朋友找我要票我都很清楚,那么这样就尽可能把这些人才带动起来以后,我们这些人才逐步跟着上去,那么有一流的人才带动这些人,这些人也很快能赶上去。
[主持人郑窈]:所以,我总结一下两位的意思,是不是就是说不管我们要发展怎样高端的人才,我们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一定要把这个城市越来越人更爱上高雅音乐,大家都重视起来,有越来越多人感兴趣,他愿意去学,那么人才就会越来越多,他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那今天我们讲了很多很多专业上的事情,我们问最后一个跟专业有关的问题吧。想问一下两位,虽然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一开始预期的一个目标了,或者说已经超过目标,超出我们预计的期望了,但是还有一个最终的梦想,两位想希望做到的最终的这个梦想,厦门音乐岛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郑小瑛]:我们是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我觉得厦门真正要名副其实的成为音乐岛的话,我们还不够广泛、不够深入。比如,我的乐团还没有一个像样的音乐厅,我们都没有办法接待来来往往的贵宾到厦门的音乐厅里来欣赏很好的音乐。我们的音乐,应该说是我们尽力做到福建省最好的水平,但是,我们缺乏硬件,我们没有好的音乐厅,我觉得。
[主持人郑窈]:比较遗憾的地方。
[郑小瑛]:遗憾,我希望我们将来能够有一个与乐团的演奏水平相称的,那么一个能够向国内外来宾展示的音乐天堂。
[主持人郑窈]:一定会有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郑小瑛]:另外,我们这个乐团这两年得到了市政府一个很大的支持,就是给我们成立了厦门爱乐乐团的理事会,而且请潘世建副市长来任我们的理事长,所以这是乐团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一个事件,因为它使这个乐团的生存与发展,在政府保障的一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所以呢,我相信我们乐团和歌剧中心将来一定能够为厦门、能够为福建提供更多的、更美好的音乐作品、音乐表演,我也更希望厦门人和福建人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所提倡的这个音乐生活里面来,使我们城市的文化水平、文化形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扬。
[主持人郑窈]:黄老师,您的梦想是怎样的?
[黄三元]:应该这十年来进步更大了,刚才郑老师也说过,这十年来大家都体会到这个问题了,都在重视。也都积极地就是自己找或者是政府也办了这些多高雅音乐会。分管的这些领导,像刚才说潘副市长都是非常重视的,那么这里面当然还是希望更多的领导来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有的时候他需要的不光一个部门,是一个整体的,因为文化艺术这个下来就是文化产业了,现在政府都非常重视,重视可能要抓落实,要如何怎么样再分类这样的。你说厦门音乐厅也很多,现在建发也有盖,有几个好的音乐厅。那么将来怎么样让爱乐跟它一个联营做法,这样能做得更好一点。
[郑小瑛]:谢谢你!
[黄三元]:这个是这样的。因为你看现在我们在五缘湾另外盖了一个音乐厅,哪一天带你去看看。有一个问题我就老觉得郑老师那么多年,她有时候不是说纯粹就是说投入在艺术当中的执棒,她还要分管很多事务的事情,如果能把这些东西再给她分解出来的话,让她更多地去来培养这些人才,因为一个好的指挥她要对乐队整个训练什么,你要让它好就得要花费很多,而且这些人你也得让他生活的好,整个管理的好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如果说,整个文化产业建设能整体的话,大家能共同认识这个问题的话,再共同再来支持这个事情,我相信就能做出更好的交响乐团了。
[主持人郑窈]:是,那刚才我们聊了很多很多关于音乐方面的事情,聊了很多专业上面的事情,当然呢,两位虽然说都是在这些上面有很杰出的这样一个成果,但同时呢,也是厦门的市民。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我们请郑老师先给我们说一说吧,您在厦门生活的这十几年,您看到厦门是怎样的一个变化?从1998年到现在。
[郑小瑛]:那变化太大了,我来的时候这里没有高架桥也没有BRT,而且这一带,前浦这一带好像还是比较荒凉的地方。
[主持人郑窈]:当时厦门的生活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郑小瑛]:我在鼓浪屿住了五六年,很美丽很安静的小岛,现在有点遗憾,鼓浪屿太喧闹了,不像原来人们心目中期盼的鼓浪屿了。
[黄三元]:现在倒是五缘湾比较像,五缘湾也很漂亮。
[郑小瑛]:现在新建的五缘湾这么一个地方是新开发区了。过去我们来的时候五缘湾好像人家都告诉我说厦门很小没地方可以开发,出现那么大一片五缘湾,一个厦门的新客厅,我觉得真是很好。厦门有很多方面在全国是领先的,例如我来到厦门以后大家看病用那个卡,在北京都没有的,厦门很领先啊,IC卡,坐车也是用卡,我来的时候在北京都没有的。所以,现在厦门有很多方面,在人们改善生活的这个,增加科技的成分方面,厦门也是走在前面,厦门的生活的服务,我觉得也是要比北京要好的多。像一个电话哪里有毛病,很快就可以上门给你做好,这在北京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堵车有点讨厌,但是比起其它城市还是好的多。厦门的空气、气候那是得天独厚的。我觉得这是环境很好,而且厦门的领导和市民们心态很好,积极的投入建设,所以让人感觉到确实是一个温馨的城市。我很少看见在马路上有人掐着脖子吵架,很少,这不是厦门人的风格,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地方。
[主持人郑窈]:郑教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因为您当时来厦门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交响乐,交响乐团。所以您来,撇开它这方面吸引您的地方,您觉得其它哪一方面最吸引你留在这个城市生活?
[郑小瑛]:这个城市,我刚才说了,他们有一个很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这样一个态度,我才会来到厦门,所以我是厦门的新厦门人、新移民,厦门的新移民。我觉得这个我没有理由说是要离开这么一块很温馨的土地。
[主持人郑窈]:那黄老师呢?您是这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
[黄三元]:对,我在厦门长大。
[主持人郑窈]:就像好像有人说,他们说感觉每一天起来厦门都不一样。
[黄三元]:是有在变化,它为什么厦门会好呢?就是说城市它交通很重要,那么你看北京你要出去办一件事情呢,你这一趟出去的话,可能半天可能回不来。厦门它有一个好处,现在有BRT以后,有大型的或者有高架桥,你办一件事情从岛内到岛外的话大概半个小时,从轮渡一直开到岛外可能半个小时就出去了,当然现在市内还有点挤,这是一个很重要。另外,刚才讲的空气也很好,然后整个政府的这种开拓思想,因为跟台湾这边比较接近。比如说,我们厦门这些小吃都跟台湾小吃很像,台湾年轻人告诉我他眼睛一睁开,他根本没感觉到他是在大陆,在厦门,而感觉是在他们自己的城市里面,这是一个语言的问题;另外一个饮食上的问题,现在政府在对餐饮的卫生又抓了非常好,卫生对人身体的健康就更好了,空气一好、水好。你看现在厦门有很多闽C的车,这个其实都是在泉州的那一带汽车开过来了,基本上厦门那个时候是二十几万人口,现在是翻了十几倍,现在是两百多万这样的一个人口,那证明说有效果。厦门是适合居住的地方,如果文化产业再做的好,音乐氛围再做的好的话,我就觉得会吸引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到这里来的。
[主持人郑窈]:今天特别谢谢两位花了这么多时间跟我们聊了这么多你们和厦门有关的故事,那在我们节目的最后呢,还是想请两位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虽然我们今天说了很多很多都是我们爱厦门的原因,我们最后总结一下,一句话为什么爱厦门呢?
[黄三元]:中国乃至于全世界对文化产业特别重视,我希望厦门文化产业做的最好。
[郑小瑛]:因为厦门有一个给我们的音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宽松的空间,我们才可能在这个舞台上演绎出一些合乎艺术规律的事业来。
[主持人郑窈]:好,那今天呢,我们也要谢谢两位,谢谢两位为厦门奉献出了你们这么多的光和热,让这个城市变得这么的美好,谢谢你们!也谢谢我们的网友关注我们的视频报道,也请您继续关注东南网为您独家推出的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的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