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直通屏山> 网络问政 > 正文
“网络问政”应该成为一种制度
www.fjnet.cn 2011-09-19 16:23   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前不久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领五位省委常委,以“共议社会建设,助力幸福广东”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并现场回答网友的问题。这是自2008年6月汪洋第一次开始利用互联网与网民在线进行交流对话以来的第四次网络问政。前三次的主题分别是:“解放思想”(2008年)、“珠三角规划纲要”(2009年)和“文化强省”(2010年)。

广东省委领导以团队式的形式与网民就一个关系广东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网络问政,带有明显的创新性,也反映了领导层的诚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笔者以为,广东省委的上述举措,决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作秀,而是他们切实地想听听普通民众对省委的某些重大工作部署的看法,并吸取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民间智慧。正像一篇新闻报道中报道这件事情时所说的,通过网络问政,“上传的是民意下载的是民主撬动的是民智”,这一概括既形象,又深刻,耐人寻味!

其实,就在汪洋率众领导进行网络问政的前3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也特别强调了“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施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观点,与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工具、手段,成为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公众参与形式,更富有时代特征而已。

网络问政虽然从地方首创,但如果没有中央领导的带头垂范、实践,也许很难快速地形成气候。记得2008年就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8月在人民网和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胡锦涛总书记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利用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与民众交流?仔细一想是有深刻原因的。在此之前,2008年中国接连发生了三大事件:年初的西藏骚乱、紧接着是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以及5月的汶川大地震。在这三大公共事件中,中国的网民扮演的角色、发挥的积极作用,甚至超出了高层的想象。比如当奥运火炬在少数地方传递受阻时,是中国的网民在网上率先号召全球华人起来保护奥运火炬,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在汶川大地震后,又是中国的网民第一时间利用网络动员全球华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正是网民的一次次壮举,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我们的官员,使越来越多的官员认识到网民、网络的巨大力量。而总书记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网络的参与热情。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