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直通屏山> 网络问政 > 正文
当“网络问政”不许“问”的时候
www.fjnet.cn 2012-04-16 16:55   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南京官方论坛“网络问政”日前贴出公告,删除网民wlwzcnmmb用户名。公告对此的解释是:“个别网民把有限的行政资源当作个人发泄的平台,严重干扰了本平台的正常秩序。如网民wlwzcnmmb单在9月1日就发了59个帖子。”据悉,帖子内容涉及浦口区方方面面的民生话题,其中不少是建议。(9月9日 现代快报)

网民wlwzcnmmb自称W先生,W先生的“被除名”似乎有点冤。毕竟从报道中看,W先生是一个关注民生的热心市民。同时南京官方论坛的解释也很让人费解,仅仅是因为W先生取了一个让论坛臆测出来的“骂人”的网名,一天之内发的帖子又有点多,让工作人员在“有限的行政资源”下忙不过来,就被除了名。

从官方的解释来看,W先生似乎没有错,如果非要说他错了,可能就是问得太多。如果是这样,我看“网络问政”也有必要被除一下名,或者换个名字试试。毕竟,竟然是“问政”,为何不许网民“问”?又为何不允许网民多“问”?

本来,网络民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早已成为事实,“网络问政”适时的出现在证实这一事实的同时,也表明了政府保障公民公共监督这一权利上的努力。在互联网高度发展以及民众公共监督意识觉醒的今天,“网络问政”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

这样一条渠道为公众参政议政打开了一道方便快捷的大门,对于政府收集民意、汇聚民智、体察民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一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工程。但如果,“网络问政”不许“问”,或者不许“多问”,那么这条渠道便成了摆设。

实质上,“网络问政”只是一个平台,其效能的高低折射出的还是这个平台背后,政府的行政能力的高下和态度。南京官方论坛因为处理不过来W先生过多的帖子,便采取“除名”的方式,反映出来的正是其背后的工作人员简单粗暴的行政作风和遇事“躲猫猫”的“懒政”思维。

所以,“网络问政”只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种进步。什么时候,网络问政真正的能够让民众“畅问无阻”;什么时候“网路问政”真正形成互动机制,做到有问有答,及时回应、解决民众所“问”,这一形式上的进步才会便转为实质上的进步。而它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政府行政观念和作风的改变。 (雷绍儒)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