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直通屏山 > 网友建言 > 正文

九成网友不满收入 迟福林:8-10年中等收入应倍增

2014-03-03 09:23:02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龚錾瑒 龚錾瑒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虽然由于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了很大下行压力,但2013年居民收入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虽然收入在稳步增长,但收入分配问题关注度依然居高不下。在人民网推出的《2014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关注度排名第四,其中,有90%以上的网友表示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代表委员们对收入分配又有何建议良方?

高房价使居民收入增长感受不明显

“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是‘敢支配’的收入是不是也增加了?”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大项支出让大部分居民“不敢花钱”。

蔡继明代表表示,在某些地方,商品房价格相当于当地居民收入的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为了买房的需要,大部分收入可能要被存起来或者支付贷款。公费医疗相对支出较低,老百姓为了预防生病也要储蓄一部分钱。第三,成年人要为子女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每一个教育阶段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些支出的水平在提高,那么实际上人们会觉得自己的收入增加的并不明显,甚至还会感觉有所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此也持相似观点:“虽然近年来收入稳定增长,但是住房消费居高不下,中低收入群体的心里压力是非常大的。不要说工薪阶层,现在就是普通白领在城里拥有一套房子都很难。”


财产性收入是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迟福林委员表示,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和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基数低也是造成“钱不够花”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因素很多,如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等,但他最关注财产性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比如房产,“如果有房子的人,随着房价上涨,财产收入就增加了,但是没有房子的人,就没有这部分收入的增加。”所以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实际收入分配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他表示,“中央提出来关于农民财产权等的这些问题,这都是实际缩小收入差距的战略性举措”。

蔡继明代表更关注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农村居民除了土地没有其他财产性收入,而现在土地的流转,出租、转让、抵押、担保,都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因此,农民财产收入很低。”他认为,这不仅涉及到公平,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城乡收入差距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初次分配重效率 二次分配重公平

对于如何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蔡继明代表认为应从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两方面着手。

在初次分配环节,他认为,政府要做的是完善要素市场,使“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人尽其才”。如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让农民能够平等地参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民工、外地人、派遣工的歧视等。

“如果说对初次分配政府应该减少干预,让市场有一个充分的自主发展的空间,那么,在二次分配中,政府恰恰应该增加干预,对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进行合理的调整。”他表示,如果说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那么二次分配应该注重公平。“比如通过税收方式,财产税、遗产税、个人所得税等,加大对高收入的控制;利用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兴建保障房、公共教育、公费医疗等手段,实际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另外,迟福林委员提出,在“提低、扩中、限高”的原则下,中心点还是要“扩中”,应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调节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的一个重点。作为多年的政协委员,他一直建议中等收入群体在8到10年内实现倍增,使我国形成橄榄形的分配利益格局。“这样不仅对于我们拉动消费,而且对我们形成橄榄形社会结构,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带来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